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2.于寡人有何益哉
    “主上过虑了!”
    赵万永知道这事情完全没必要和满清通消息,嘉庆本就是个保守的人,最烦的就是洋人入境,更兼入境的洋人里还夹带着许多传教士,尤其令他厌恶。
    这要是告诉他朝鲜仁川这边允许洋人前来贸易,只要是人为操作的地方,就一定有可以活动的地方,未必不夹带几个传教士。而朝鲜和满清的边防形容虚设,柳条边已经朽烂不堪,处处都可以越境。那嘉庆绝对是不会答应了,指不定还会下旨要求朝鲜恪守藩臣之礼。
    “赵大府的意思是?”李?放下上书,准备听赵万永的解释。
    “清国的广东十三行主上可知道?”赵万永也是睁眼看世界的人,要不是他能和洪景来畅聊三十年战争,洪景来估计都不会和他结成兄弟。
    “行商?”李?略带疑惑。
    既然不懂,赵万永当然是侃侃而谈,十三行不必去提了,乃是清国设置在广州城外的专门办理外洋贸易的行商。这种行商带有世袭罔替的意味,同时也是清国某种意义上的对外交接窗口。通过长时间的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然啦,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清政府和上下官员的钱袋子,报效和索取不断,一旦入行,家产累赔殆尽者不在少数。
    但是不可否认的,十三行充当了清国和绝大多数欧陆国家的中间人,代行了相当部分的外交职能,并培养了大量的外语和航海人才。
    朝鲜虽然没有十三行,但是有附带着部分相同功能的莱商和湾商,一个是对日贸易,一个是对清贸易。两者也培养了大量的汉语和日语人才,并奉命收集日本与清国的消息。
    毕竟小小的朝鲜,对于这两个邻居,那都是根本惹不起的存在。随便站一个出来,都可以逮着朝鲜暴揍。那吃得苦已经不少了,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派往燕京和江户的使臣需要大量的搜集整理市面上能看到的人文书籍,一方面还要记录沿途的山川地理、人文风情,考察有没有再度爆发战争的可能。
    忧患意识这个东西,朝鲜上下到还算是有共识!
    所以北学派、实学派这些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派能够发展并光大起来,许多士人也忧心于朝鲜的落后,意识到了富国强兵的必要性。
    “赵大府是准备以莱商和湾商充当经办行商,与外洋荷兰夷贸易通商,扩大关税?”
    “除此之外,还可直接与荷兰夷人通信,搜取利国农工之技术。”赵万永继续说道。
    “话虽不错,但是寡人问你,此番开港,必教士人儒生扰动。且一旦清国知晓,于我国便是无益。”李?这话也是很诚恳了。
    “所以需要主上明发教旨,使八道皆知,此不过是通信贸易而已。乃是为了显示我国物华天宝,海内义安。洋夷欣慕教化,愿求来同而已。”
    这话就有一丢丢撩到了李?的痒处,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当然希望自己的治下乃是太平盛世。而太平盛世的各种表现中就有蛮夷前来叩拜圣君这一条,不可否认的现在的有明朝鲜国自认为是继承了华夏,自称“小中华”。
    那么作为“小中华”,有人愿意来仰求教化,不正是一桩太平盛举嘛!
    “那么寡人可以得到什么呢?”李?突然画风一转,颇具一个成熟政客的气质。
    我不能给你们做了面子,你们连一点里子都不给我啊!虽然我是被你们拥立起来的大王,可我毕竟是大王啊,大王也需要很多金钱来维持体面的呀。
    就算有宫庄田,可是哪个封建君主会嫌弃自己的钱多,钱多了就意味着君主的权威能够扩张,掌握的人与物就更多,凭啥不要。
    “恩?”与李?想必,赵万永显然没有想到这一节,楞了一下,算是君前失仪。
    “主上说的是,主上说的是。”洪景来心里乐了,这回拥立的也算是个“大宝贝”了,要是换做别的李王,保准不会当面提这种事。
    闵景爀这便拉着不食人间烟火,从来不考虑赚钱的赵万永退殿,留下洪景来在殿中和李?讨价还价。这事情他们两个就没必要瞎掺和了,能说服李?就成。
    殿中只剩下几个随侍的宫人,洪景来大概瞧了瞧,有一位至密尚宫是自己的老相识,便示意她这殿中的人是否稳妥。人家尚宫点了点头,确认都是自己人,洪景来这便可以和李?谈价码了,不用担心事情会外泄。
    具体的内容肯定不能公诸于众,此事就洪景来和李?知道就成,顶多以后主管王室财政的洪显周知道,反正暂时是不可能外传的。大王亲自下场做生意占股算什么事情,这可是“与民争利”啊!
    众人只知道,三道水军都统制使李禧著率先上书,然后吏曹参判、汉阳府判尹赵万永表态支持并接着上书。随后议政府内的几位大佬就在稍微表达了一番自己的意见之后,交由主上李?御裁了。
    事情还没有传播开来,李?的教旨就明发出来。但是比这份教旨早发出去一天的乃是朝廷将举办“黄柑试”的教旨,天下间的士人可以在今年再得到一次参加科举的机会。
    和预料中的一样,但凡是有志于科举的,尤其是那些见着上回科举真的按照才学录取,而不是按照家世门第录取的士人,这时候那还有空骂街啊,全都赶紧收拾包袱往汉阳赶,不趁着洪景来科举公平的时候去考,以后指不定就没这机会了。
    至于随后公告的在仁川允许荷兰夷前来通信和求取朝鲜货物的教旨,关心的人本来就少了一多半,剩下的那些要么是老的已经放弃了科举,要么是小的才刚识字,剩下的歪瓜裂枣连科举都不敢去参加,在当地根本没多少名声,号召不起舆论。
    当然啦,赶到汉阳的士人儒生还是讨论了此事,但是坚定的保王党分子认为这是宣扬“小中华”教化的机会,屁股立刻就站到了开港这边,剩下的那些意见还不统一,争执的再热烈,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