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三章 桃符
    宁安坊,丁宅。
    一辆装饰华丽的紫篷马车,停在了丁府的门前,马车上下来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此人虽然皮肤有些暗黄,却是一表人才,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他下了马车之后,从马车上扶下一位年轻的女子,女子身穿淡紫色的襦裙,轻纱披帛,她身材苗条,容貌端庄秀丽,举止间透着名门闺秀的气质。
    丁宰的门房看到来了贵客,急忙迎上前去,
    年轻的官员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在后庭里,桥文正在继续教授丁芷晴速记方法。
    桥文接过名帖,看到上面写着“欧阳通”三个字。
    桥文略一寻思,想起了一个人来,他对门房说道:“你去将客人引到中庭,我随后就来。”
    桥文等着丁芷晴简单地打扮了一下,一同出去迎接来访者。
    桥文和丁芷青来到了中庭,就看见里面站着一位年轻的官员,从他身上所穿的官服的颜色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六品的文官。
    唐朝社会等级分明,从服装的颜色上就可以区分:皇室为赭黄色,三品以上为紫色,四品、五品为绯红色,六品为绿色,七品为青色、八、九品为浅青色,百姓为土黄色或白色、灰色,商人为灰色或黑色,官员的家眷可以穿与官员同样的颜色服装。
    古代社会的社会等级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从字面来看,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然而,在社会上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对商人尽管有偏见,但是却羡慕他们有钱。
    商人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商人,常常会成为高官权贵的座上宾。世家大族之所以在社会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庞大的商业基础,是他们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欧阳通旁边的女子,梳着已婚妇女的发髻,应该是他的夫人了。
    欧阳通看到进来了两位少年男女,他很有礼貌地拱手问道:“请问桥先生在吗?”
    丁芷青伸手指着桥文骄傲地说道:“这位就是小女兄长桥文。”
    欧阳通与夫人对望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了疑惑和吃惊的神色,他们显然想不到,望月楼伙计口中的桥先生竟然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小郎君。
    不过,欧阳通极有修养,他彬彬有礼地问道:“望月楼上的桃符可是先生所写?”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原来,欧阳通夫妇听说西市望月楼推出了一种新的菜品,慕名而来。在酒楼的门口,看到了一副桃符。
    上联:酒香面熟,笑迎八方来客;
    下联:菜美汤鲜,心向四海佳宾。
    欧阳通痴迷于书法,看到书写桃符的书法极有特点,特地登门拜访。
    桥文点了点头,说道:“涂鸦之作,让您见笑了。”
    说完,他邀请欧阳通与夫人就座。
    欧阳通首先自报家门,他说道:“在下欧阳通,这位是内人萧婉如。”
    桥文问道:“令尊可是书法大家欧阳率更?”
    欧阳询是当今的书法大家,曾任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职,封渤海县男,因为他最高的官职是太子率更令,尊称为“欧阳率更”。
    古代社会尊崇官本位,比如说王羲之的最高官职为右将军,因此尊称王右军。
    在唐朝文化中排名第一的是唐诗,其次就是书法,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受到万众推崇,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娱乐明星。
    唐朝对于是书法极其重视,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欧阳询是名震天下的书法大家,欧阳通也小有名气,因此,对于桥文能够猜到自己的来历,欧阳通并不感到吃惊,他点头说道:“正是家父。”
    桥文赞道:“令尊的书法,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尤其是令尊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若单就楷书而言,造诣更是已经超越了王右军。不过……”
    说到这里,桥文停了下来。
    看到桥文如此推崇自己的父亲,欧阳通夫妇自然高兴,他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桥文来了个“不过”,令他们有些不爽。
    欧阳通眉头微皱,问道:“家父之书法,可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先生赐教。”
    桥文说道:“令尊对于书法发展的最大功绩,并不在于他书法自身的造诣,而是在他对传授书法理论之贡献。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这……”听到这里,欧阳通感到十分吃惊。
    桥文所说的书法理论,名曰“书法诀”,正是欧阳询总结出来的,不过,书法诀的真正完备是在两年以后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欧阳询此时应该正在推敲之中。
    欧阳询在家中经常跟欧阳用探讨书法理论,总结出来的书法理论基本上跟桥文所说的相同,只不过还没有归纳整理出来。
    桥文能够从欧阳询的教学方法中,归纳出他的精髓之处,欧阳通自然感到十分惊讶。
    欧阳通惊喜地说道:“哎呀,如果家父听到桥先生如此评价,定当引为知己。”
    萧婉如也面露惊喜之色,她说道:“夫君,何不求桥先生墨宝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