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7章 【808】饥荒年代49(7更)
    时间一晃进入1957年,刘泓清满百天的时候,叶欢带他去照相馆,花了一块钱的高价给他照了个黑白的百天照,洗出来五张,给家里寄回去一张,剩下的放在空间保存起来,免得将来找不着。
    这个年代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百天照也就两三寸大小,白边,照好附赠底片,胶卷底片,将来可以自己洗的那种。
    刘泓清单独照了一张,过了大概一星期,他们夫妻俩穿着军装抱着他又照了一张。
    前后加起来十张,一共两块钱,五张一块钱,十张两块钱,在这个年代,算是高价了。
    仝战是军工单位,也穿军装,但是没有军衔,开的也是军车,工作大半年,已经完全适应了那里的生活,身上的伤也完全好了。
    因为去年9月已经回过家,所以57年的春节就没有回老家,夫妻俩抱着孩子在总医院的宿舍里过了个幸福年。
    今年发的福利都还不错,吃了顿肉饺子,还做了次红烧肉,甚至还带着叶欢母子俩去爬了长城,逛了天坛、去了故宫,之前没机会去的景点,在这个假期里,夫妻俩靠坐公交车和两条腿儿,硬是逛了一个遍。
    过完年,总院这边要去河北交流学习,叶欢在和仝战商量之后,确保他能给自己找得到临时带孩子的,这才报了名,因为有足够半年多的时间呢,所以仝战就很高兴的去处理这件事了。
    3月初,仝战亲自来接母子俩,带上了家里能用得上的所有东西,拉到了仝战河北的家属院。
    叶欢的医院距离仝战的地方不算近,而且这边的医院也不会照顾她,所以是早中晚三个班的倒,上下班挤公交车,很不容易,而仝战的工作就相对轻松许多,所以妈妈不在的时候,请来的阿姨下班之后,都是仝战一把屎一把尿的带孩子。
    原本和孩子不怎么亲近的他,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和壮壮建立了良好的父子关系。
    以前壮壮看到他不会笑,只是瞪着眼睛看,结果妈妈一来,立即笑脸相迎,简直不要太戏剧化。
    仝战肯定不服气啊,心想老子一个月工资有一半儿都是贴补你的,你就拿这表情对我?
    于是,为了在壮壮这儿刷好感,他可没少跟屎尿打交道,有一次他累的躺下陪着他睡午觉,结果躺的不是地方,被这小子浇了一脸,还咽下去一口,叶欢回来之后,仝战激动的向她告状,把叶欢笑岔了气。
    还追问:“童子尿啥味道啊?”
    气的仝战想打人:“童子尿啥味道不知道,棒棒鸡的味道你肯定知道。”
    叶欢的脸一下就红了,被老头子这么调.戏,气得她一巴掌拍在他的pg上。
    “臭不要脸的!”
    本以为父子俩这次就够精彩了,结果更精彩的是,仝战把孩子举高高,仰头的时候,孩子的哈喇子正好流到他嘴里,把他恶心的,一边洗屎布,一边在旁边干呕。
    叶欢抱着孩子笑哈哈的在床上打着滚。
    “壮壮啊壮壮,得亏你年龄小,他不敢收拾你,你要敢有个两三岁,pg肯定得熬红了不可。”
    壮壮四个月以后,叶欢就开始给他刮点果泥,炖个鸡蛋,熬个米糊,吃的不多,一天从一顿,逐渐添加到三顿,差不多用了三个月,才把他的肠胃调过来,让他适应吃辅食。
    壮壮七个月的时候,发了一次高烧,仝战和她轮流守着,熬了整整三天,才逐渐稳定下来。
    经此一事之后,仝战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晚上他的一声轻咳,都有可能唤醒老爸紧张的神经。
    因为这个年代的化学添加物少,人们吃的也就那几样,所以孩子只要照顾精细点,比前世那些娇滴滴的娃娃们,肯定更健康,更好养活。
    尤其壮壮还是足月生下来的,身体各方面都比较占优势。
    壮壮和叶欢在河北待到了孩子一岁,过了国庆节,才被送回军区总院,而这个时候,叶欢也差不多在河北待了快十个月,时间真的不等人。
    男孩子开口说话晚,但是他走路不算晚,十一个月的时候,就会走了。
    会走之后的他也比从前更难带了,回到北京之后,赵阿姨又过来了,在和阿姨商量后,阿姨同意在她夜班的时候过来照顾,所以叶欢也没亏待她,工资从原来的十五,涨到了二十。
    有人帮忙照顾孩子,叶欢会在上夜班之前出去倒腾点东西,现在她空间升到了20级,可以种棉花了,虽然攒起来比较慢,但总比到外面等着买、抢着买,要来的实惠。
    1958年进入d跃进时期,形成一片浮夸风,坚持极‘左’路线的运动,动乱的节奏也在这个时候初显。
    叶欢的医院虽然不在最热闹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儿,但老百姓的热情他们却都能看得到。
    医院这边还好点儿,毕竟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是除了他们单位以外的其他地方,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
    居委会里垒起一座座小高炉,街坊邻居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送进小高炉,“炼”出一块块像铁饼似的东西。
    京城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等等,都建起了小高炉,并为此抽调了专门的力量。
    据说在决定建小高炉时,他们还专门组织干部和工人到其他地方学习,并从外地农具厂带回小高炉的图纸,然后依照这张图纸,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把小高炉建起来。
    开学以后,叶欢注意到附近的学校也堆起了小高炉,还专门派老师负责。
    那时候学生们通常是边学习边劳动,那一年劳动内容就增加了炼铁这一项。
    但因为炼铁是个体力活儿,基本上被高年级男生和老师包办,低年级最多只能做做外围工作。
    从家里的来信可以看出来,农村比城市还要疯狂。
    原料的稀缺,城里的居民们捐出了家里的废旧铁锅、铁铲、柴刀、菜刀、锁头……
    没有旧的,有人就拿出了还在使用中的炒菜锅。
    甚至有人拆了铁墙门或者自家院子的铁栏杆上交。
    为了寻找炼铁的原料,还有人趁着休息日到山上去义务劳动,寻找挖掘废旧铁制品。
    而农村那边,时下正值吃“大锅饭”的年代,很多人家里的锅根本派不上用场,干脆全上缴作为炼钢原料。
    领导只要看见出了点铁水,就立即敲锣打鼓,带领大队人马向县里报喜。
    那时候沿着公路走,两旁到处是砸烂的锅。
    山上全是倒下的成片树木,到处是打着红旗干活的农民。
    此起彼伏的拉歌声,热闹非凡的锣鼓声确是呈现出了一派轰轰烈烈的景象。
    那时候钢铁产量是搞起来了但人力毕竟有限,全去炼钢,哪有人种粮食?
    不少人饿死,这也是59年灾荒的起因之一。
    再说,那时候毕竟技术有限,都是用土办法炼出来的钢,几乎都是废钢,造成极大的浪费……
    这一年,叶欢的感触也只是浮于表面的,毕竟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即使出门也只执着于换钱换东西,如果她待在农村,可能就会切身体会的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越是临近59年,叶欢的心里就也是没底,尽管在给父母的信件里,多次提到让他们平时省着点,多攒点粮食,他们也都做到了,可她还是怕他们不够吃,到时候再缺粮了。
    但事实情况是,在经历过42年的饥荒之后,叶家人对叶欢的话,几乎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细想叶家上下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还不是靠叶欢给带出来的?
    他们家的豆腐生意,进入58年之后,就被叶欢叫停了,当然,也不是突然之间就不干了,是从57年开始,逐渐减少减量,爷奶去世之后,就只做本村的生意,过半年直接就停了,连本村的生意也不做了。
    58年秋收之后,在粮食局上班的叶家泽就已经意识到不对劲,开始让父母兄弟将自家自留地的蔬菜,平时挖的野菜,能攒起来就攒起来晾干。
    因为农村组建了公社,在大炼钢前开始吃食堂,家里的一切铁家伙都被收缴走了,所以自家也做不成饭菜,不过叶欢早在五年之前就交代他们平时腌制点咸菜,晾晒点干货,豆酱豆豉辣白菜腌萝卜,野菜干,土豆渣、红薯渣,粉条、红薯干等等,只要是能吃的,他们的攒在了地窖里。
    为了让自己的爹娘更好过一点儿,叶欢在五九年新年之前,给家里分批寄了花生、绿豆、黄豆、高粱等粮食,没有回家也是为了过年期间换更多的实惠。
    赵阿姨帮她把壮壮带到了58年的年底,放假之后就因老伴身体不好,要回老家。
    叶欢考虑到单位有幼儿园,过罢年壮壮也两岁半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年终一次性给了赵阿姨三十块钱,算是感谢她这两年的悉心照顾。
    其实饥荒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也是先针对农村,城里吃公粮的这些人,顶多感觉粮食贵了,限量了,只要有钱有票,也还能熬,但是农村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