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一章 两张纸,三个字
    孙青草点头:“两位师兄放心,等到我长大了,一定带着师弟们去给两位师兄帮忙!”
    杜英和王猛不由得对视一眼,得,这人还没出山,小弟就已经有一群了。不过离别在即,两人也笑不出来,只能蹲下来又和几个小师弟们说了说话,便挥手告别,向山下走去。
    等到杜英和王猛离去,孙青草方才抬头看向负手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的法随:“师傅?”
    “嗯?”
    “两位师兄会回来吗?”
    法随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假如他们不回来,我们就去找他们!”
    “好!”小孩子们正是好玩的年纪,一说可以下山,一个个自然是高兴应诺。
    而孙青草则挠了挠头。
    下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师傅就经常下山,有时候师兄也会帮着师傅下山采买。可是这一次······感觉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自己年纪还小,这些都不懂,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然自己要是太笨了,以后都没有办法帮助两位师兄。
    法随也看着自己两个徒弟逐渐消失在山路上的身影,心中只能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山上是困不住这两个年轻人的,这一点法随很清楚,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很担心,曾经在和杜明的信中提到过这件事。
    王猛也好,杜英也罢,绝对不会安安心心的在山中做一辈子的隐士,看着外面潮起潮落,却毫不动心。
    王猛到底是自家的徒弟,自己点头就可以让他下山,但是杜英不一样,到底法随只是帮着杜明教导孩子罢了,哪怕法随很清楚,杜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华山中来,就是希望未来有一天杜英有可能出山于乱世之中做出些事业。
    杜家所在的凉州实在是太远了,在这乱世之中的确是偏安一隅、保全家族的好地方,但是绝对不是顺潮流而动、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等到中原有什么消息再传到凉州,为时晚矣。
    因此即使借助父亲的力量,杜明在关中也有很多眼线可以用,但是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机会。
    当然了,身为一家之主,杜明也不可能把象征家族传承的嫡长子送出去,因此在华山的,是次子也是庶出的杜英而不是嫡长子杜葳。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杜明把让家族繁茂的希望寄托在了长子身上,而把成为乱世之中英杰的希望寄托在了次子的身上。
    在之前就得到杜明准确的答复之后,法随才会放心让杜英下山。
    也是时候让这两个孩子历练一下了。
    现在虽说是兵荒马乱,但是两个成年男子,还不至于连自保的本事都没有。
    而通过杜英和王猛的对话,法随已经很清楚,这两个小家伙估计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山下的详细消息,所以一直都憋着呢。
    既然已经各自有了各自的打算,法随自然而然的保持了沉默。
    尊重他们自己选择的路,让他们自己去闯荡吧。
    因此法随并没有多说什么,自己所说的一些话,反而很有可能会给他们无所谓的干扰。
    ————————
    走在山路上,王猛从衣袖之中掏出来折叠好的纸,对着杜英扬了扬:“师弟,你的呢?”
    杜英笑着从袖子中拿出,展开。
    两张纸凑到一起,一模一样,上面同样写着“桓征西”三个字。
    杜英把纸收起来。
    王猛很好奇:“师弟好像很淡定?”
    “意料之中。”杜英很从容,一副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的样子。
    王猛愣了愣,自家师弟给自己的印象,有的时候很聪明,似乎天下大势也不过他翻覆手,有的时候又有必要提点一下才会开窍。
    这家伙到底是在装傻充愣还是天生禀赋?
    杜英也觉得奇怪,自家师兄这是什么眼神,怀疑自己的智商?
    好吧,自己的智商可能的确没有什么好怀疑的,没有他高应该是必然,不过自己智商不够,记忆可以来凑啊。
    闭卷考试做成什么样子得看天命,但是开卷考试再做不对,那就真的是没脑子了。历史上王猛下山去拜见桓温,这是杜英本来就知道的答案,所以他很清楚王猛会写什么。
    而且杜英本身也打算去找桓温。
    找凉州要来旗号,那还得再去找桓温要点实惠的东西。
    “桓征西能够给予我们多少想要的?”王猛摩挲着下巴。
    杜英瞥了他一眼,我不相信你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很显然王猛自己还没有拿定主意,换句话说,他并不知道到底能够从桓温那里获得什么,又或者桓温能不能给自己想要的。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时代消息的不畅通,王猛能够知道的也就只有零零散散的消息,就算是他有着强大的逻辑和思维以及丰富的经验,还是很难做出从全局出发的判断。
    相比之下,杜英作为一个穿越客,虽然不至于说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吧,但是至少一些节点性的事件还是知道的,因此他仿佛身在云端之上,在局中,又超乎局外,自然很多事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历史上的王猛在桓温西征的时候一度想要追随桓温,可是经过和桓温的彻谈,在让桓温赏识他之后,反倒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此反过来说,实际上王猛一直到那个时候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立足关中,安稳一方,进而图谋天下。
    在他的眼中,桓温显然不足为凭。
    虽然桓温堪称枭雄人物,但是长期以来他的发展受到东南建康朝廷的掣肘,无论是桓温进攻巴蜀还是后来的三次北伐,实际上都是在努力的挣脱建康朝廷的束缚罢了,想要形成和王谢两大世家的分庭抗礼,并不是真的意欲收复北方。
    因为桓温自己也清楚,建康府朝堂上的各大家族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收复北方的。当年郗鉴、祖逖再加上一个滥竽充数的殷浩都没有做到的,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做到。
    一旦那样,这朝廷就会是桓温的朝廷,而不是东南士族的朝廷。
    当初王导面对“风景不殊”的感慨,喊得口号足够响亮,可是最后呢,还不是根本没有什么北伐的大动作。
    喊喊口号可以,你们要是真的北伐成功了那可不行。
    北方的世家首先就会窜过来争名夺利,南方世家还怎么过把持朝政、说一不二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