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 杨廷麟马走保定府
    新和县南十里,苏添村卢象升督标营驻地。
    卢象升坐在土炕上,刚处理了一些军务,他拖着一脸的疲惫,忽然望着杨廷麟说道:“伯祥,你明白嚒?我等差不多已临绝境了。”
    他没有等杨廷麟接话,又有些沮丧的接着道:“我带兵经年,身历百战,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今日这般的局面。
    你瞧瞧,将士们饥寒碌碌,骨瘦如柴,连日行军,疲惫不堪,却无丝毫补充,且还要时刻准备着与奴为战。
    将士们都明白的很,这就是在等死,不是死于奴贼的锋刃,便是死于饥疲。
    如今,使将士没有四散而去的只是最后那一点忠君报国之心罢了,而朝廷,不惟不知激励士气,反而用尽诸般手段,来瓦解军心,沮丧将士们的报国之情。
    如此下去,我怕有些人会铤而走险,但叫一队人马鼓噪而去,全军不瓦解,也差不多了。
    伯祥,局势岋岋,当如何是好啊!”
    杨廷麟闻言,竟从炕上跳将下来,有些担心的说道:“我也是担心,怕大军不能够坚持许久。
    两军对垒之际,安危生死,就判在呼吸之间,如何能使将士们楞腹作战?
    目前惟有一个办法,就是,移兵畿南三府之地,筹募粮草,休养军马,待旬月之后,将士稍复,军心重振,再寻敌决战。
    不然以饥疲之士,当虎狼之敌,难免覆没,于国何益啊?”
    卢象升只是苦笑着摇头,面容颇有些悲切,却并未做声。
    杨廷麟望着他,有些急切的接着说道:“畿南三府之地,虽也有些匪、旱之灾祸,然并未十分残破,民心仍未尽失。
    九老,若能移军广、顺之间,号召士民,则不但可缓粮草之急,使无匮乏之虞,且义民亦将会四方云集。
    从前金人亦曾南下,太行山麓,义民蜂起,纷纷结寨以自保,共与金贼对抗。
    无奈南宋朝廷却立意主和,使岳少保北伐之谋成空,太行山与冀南父老,无不痛哭绝望,诚为千古之恨事,每每言之,切齿痛心。
    公,平生以岳少保自勉,何不承岳少保遗志,联络畿南三府之父老,共御强虏?
    此议,于畿南三府士民而言,既是救国,亦是保家,必能闻风响应,执干戈,以为公之前驱。”
    杨廷麟的这番建言,于目前情势下,单纯就军事上来说确属上策,但是这一点却并未打动卢象升的心,倒是他的慷慨激昂的神情,到使卢象升深为感动。
    卢象升默然不语,沉思良久,方叹了口气,才说道:“伯祥,你之所提,确属上策,但我却不能用,我只可用下策,派人赴真保之间,寻刘绵竹,以作秦庭之哭。”
    “既为上策,何以不用?”杨廷麟闻言,极为不解的问道。
    “这还不明白嚒?”
    卢象升突觉胸中一阵刺痛,他站起身来,在土炕沿边,低着头来回地踱了几步,才又接着说道:“十一月以来,枢臣与权珰,相互盘结,蒙蔽主上,
    疏、揭交攻,环顾朝堂内外,尽伏危机,交相嫁祸于我,如今,弟更以待罪之身,暂统军务,常不知何时就逮,
    倘此时我移师广、顺,则朝廷必定加以临敌畏怯之罪,不出旬日,缇骑就要前来,与其死于西市,何若死于沙场?”
    “九老,纵然九老不惜捐躯于沙场之上,可这,却与国何益啊?”
    杨廷麟对卢象升此番言语,颇为震惊,也很是担心。
    “但求我心无愧,不负皇上圣恩足矣。”
    卢象升的心里满是悲愤之情,丝丝灰暗的情绪郁结于胸间,他竭力控制住自己,不让泪水从眼角滚落。
    只见他背对着烛光,以免杨廷麟见到他眼中含泪的样子,又来回踱起步来。
    杨廷麟也是心中烦闷,他猛地一拳捶在小桌上,大声说道:“难道我大明二百年基业,要亡在这班人手里不成?
    我不信……我不信……”
    卢象升陡地转过脸来,向杨廷麟摆了一下脑袋,不让他说下去。
    他不是替自己担心,而是担心杨廷麟过于激愤,会再说出一些不满朝廷的话,若是将来流传出去,再被有心之人添枝加叶,报入朝中。
    他不由向杨廷麟走近了些,说道:“伯祥兄,我想拜托你往真保一行,如何?”
    “当然乐于效命。不过,你这是要我去向绵竹作秦庭之哭么?在我看来,此举却未必有用啊!”
    杨廷麟很痛快的答应下来,但他对此行确未抱有任何的希望。
    “略尽人事,以听天命吧。你在京中之时,同他还有些来往,如今,但把军中的艰难,如实向他陈明,或可打动于他。我说过,此乃下策,但目前却只有这一条路子了。”
    卢象升站在原地,眼神空洞的望着一扇小窗。
    “何时动身?”杨廷麟问道。
    “事已万分急迫,自是愈早动身愈好,你也是连日辛劳,今夜,且先歇息一宿,待明日五更再动身,如何?”卢象升的话语间,颇有些催促的意味。
    杨廷麟略想了一下,方说道:“既是军情紧急,何待明日,我今夜就动身,请九老写就手书一封,我面呈绵竹,再以言词动之。”
    “伯祥兄,你还是休息一晚,明早再动身为上。”卢象升说道。
    “不必,事急从权,今夜就走。”杨廷麟急切的说着。
    “如此,就有劳伯祥兄了!”卢象升对杨廷麟拱了拱手,以示感激。
    约摸三更时分,杨廷麟带上卢象升的手书,在卢象升拨给他的四名亲卫护送下出发了。
    卢象升一直把他送出营门外,握着手互道珍重。
    杨廷麟策马奔出几步,觉得有些放心不下,他又勒转马头,叮嘱着卢象升道:“公,身系国朝安危,万不可,孤注一掷,畿南为我公旧治,声望素著,民心可用,事不可为,务要挺进畿南,以待转机。”
    卢象升点首说道:“兄快去吧,不必以弟为念,大丈夫既以身许国,七尺微躯怎敢私有,成仁取义,我辈所愿,以一死上报君恩,在弟犹嫌其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