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孤臣
    转眼到了年关,各衙门照例封印放假,休沐十天。
    永兴军路的大小官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各自施展本事,请托在汴梁城内的至交好友,或者师门长辈,想办法将寇准弄回朝堂,或者想办法将韩青换掉,以免永兴军路,被这一老一小搞得官不聊生。
    结果信送出去了,随信的年礼分量也足够重。甚至转着弯子,说动了前朝老相国吕蒙正出马,在过了年的第一场朝议上,就上书谏言官家召回寇准,以应对开春之后每年必有的黄河汛情。
    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大宋第三任皇帝赵恒,是恨极了永兴军路官员与红莲教纠缠不清,并且胆敢遮断消息,让朝廷长时间对此事一无所知。
    所以,难得干脆利落一回,直接“恩准”了永兴军转运使宋守正去年递上来的乞骸骨折子,让此人回乡养老。
    随即,将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张齐贤,也调回了汴梁。委派张齐贤的好友,同平章事向敏忠前往永兴军路,担任经略安抚使。
    这下,所有人就都明白,赵恒是准备对永兴军路下前所未有的重手了。
    两位宰相出镇地方,自大宋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虽然寇准和向敏忠,都不可能在永兴军路停留太久,但是,有二人联手坐镇,朝廷即便把永兴军路所有官员全都换掉,地方上都不可能再翻得起什么风浪来。
    于是乎,在汴梁有门路的永兴军路地方官员,赶紧寻门路调离。没有门路的,则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有没有办法换掉韩青,哪怕是花钱帮姓韩的高升,也能降低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然而,没等他们开始动作,赵恒忽然又通过吏部,正式授予了韩青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司判官的职务,以表彰此子先前立下的那些功劳,以及权任提点刑狱判官这段时间里,做事勤勉认真,卓有成效。
    消息传开,永兴军路官场又是一片哀叹之声。
    汴梁城内,前任殿前都虞侯韩重贵的门口,前来恭贺的老友旧交,则络绎不绝。
    随着太祖和太宗两位马上皇帝陆续归天,大宋将门之后由武转文,已经渐渐成了风潮。
    基本上各家将门的第三代,都在苦读诗书,走太学毕业、同进士出身,下去担任地方文职官员这条路。
    但是,很多第三代将门子弟,都是读着读着,就又回到了马背上。偏偏还吃不了军中的苦,只能在殿前禁军里头挂个七品或者八品的虚衔,然后回家混日子。
    结果,最近十多年下来,由武转文成功,并且没怎么靠家族背后用力,就做上正六品文官的,屈指可数!
    像韩青这种,明明已经犯下大错,前途无望。却忽然又峰回路转,或者“浪子回头”者,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韩青在一群老将军眼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绝对值得学习取经。
    特别是在李继和回到汴梁,将韩青在军中和寇准面前的表现一番吹嘘之后,各位望孙成龙的老将军们,愈发认为,自己的孙儿们,当以“韩家师兄”为楷模!
    前殿前都虞侯韩重贵原本就是个爽利人,有故友们登门来拜访,岂能不设宴款待?结果,接连好几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然而,当客人走后,韩重贵在仆人的伺候下,又喝了一碗醒酒汤,脸上便开始愁云密布。
    “官家和寇老西儿,是拿佳俊当孤臣用呢!唉——”手拍桌案,韩重贵趁着周围没有外人,低声长叹。
    作为亲身经历过“陈桥兵变”和“武功郡王之死”等诸多大事的老将军,他对帝王心思,已经揣摩得再清楚不过。(注:武功郡王之死。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之后,封赵匡胤的儿子为武功郡王。后来,他当众训斥对方窥探皇位,导致对方自杀以证清白。)
    所以,前几年新皇帝赵恒刚刚即位,他就以旧伤复发为由,主动告老回了家。
    如今,他唯一的孙子,因为替朝廷做事成绩斐然,从临时的提点刑狱司判官,变成了正式判官,还有了正六品承值郎的虚职,按道理他应该高兴才对。
    然而,正因为熟悉帝王心术,在高兴之余,老将军却忍不住为自家孙儿的未来担忧。
    永兴军路,既然能让转运使宋守正晚节不保,让同平章政事张齐贤束手无策,水岂是一般的深?
    寇准想要将盘根错节的永兴军路官场,梳理干净,就必须快刀斩乱麻。而自家孙儿韩青韩佳俊,现在明显就是寇准手里那把快刀。
    在韩重贵老将军熟悉的面孔中,凡是做了当朝宰相或者皇帝手中快刀的,最后罕有好下场。
    道理很简单,刀用完了,早晚会被放进刀鞘里,或者直接扔掉。
    朝廷不可能将永兴军路所有官员全都赶尽杀绝,留下来的肯定是七成以上。而这七成官员,没胆子恨大宋官家,也未必有胆子去恨寇准,却可以报复官家和寇准当初拿来砍他们的那把刀!
    如此,哪天官家准备收刀入鞘了,老将军的孙儿韩青,立刻要面临群狼反噬的险境。
    除非在担任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判官之时,韩青任何错误都不犯。否则,哪怕是芝麻大的小错,都会被人无限放大,然后上纲上线,成为他“居心叵测”,“欺君罔上”的铁证。
    “来人,拿纸笔来,老夫要给佳俊写信!”思前想后,老将军最终决定,一边写信提醒孙儿注意官场险恶,一边在背后替他继续偷偷堵窟窿。
    因为去年韩青当街殴打党项使者被惩处那件事,老将军跟他爷孙俩之间,关系其实有些僵。
    凭借直觉,韩重贵认为,即便自己写了信,孙儿也不会认真读。
    儿大不由爷,乃是人世间常态,更何况是又隔了一辈的孙儿。
    做长辈的,总是希望,把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教训,都传递给晚辈。希望晚辈们汲取这些经验教训,不要待到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
    然而,做晚辈的,却从来不会领情,直到真正撞上了南墙。
    但是,哪怕被孙儿暗中偷笑迂腐,能提醒一下,韩重贵仍旧觉得自己多提醒一下为好。
    万一这个孙儿,把自己的信看进去了呢?
    自家这个孙儿,从小就特立独行,做事不喜欢按照常理。
    说不定,看了信之后,他又特立独行一次。
    此外,既然做了提点刑狱判官,老将军就希望自家孙儿,能做满一任再回汴梁。或者,在地方上,多干几任不同的官职,以回报官家的“以国士相待”之恩。
    ”不急着回来,家中反正无事。而你的两位堂兄,也能照顾全家。好男儿志在四方……”在信的结尾,老将军像寻常人家的祖父一样,啰啰嗦嗦地叮嘱。
    然后放下笔,对着窗外偷偷叹气。
    窗外又起风了,狂风夹着雪粒子,砸得窗棱啪啪作响。
    最近两年,汴梁的“气候多变”,真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