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9章 余波
    第399章 余波
    黄松文和好友魏博古在酒楼中吃饭。
    他亲自给魏博古倒酒,感激道:“博古兄,那天要不是你在一旁帮衬。
    我没能这么快反应过来,及时去都察院揭发科举舞弊案。
    《炎黄日报》上面已经报道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
    我们只要再晚一天,这些官员就会动手销毁所有证据。
    真到了那时,一切都晚了。
    证据被销毁,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我们这两个人微言轻的小人物,根本掀起不了多少浪。”
    魏博古喝下好友敬的酒,笑着说道:“我也就是有一些急智,要不是你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说服都察院的御史,这件事也不会这么顺利。
    现在否极泰来,我们两人都中了进士,这是高兴的时刻,吃饭。”
    黄松文点了一桌丰盛的大餐,共同庆祝他们两人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那就获得进入官场的门票。
    新朝不像前朝那样,进士有很多特权。
    但考中进士,这是光耀门楣的大事,整个家族都会跟着受益。
    黄松文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他依然心有余悸,吃着美味佳肴,都感觉不香。
    都察院没能及时插手这个案件,别说他无法获得进士功名,自己都未必能回到老家。
    他很可能被人随意找个罪名,流放到南洋。
    “菜市口行刑,大家快去看热闹。”
    黄松文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放下碗筷,招呼博古兄一起去看热闹。
    他今天选择,距离菜市口法场最近的一家酒楼。
    除了庆祝之外,他还要亲眼看一看,仇人夏文书、刘宗义的下场。
    皇帝苏河朱笔御批,这些人不用秋后枪决,案件调查清楚之后,直接处死。
    黄松文两人来到菜市口,他们看到这里有大量的士兵站岗。
    普通民众,只能在三十米外围观。
    魏博古看着这个距离,笑着说道:“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劫法场,特意作出的安排。
    法场防守这么森严,哪有势力能劫法场。”
    科举舞弊案的主使者,很快被士兵压着,跪在地上枪决。
    黄松文看到这种情况,他拍手称快。
    “新朝的刑罚,还是太过仁慈,绝大多数罪行,都直接枪毙了事。
    凌迟、砍头这种刑罚一直保留,没有废除,但使用条件已经很苛刻。
    除了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行,一般最不会采用这种刑罚。
    夏书文这些人,枪毙他们,那简直是太便宜他们了。
    这种科举舞弊案的主使,就应该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黄松文和魏博古听到枪声响起,他们就离开法场。
    两人边走边聊,他们已经离开菜市口有一段距离。
    魏博古语气平静的说道:“松文兄,这些人已经得到应有的处罚。
    科举舞弊案,诛灭九族那有些过了。
    陛下已经作出处罚,这些人的家族,五代人不允许参加科举。
    这些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五代人都不能参加科举,他们只能种田经商。
    家族势力很快就会消亡,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甚至会比普通人家过得更凄惨。
    这种软刀子割肉,比株连九族更能警醒后人。
    每一个人看到这些家族的惨状,他们再想舞弊,都会考虑得失。”
    黄松文听着好友的解释,想着这些家族之后的惨状,他嘴角露出笑容。
    他相信今年这些被顶替的进士。
    他们走进官场,遇到这些人的家族,一定会好好招待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秦安寇秦举人看着繁华的京城,他准备乘坐马车离开京城。
    他有些心灰意冷,他距离高中进士只差两名。
    科举舞弊案发生之后,他鼓动一群落第的士子想要逼宫。
    他们却连皇帝苏河的面都没见到。
    来处理这件事情的人,是当朝首相王仲策。
    首相大人的气场很足,他只用一句话,就瓦解所有人。
    哪个士子敢在紫禁城前咆哮,藐视皇权,直接剥夺他的功名。
    首相王仲策震慑所有士子,保证上榜的进士没有舞弊。
    只要有其他人,找到这些人舞弊的证据,他就能直接取代这个人的进士名额。
    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是举人,考中举人那就一辈子是举人,有进京科举的资格。
    举人也能担当小官,谁都不想被剥夺举人功名。
    他们这些人心不齐的乌合之众,很快如鸟兽散,消失的无影无踪。
    秦安寇在房间中苦读各个进士的试卷,找寻他们作弊的证据,他都一无所获。
    居京城,大不易。
    秦安寇只能选择回家乡,夯实自己的学问,来年再考。
    他都已经登上马车,听到马车后面,有他的名字。
    秦安寇脖子从车里伸了出来,他看到一个穿着儒衫的人,正在叫他的名字。
    这人骑着马走到马车旁边说道:“秦举人,你近期的表现,引起我家大人的兴趣。
    我家大人是内阁大臣钱明义。
    我家大人想要举荐伱当官,秦举人意下如何。”
    秦安寇听到这个消息,他握紧了拳头,仔细思索这个人话中的意思。
    有大人物看中他,举荐他当官。
    这件事情有利有弊,他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
    师爷继续说道:“秦举人不用担心,新朝的政策。
    在职的官吏,也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秦安寇眼神一亮,他被前朝的科举制度影响太深,忘了新朝科举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答应钱阁老的邀请,也不耽搁他继续进行科举考试。
    有一个官位在身,他也有了退路。
    秦安寇立刻走下马车,抱拳行礼道:“感谢钱阁老的厚爱,钱阁老能看上小人,那是小人的福分,哪有拒绝的道理。”
    ………………………………
    大华王朝大朝会。
    苏河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
    科举舞弊案刚刚结束,礼部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苏河已经下定决心,改革跟不上时代的礼部,不能再让礼部继续烂下去。
    大华王朝才成立多少年,先后有两任礼部左侍郎被枪决。
    他的心腹田家鹏主管科教,不擅长管理政务,没办法提拔他为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宋康年,本来就是被强架在这个岗位,一直没有用心管理礼部。
    苏河有更重要的工作,交给宋康年去办,他也必须卸任礼部尚书,这个时机正合适。
    苏河没有让百官自由发挥,他掌控朝堂的局势。
    他看向左都御史李元正,询问道:“李爱卿彻查科举舞弊案。
    科举为国取材,必须要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
    发生这件事情,朕深感痛心。
    李爱卿在查案的时候,是否发现礼部存在的漏洞?”
    苏河先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必须要维护科举的公正。
    科举是封建王朝健康发展的基石,一旦科举出现问题,王朝也就步入了末年。
    他同时把问题,引导向礼部。
    苏河就是不想扩大这个案件的影响。
    科举舞弊,不是礼部一个部门,就能做的天衣无缝。
    这次案件抓住几名其他部门的官员,也说明确实有其他部门配合礼部行动。
    苏河不想牵连甚广,掀起一个大案。
    向前明洪武帝那样,掀起几个大案清洗官场。
    苏河认为那样做,也没有办法遏制官僚。
    更会导致人心惶惶,甚至是相互攀咬,整个国家弄得一团乱。
    左督御史李元正听到皇帝苏河的问话。
    他立刻站出来,恭敬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他应该说些什么,在小朝会的时候,皇帝已经对他进行暗示。
    “启禀陛下,微臣在调查科举舞弊案过程中,发现礼部官员权力太大,平时工作又没有监督。
    礼部很多官职,责权清晰,礼部左侍郎掌握重拳,他主要利用一些位卑权重的小官。
    都察院办案讲究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也不能调查相应官员。
    不只是科举舞弊案,都察院近期督办的大案要案,都证明了一点。
    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化。
    六部维持着国家的稳定,又不能削减他们的权利。
    微臣建议加强都察院的权利,让都察院能有效监督官员。”
    内阁大臣李志升,立刻站出来反对道:“陛下,礼部出现差错,这应该惩罚礼部。
    礼部有什么缺陷,也应该补齐礼部的缺陷。
    都察院现在的权力,已经十分巨大。
    不能再加强都察院的权利,我认为李元正大人说的道理很对。
    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化。
    都察院的权利,不受任何一方监察,在加强都察院的权利。
    大华王朝就不是文官治国,而是御史治国。
    西汉和武周用酷吏治国,导致的恶果,已经在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我们大华应该以史为鉴,绝不能重蹈覆辙。”
    李志升这话一出,让很多文官感同身受。
    本来安静的朝堂,立刻变得嘈杂起来。
    文官都读过史书,他们知道汉武帝和武则天手中的酷吏,那会直接让官不聊生。
    这种情景太可怕了,用御史监督文官,这比锦衣卫还要可怕。
    最了解文官的群体,那就是文官自己。
    李志升这话一出口,很多文官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朝堂上大多数文官都站了出来,他们齐声高呼。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要慎重考虑。”
    李志升再次开口道:“启禀陛下,科举和礼部密切相关。
    科举舞弊案的发生,那就是礼部出现重大问题。
    陛下应该改革礼部,而不是加强都察院。
    都察院的权力加强的再多,不建设好礼部,科举舞弊案依然会发生。”
    苏河看着这些文官的表现,他这次大朝会,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改革礼部。
    吏部和户部,改革的最为彻底,它们已经与大明的吏部和户部差距很大。
    礼部框架还是明朝的框架,苏河又在礼部掺了很多东西。
    它完全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吏的责权不清晰。
    只是主管科举的礼部左侍郎,就能把大半个礼部拉下水。
    朝会上要是直接说改革礼部,反对声音会很大,现在基本没有反对声音。
    苏河看到朝堂秩序已经紊乱,不能再任由朝堂乱下去。
    他示意周方志公公,维持朝堂的秩序,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
    苏河下达旨意:“礼部尚书宋献策失职,调任河西总督。
    礼部接连出现黄文羲、夏文书这等贪官,这能说明礼部出现大问题,必须要对礼部进行改革。
    首相王仲策代管礼部,彻底对礼部进行改革,礼部各个官职要责权清晰。
    礼部出现重大差错,这也是监督失衡。
    都察院调查官员贪腐、渎职等工作,已经抽不开身,朕决定另起一个衙门,监督文武百官。”
    玄武卫指挥使苏长胜,听到皇帝苏河这句话,他立刻站出来。
    “陛下,这个工作交给玄武卫,微臣一定能让官场变得清朗。”
    文武百官看到苏长胜主动请缨,他们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三个大字——锦衣卫。
    都察院已经被内阁大臣李志升压下,现在出来一个比都察院更狠的角色。
    玄武卫的职能与锦衣卫高度重叠,这种皇帝的鹰犬,如果让他们掌握重权。
    朝堂上的众人,谁都没有好下场。
    很多官员,刚想起身阻拦,他们看到首相王仲策站了出来,所有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王仲策躬身行礼道:“陛下,玄武卫现在的工作,已经做得极好,微臣不建议给玄武卫增加职能。
    微臣想到一个衙门,也能有效监督官员,它就是议会。
    议会负责审核各个衙门的预算,他们对各个衙门的情况很了解。
    微臣建议,让议会监督文武百官。
    给予议会弹劾文武百官的权力。
    哪怕证明官员没有贪腐、渎职,但他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或是有重大的过错,就可以让议会弹劾。
    参照法律通过条款,多人同意弹劾议案,这名官员就应该被罢职。”
    苏河沉默了许久,他才开口道:“王爱卿这个建议,朕决定试一试,如果效果不错,再形成制度。”
    这次科举舞弊案,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苏河认为这是大华王朝进入和平时代,文官开始抱团。
    官僚结党营私,形成一个个党派。
    表象只是夏文书受到威胁,本质就是党争的前兆。
    官僚形成党派,最终形成几个大党,他们掌握朝政大权,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随着王朝稳固,各种利益集团的形成,相同的利益,自然会让这些官员走到一起。
    苏河现在想做的事情,他就准备把议会放出来,把党争限制在议会内。
    议会成立将近两年时间,它就是一个小透明,之前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也能让所有官员,对议会放松警惕。
    果然如苏河所料,王仲策提出这个建议,文武百官都没有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