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三人组(学校的四人组),要是少了一个人,那多无趣啊。
穆老太太作势打人,板着脸道:“学校是玩的地方吗?”
穆建辉乖巧抢答:“学校是上课学习的地方!”
穆建家:“……”
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穆建宁就请了三天的假期。再听说她是去外婆家,李老师面带微笑一点犹豫都没地就批了,还宽容地道:
“这三天允许你和家人好好玩,也不用练字了。”
他在“家人”的字眼上特意加重了音,昨天他差点就要怀疑是不是新颖的拐卖小孩的骗术了。
穆建宁还给李老师带来了一套新棉衣,穆老太太给做的。
穆老太太也是看到李老师孤孤单单一个人住在镇上,没个关心体贴的人在身边,平时教导孙女肯定也花了不少功夫。
从年纪上看,也算是她这个老婆子的后辈了,从情理上看,合该给李老师做一身新棉衣。
衣服的款式也是专门按照平时李老师经常穿的衣服样式做的,李老师注意到了一点,不得不感叹,穆家的人从老到少,相处起来都是尤为舒适的。
姜爱红回娘家这天,是带着闺女骑自行车走的。
要是一个人回去,她能半夜就起来赶路,走路也能走回去,但加上闺女肯定就不一样了。
天微亮,穆建宁穿着崭新的棉衣棉裤,戴着灰灰的毛线帽子,整个人紧紧靠着姜爱红背后,小脸贴着,小手伸进妈妈的棉衣JSG里,抓着她腰侧的里衣,感受着暖和的体温。
这还是穆建宁第一次再没有别的大人陪同下,一个人坐后座。
屁股随着自行车的路程上上下下,跟着抖动,好在下面有个软软的坐垫,是穆老太太临时用破旧得穿不了的衣物缝制成的,稳稳地固定在后座上,让她免去了不少罪受。
姜爱红一路上开得很小心,速度不敢太快,怕一个不注意闺女就被颠出去了。
“宁宁,别睡着了哦,等到了外婆家再睡。”
“妈妈,我没睡着。”
就着朦胧的光亮,母女俩在路上硬是磨蹭了近一个小时,一直通往村口的小路才停下。
姜爱红扶着龙头先下,然后转身再把闺女抱了下来。
穆建宁挪了挪冻得有些僵硬的脚,悄悄揉了揉有些酸痛的屁股。
姜爱红要推自行车,小路又窄,便让闺女走前面。
母女俩出门时说早不早,说晚也不晚,走到村子里时,好些村民都大开着门,端着碗筷游走在附近,一边吃饭,一边和人闲唠嗑几句。
她们一进村,就吸引到了村民们的注意力,琢磨着大清早是谁来村子里了。
一辆自行车,一个烫着卷发的时髦女人,一个鼻尖红红、脸蛋红红的可爱小姑娘,互相打量着。
姜爱红也在娘家生活了二十年,很快有人跃过了外表,目光落在了她的脸上,越来越觉得熟悉,惊呼着道:
“这不是姜老三家的闺女吗?回娘家来了啊?”
姜爱红笑着点点头,停住自行车,然后该叫叔的叫声叔,该叫婶的叫声婶,又介绍了闺女,教着她喊人。
村民们也都给面子地夸赞穆建宁乖巧懂事可爱等等等。
捏着闺女冰冷冷的小手,姜爱红和他们寒暄了两句,就暂时告别了,朝着姜家的方向走去。
留着村民们对着她们的背影一阵好奇和唏嘘,这姜家嫁出去的女儿,看样子过得不错嘛。
此时的姜家还正在用早饭。
除去在学校住宿没回来的三个孙子,目前姜家老老少少加起来同样有十几口人,但屋里却显得格外的安静,只有碗筷触碰和咀嚼食物轻微地响动。
姜家人多,直接分成了两桌坐。
一桌坐了姜家二老,姜老大夫妻和小儿子一家三口。
另一桌坐了姜老二夫妻和小儿子一家三口,姜老三夫妻和三个儿子一家五口。
其中,姜老大还有两个儿子、姜老二的大儿子都在镇上学校住宿读书,周末才回来。
姜老大的小儿子咬了一大口馒头用力地嚼着,一边盯了盯外面的天色,感觉不早了,心里不禁有些慌。
要是迟到了,被老师罚站不说,还得罚抄写。
想到着,嘴里含着大口的馒头,等不急细嚼慢咽,低头就端着碗里的稀粥喝着,心里着急,手上的动作不由地就没了轻重,装粥的瓷碗一个不小心就推撞到了前面装咸菜的碗上。
嘭——
清脆一响。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他看着被荡在咸菜碗里的几粒明显呢白米,身体一僵。
完蛋了啊!
小心抬起脑袋,正正好对上爷爷威严的眼神。
“咳咳咳!”
心里一惊,猛的被喉咙眼的馒头碎给呛住了。
“咳!咳!咳咳咳!!”
姜老大媳妇赶紧给孩子拍着背。
姜老头儿皱眉,张了张嘴。
就听见外头传来一阵声响,隔壁大娘的大嗓门传了进来。
“哎呦妈呀,这不是爱红吗?”
“你回娘家干啥?哦哦哦,对对,你爹马上过生了!”
“这是你家闺女啊?长得多乖巧的啊!”
“丫头,叫大娘,大娘给你拿糖吃。”
“好好好。”
“姜老三家的!你家大闺女回来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