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灾情刚过,正是民众归心之时,若让此等消息传了出去,无异于会扰乱民心,引发新一拨的骚乱。
赵珩即刻下令封死消息,凡当日在场之人,谁敢造谣生事,无论官阶大小,一应革职查办。
官吏们皆是提着脑袋办事,即便有心也没那个熊胆,听到赵珩的吩咐,立马缩起了脑袋装鹌鹑,对此半点异议也无。
可天底下远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豫州上下瞒得再紧,谣言仍是如势竹般破土而出,不消两日的时间,便已传遍了整个京城。
赵珩一行人马刚抵拢城门,便被等侯在此的大内侍卫当场拦截,随后他单独出列,被规矩请到永康帝面前。
--------------------
作者有话要说:
辞:爱情我来谈,我要美人
珩:剧情我来走,我要天下
作者:哈哈哈哈,美人和天下我都要
今天这章有点短哦,但还挺硬实的(bushi~)
第五十二章
帝王寝宫, 金漆雕龙。
殿内楠木马蹄足香几上摆放着一尊鎏金竹纹熏香炉,缕缕青烟自炉中攀升,雾气袅袅, 淡淡充斥着整座宫殿,偶尔微风拂过,氤氲着涩涩的苦气, 窜入鼻息, 难闻至极。
一缕艳阳被雕花窗牖剪切成碎光, 落在卧榻之侧, 一点点沿着明黄帷帐攀附而上,宛如游走蟠螭,意欲乘风北去。
正大殿四周的烛火早已熄灭,里侧昏暗一片,隐约只见罗帐背后那具卧姿身影。
赵珩由宫娥缓慢带至内殿, 居于正中, 距离龙榻数丈之下,躬身揖礼, 唤道:陛下。
良久, 未有人言。
赵珩只得再次行礼道:应陛下之诏, 儿臣于月前南下赈灾, 得上天眷顾,托陛下鸿福, 终平定灾祸, 事成而归, 现特地回宫奏禀, 望陛下指示。
话音甫落,重重帷帐背后人影晃动, 一阵闷声咳响刚过,沙哑又威严的质问声又起:
朕近来听说了一则流言,起于豫州,事关大齐。
赵珩仓皇抬头,瞳仁猛地一缩,旋即撩袍下跪,咬牙回应:正是
永康帝轻嗤:看来你都知道了?
儿臣确有耳闻。赵珩俯身叩拜,语气凛然却不露怯:但此事疑点颇多,儿臣不敢妄下定义,只待回京后向父皇奏禀,以免动摇民心,伤我大齐根本。
是不愿动摇民心,还是怕被扣上谋反之心。一双粗砺手掌掀开明黄床幔,锐利目光直直射向殿中所跪之人。
你可知京中有多少对你不利的言论,居功自傲,意图夺权。
赵珩大骇,俯趴在地,瑟瑟说道:儿臣不敢。
你当然不敢。永康帝独自撑着床沿坐起来,手捂胸口,呼呼喘着粗气:你是怕引起无边的猜忌,急着撇清自己的关系,所以才会秘而不宣,妄图隐瞒一时,好抵消朕对你的顾虑。
赵珩惶恐不安:儿臣儿臣
永康帝漠然视之,凝神片刻,随后反问:白起,你可曾听说过?
赵珩乖顺回答:秦国名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战神,只因被人诬陷造反,遭君王猜疑,最终自刎而死。说到此处,他脑中咯噔一响,莫名生起丝丝不安的预感。
当然,忠心如白起,绝无谋逆造反之心,之所以被无故赐死,只因其有造反的能力,而你永康帝抬手指向内殿正中央,沉声道:作为皇子,即便没有谋反之心,却同样有谋反的能力,这也是罪!
此话犹如一颗炮仗投入深水,赵珩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挣扎抬头,扬声解释:儿臣绝无二心
永康帝竖掌止住:孰是孰非,朕自有论断。他重重咳嗽两声,而后朝外唤道:来人。
宦侍小跑进来:陛下有何吩咐。
永康帝喘得厉害,竭力稳住心神,一字一句道:将十七皇子幽闭于寝宫,非朕传召,不得随意放行。
是。
赵珩大惊失色,尚未反应之时,便被从后而来的几位侍卫反扣住双手,拖离出殿。
石碑一事,举国震惊,京城百姓无一不在讨论着这件天外来物,热闹之时,连街头巷尾穿开裆裤的三岁稚童都能唱上两句类似的童谣。
永康帝下令处死凡与此事有关的所有豫州官员,如此还不解气,又令自己最为宠信的真人开坛做法,以求向上天寻得求解之法。
天要亡大齐,源于子也。
子为何意?是人还是物,皆不得而知。
但性情敏感多疑的帝王,是绝对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意外可以挑战自己的皇权。
赵珩被下令关禁闭后,同行的官员皆深受牵连,革职的革职,查办的查办,就连武安侯如今也被迫赋闲在家。
城里的谣言越传越不靠谱,有人开始对朝廷之事指手画脚,借机煽动舆论,大谈不义之言。
金吾卫出动抓了几位闹事者,却依然堵不住悠悠之口。
永康帝不得不带病上朝,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