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药典(下)
蒲老的纠结,李胜利是感受不到的。
要说领导的病情,可以从脸上的瘀斑望诊,那也是纯扯。
反正李胜利的内科高级,还到不了这样的水平。
后世的经验,与现在的景象勾连,才有了所谓的望诊辩证一说。
蒲老、岳老都是目前有数的大医家,下三焦湿热,也算是正常的脉象。
即便是到了大医家的程度,也难免步入下医已病的怪圈。
没病找病,更多的时候,也真是自找不痛快。
“蒲老,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次从下面来的药工,我打算让董师、白肃山、郭士槐、跟沪上来的张教授四人统管。
原同仁堂的老高也要加入其中。
返本归源的任务,蒲老也接了一些,同时,他自己的医术传承,到了这个阶段,也要归纳成书的。
药铺,在中医医途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统合一地的用药标准。
就是中医研究院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十三帮无非是买卖药材的商帮,做的只是中药材的粗加工。
中医的医药不分家,也是广义上说的。
胜利,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没想到中医界内,上上下下的出了这么多问题。
中医药学的基础,还是有他们一份儿的。”
汇总各地的炮制方法之后,还要做一个实际药效比对,这也是贯穿几十年的长活。
蒲老、史老这些人对中医的改良,更多的时候是建言献策,或是自个儿拢几个人,进行小范围的尝试。
这个问题,既属于中医内部的问题,也算是外部的问题。
他们毕竟有了相当的制药经验,药材炮制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他们也清楚。
就工作量而言,这老汉可比李胜利多多了。
蒲老的意思指的也是这个方面,只是李胜利这边也不好直接将手伸向已经消亡的私人药铺。
现时所要归纳的炮制办法,无非就是切段、切片、以及必要的炒制。
本事大的医家,可以不断完善当地的用药标准,而差一点的就可以受益于这个用药标准了。
除了跟李胜利一起做西北来人的保健医之外。
各地药工来了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会同药材公司,对各地的药材进行整理。
谈具体的药材炮制,其实跟十三帮的关系不大。
不可能要求每个中医师,都是医药双通。
你我都知道,药材炮制的关窍,其实在于各地的药铺,许多真正的炮制秘技都在他们手里呢。
但这事要一步步来,毕竟各地的药铺,早就已经公私合营了。
药铺被取缔或是公私合营之后,中药跟中医师之间的关系也被人为的阻断了。
炮制方法的归纳,也不是眼巴前能完成的。
这次召集各地药工,只是第一步。
蒲老虽说是所长,但老汉也不可能去跟各地的药材公司、药工对接,他也没有这时间。
进京之后,因为团结中医的事,即便他成了中医研究院的副院长,也只能算是业务类的副院长,统筹大局,别说蒲老没有这样的能力。
简单的提点了一下蒲老注意提防,李胜利就对药材炮制研究所的事进行了安排。
尽量在春采结束之前,将咱们的药典,推到各个药材公司所属。”
“蒲老,这我明白。
现在这個时候,起这样的底子,不好!
等研究所这边有所进展的时候,咱们再让各地的药材公司,收拢一下原本那些做药铺的人。
药典所容有限,一些似是而非的炮制办法,未必没有渊源,不可胡乱舍弃。”
中药炮制的一地一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诸于医家门派的。
许多事,我们这些老家伙眼光有限,现在、将来就看你的了。”
药材公司是国营单位,单独一个中医或是医脉,很难让药材公司专门为他炮制药材的。
这在现在,也是不合时宜的。
从西南医界进京之前,蒲老眼中只有疾苦。
谈及具体的炮制方法,是比医书之中记载的药性差异,更为杂乱的一个活,对此蒲老也是有其见解的。
而且蒲老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比归纳炮制方法重要一些。
面对李胜利,蒲老说这话,也是由心而发。
“你有章程就好。
“胜利,依老汉的见解,各地的炮制方法,还是要单独成册的。
李胜利这种,动辄搜拢各地医家,出手就是医理、药性厘清。
编书就是本草、医理、药典,开班就面对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
这就叫做自上而下了,也可以叫做推行。
蒲老这个在位的做不成这样的事,李胜利一个乡野游医却能做成。
在蒲老跟史老看来,这差的可不是际遇,而是真正的本事跟心术。
而中医界如今能成事的,只有李胜利这么一个。
他能以中医大传承的护道人自居,那是中医传承的幸事。
所以蒲老跟史老不同,会尽可能在所有事上,都支持李胜利的。
“有您这话,我这边自然是不遗余力的。
只是,这中药炮制研究所的牌子一挂,怕是许多人的请托,都会涌到您面前的。
我的道理也简单,之前请不去山上的,研究所里也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上面如果强行派人,那咱们就只能挂印而去了。”
许多事、许多麻烦,李胜利都要想在事情的前面。
中医界,不在山上的名老中医大有人在。
有受了冲击的,自然也有没受过冲击的。
中医界不是一个小江湖,投机者自然也存在的。
之前搜拢名老中医,有些人不屑一顾。
到了如今时节,李胜利的回答也很干脆。
有好事自然是尽着跟山上有关系的先来,至于其他人,用的着才用,用不着就只能让他们自个儿去玩了。
“胜利,这不好吧?”
想着李胜利这边,或是山上那边跟部里、司里冷淡的关系,蒲老的心理,还是想着融合一下的。
李胜利一句话将事情定死,折的可不是山上村的前途。
试想好使的中医,部里、司里一个也调不动,那存在的意义呢?
李胜利这个医界霸王的名号,史老、蒲老也不是瞎说的,名老中医,这小子能约束的不过一半。
但国内有数的大医家,八九成都跟这位医界霸王有直接的关系。
就蒲老而言,李胜利如果说有的人不能医,这老汉真的会委婉拒诊的。
领导办公室那边不就是这样,他跟老岳发现了病状,但李胜利明言不让说。
这俩国内顶级的大医家,就不能多说一句跟血淋症有关的话。
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下焦潮热,需要稍作调养的话。
“好!
<divclass="contentadv">怎么不好?
接下来按照柳爷所说,山上还要拿出中医师执业证书考核的标准。
以后部里、司里,也要照着这个标准考核中医师。
他们想进研究所,先过了考核这一关吧……”
中医师职业资格的考核、考试,也是需要验证的。
蒲老的话头,倒是让李胜利找到了合适的验证对象。
以后的考核标准,就是按照柳爷说的宜严不宜松,但太严也不成。
如果蒲老、史老,或是董师、祝师、白肃山、郭士槐这类人也过不了资格考试,那考核标准就是纯扯淡了。
而且现在中医师的水平,要普遍超过之后的人。
四五十岁左右这批人的技术,也都是可圈可点的,毕竟大多数都是跟师出来的学徒。
执业资格的考核,说出就出,李胜利倒也不是在说大话。
如今有王前进的干娘做靠山,以后有山上的名老中医做靠山。
中医师的执业资格,李胜利如果带头不认可,还真就是不好使的,医界霸王之名,可不是什么虚名。
弄出一个相对严格,但也要相对简单的考核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让现在的中医师觉着简单,让后续考核的学员觉着严格,这点也是不好拿捏的。
正好拿着现在外面那批人试一下。
看着已经开始出手干预中医界的医界霸王李胜利,蒲老这边不仅没有担忧,更多的反而是欣慰。
外面不都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么?
如今的李胜利就是医界自清末之后,最快的一台车头了。
短短几年时间,不仅让中医大传承维稳了,一系列的举措,也都是在大面铺开的。
许多举措,在蒲老看来,都是有利于中医大传承发展的,这样的人不支持,难道去支持那些没本事的?
事情大致谈妥,就是做事了,药材炮制,要说难,一地一法、一家一方,根本就是没法统合的。
但要说简单,无非清洗、晾晒、切片、切段,外加火焙、沙炒。
这就是最简单的药材粗制之法,而简编本草进阶简编药典,需要的也不是单独一方的药材炮制办法。
统货的炮制办法,已经足够用了。
药商十三帮的炮制办法,去掉一些专有药材的秘法炮制,剩的几乎全是切药帮的营生了。
这跟同仁堂的粗制办法,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大部分药帮的粗制办法,就是按照同仁堂或是说京帮的要求来的。
毕竟,早前儿,四九城才是各地名家荟萃之地,名家荟萃了,药材自然也要汇聚一堂的。
各地药工进城之后,其实对成老简编本草的补益有限。
成老的简编本草,拿出来就可以做药典的,因为这个就是按照药典来编纂的。
至于李胜利说的第二部药典,那真就属于是中医内部的药典了。
这跟药性的厘清有关,药材的炮制,也会详细到单方药性。
说的简单一点,摆在面上的药典,就是一本词典。
而李胜利要的第二部药典,就是中医界的四库全书了。
可能一整套书下来,就是几十本或是几百本词典这样的体量。
弄不好,单一药材的详细阐述,就要成书一本。
成老在山上说十年时限,那还是乐观估计。
李胜利这边预估,真要编纂完成那第二部药典,二三十年只是起步。
药材,如果从生长种植开始说,到炮制之后进入药罐之中,这里面的细节可就多了。
而世界各地能为中医所用的药材也太多,比之国内药效更好的药材,国外也不是没有。
之前受限于条件,之后的中医们,就要在这条路上慢慢探索了。
或许加上现代医学的一些科技设备跟手段,李胜利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完整版的药典面世。
这样一部集合中医精华的大部头,广而告之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将来的这部药典,既是中医界的秘藏,也会是无数人觊觎的瑰宝。
想想许多人想看,却捞不着看的急切表情,现在的李胜利就想偷偷的乐上一下。
第二部药典,需要几代中医人的付出,但现行的简编药典,也是需要在国内推广的。
而推广的主体,就是各地的药材公司,推广的个体,则是下面数量越来越多的赤脚医生。
过年之前,李胜利拿着稍事修改简编中医药典外加一套药典补遗,首先找到了杜老爹。
这段时间老杜也是城里城外两处跑。
本想着只在城里做个高参的杜老爹,出城也是有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他所推行的农村小手工业,在下边被抵制了。
有了进出口公司在一旁策应,事情的反馈过程,就很短暂了。
下边稍有变化,老杜这边第一时间就能得知。
而且下去做事的时候,杜老爹这边也是按照贤婿兼师爷的谋划,对人不对事。
对事,现在这年月,任谁来了也说不明白,毕竟风雨依旧在。
对人就简单了,再简单说一下,那就是下去怼人,而且是用枪管子直接怼。
抵制小手工业的人,几乎个个是态度不端正的,这年月态度不端正,就没啥好人了。
下去查人,定案打靶,能杀则杀、不能杀尽量强杀,就是老杜解决问题的过程。
任何时候,用最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是最简单的。
无非按照之前的案例、法条行事,人只要贪占了,东西在家的价值可能不够打靶。
但进了评估流程,就是另一个价值了,几双鞋,就够打靶标准了。
这就是老杜的不能杀就尽量强杀。
人杀了、换了,就不会再抵制他推行的小手工业了。
至于冤枉与否,案卷摆在那里,法条摆在那里,两厢对比,绝对是清晰明确的,不存在冤枉与否。
而这也是李胜利招数的厉害之处了。
杀人以诛心、杀人以成事。
要命还是要嘴上的痛快,是个人就能分的清轻重。
看着摆在面前的简编药典,还有多了一册的药典存疑与补遗。
杜老爹也只能摇着头称赞自家贤婿,适应风雨了。
简编药典之中的药材,必然是经得起斟酌的。
至于经不起斟酌的那些,就在存疑与补遗里了,人家都说了存疑与补遗。
再挑毛病,就不好了。
“说说你的药典跟补遗。”
见杜老爹发问,李胜利也不遮掩,说道:
“药典之中记录药材一千二百种,常用药材五百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药材。
补遗之中,也是一千二百种药材,多不是平常能用到的,但偶尔遇上疑难杂症也要用到。
其中也有对药典药材的存疑之处,比之药典委的三四百种,多了两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