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凤出于微:粗议儒学
    青龙大堂。
    随着,沈腾这话一出,更是为之安静。除了苏轼之外,就连李清照这位才女也是美目瞪大,很是不可思议的盯着沈腾。
    苏轼神态自若,好似沈腾刚才那句贬低儒学的话根本没有影响他一样。事实也是如此,苏轼这位大儒,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生,而是兼修了儒学与灵道,甚至研学过从天竺佛法东传而衍化来的释意。
    只见,苏轼看向沈腾,略带好奇的问道:“沈小友,老夫还不知道你大名呢?”
    沈腾赶紧从主位上站起,再次行了晚辈礼,恭敬道:“回禀东坡大儒,小子乃青山沈氏三郎,沈腾,字飞云。”
    苏轼满意的扶须,说:“沈飞云,不错的名字。那老夫就唤你飞云小友了。”
    沈腾欣喜应道:“东波大儒,看重小子,小子无意义。”
    苏轼还是温润和煦态度,说:“飞云,见你对儒学有独到见解,不知可否与老夫说道说道?”
    沈腾见苏轼如此说,有些迟疑的看向场上郭震以及其余学子,推诿说:“还望东坡大儒见谅,并非我不愿,而是我对儒学一道的见解有些离经派道。所以,今日客人众多,小子不可口不择言。”
    苏轼也看到沈腾有所顾虑,看向郭震与其他学子,意思已经很明显,让他们赶紧离去。
    这时,郭震抱拳道:“沈家三郎,我也好奇你的独到见解,希望留下来。放心,在下定不会外传。”
    其余郡学学子和第一批拜访书生,他们也想留下来听听这位沈三郎的独到见解,但这想来也不可能的。
    最终,在一位名为张桦郡学学子的为首下,离开了沈氏祖宅,准备趁夏日游玩一下青山村的桃花潭。
    此时,青龙大堂中只剩下了三批人。第一批,就是刘禹锡,这位即将在青山归隐的隐士贤才;第二批,就是郭震与他的那位大才女郭夕瑶;最后一批,就是苏轼、李清照以及丫鬟小媛了。
    这时,沈腾对着郭夕瑶和李清照以及丫鬟小媛,拱手道:“三位小娘子见谅,我让府上婢女领你们移步去参观下沈氏祖宅花园如何?”
    郭夕瑶和李清照也明白,接下来的话她两人并未有资格聆听,也顺着沈腾递过来的台阶,捂着小嘴笑嘻嘻道:“如此,就依沈家三郎的安排了。”
    沈腾命沈习鸣传唤女侍官沈惜月及文道侍女惜琴、惜棋、惜书、惜画前来。
    少顷,以沈惜月为首的五位侍从少女来到大堂,簇拥着郭夕瑶和李清照往后宅而去,至于李清照的丫鬟小媛当然也是一起而去。
    沈腾见堂中就剩三位值得信任的前辈,这才呼出一口气,上来就是一个王炸。
    他道:“既然此处已无闲杂之人,小子就说说个人的观点。”
    “东坡大儒,郭太守还有禹锡兄,不知几位可知四书所代表的四家学派,对于大周来说象征着什么?”
    见沈腾如此发问,东坡大儒和郭太守并未露出什么思索之色,他俩一个宋国大儒、一个学士太守早就明白四书的意义。只有刘禹锡这位只是举人功名的青年文人,皱着眉开始思考四书代表的儒、法、兵、墨四家的象征。
    (这里解释下:大周州郡县担任的文官官员,条件有所不同。县令,文官功名必须达到进士;郡守,文官功名必须学士以上;州牧,文官功名必须是先生之流。像兴安县汪伦汪文焕已是先生功名,却只担任县令一职,这只是个例。还有就是大周和诸侯各朝廷被贬的官员,当前的官职与功名不匹配。这些都只是特殊情况。)
    这时,沈腾见三位神情各异,只好开口将自己的推测说出:“其实,儒、法、兵、墨四家,广义说是构成国家的四个重要方面,所以儒、法、兵、墨四家的象征就很好理解了。”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九大思想为本,其实归根究底就是规范个人的德与礼两方面。这象征了国家的大德大礼。”
    “法家,规、矩、律、度。就是规范国家与国民的底线。象征了国家的尊严与秩序。”
    “兵家,将、阵、全、知、诡。就是将士兵卒用命保家卫国。象征了国家的暴力与权威。”
    “墨家,同、和、贤、正、清、俭、格、知。就是工匠们的技术与创造。象征了国家的科技与革新。”
    这等鞭辟入里的对四书的象征解读,不仅只有刘禹锡为之震惊,就连郭震这位太守也是脸色异动。这时,堂中也只有苏轼还是一副脸色淡然。
    这时,沈腾继续道:“四书代表的四家学说,推崇的思想皆相辅相成。然而,随着大周三百年的发展至今,文人书生参悟儒书走上儒学的书生人数竟比其余三书要多上三成有余。”
    “这一现象,让儒生在大周和诸侯间成为了最多的一派,更甚者一些君侯小朝廷已经被这些儒生把持政令。”
    “最可怕的是,天下的私塾书院的教育之事,也被儒学占领大半。”
    这时,沈腾见三人若有所思,继续说:“至于,大周天子,诸侯国主,所持有的帝王...他们推崇的灵修道家学派,更是...”
    只是,沈腾有点嫖嘴了,差点将帝王之术差点说漏嘴,还好机灵的他赶忙引之灵修道家这上。不过,也因此他还是被苏轼出口打断。
    只听苏轼还是心平气和的打断,说:“飞云,别岔开话题,继续回到儒学之上。”
    沈腾深深看了眼苏轼,也对这世界之中的苏轼有了更深的了解。
    定定神,他回归话题道:“哎,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起初的儒学还是淳朴与纯粹的,但三百年的发展下来,渐渐滋生出各种糟粕。”
    “比如,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被一部分儒生曲解为‘君子不立于危墙,智者不陷于覆巢。’”
    “还有,我听说汉国有位儒生,更是提出罢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荒诞之事。”
    \"甚至,还有一些思想不纯的儒生,引鉴兵家诡道一说,直接认为儒家可以脱离文道各成一道。\"
    “所以,小子的观点是:儒学规范个人道德与礼仪即可,教化万民这是力有不逮。”
    苏轼抚着胡须,静静听着沈腾的论述。至于郭震与刘禹锡,听了沈腾如此一说,不禁验证起来自己所读的儒书与现如今各儒生的所行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