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76.第175章 论出口
    第175章 论出口
    “我做电影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对电影理论和技术着实比不上老前辈,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陈奇开口给自己定调子,道:“但既然说的是出口创汇,就相当于一个卖东西,一个买东西,这个大家都熟,我从这个角度讲一讲。”
    “我们想让他们买片子,就要研究买东西人的心理。
    就拿美国举例,我这次去香港、去柏林,了解了很多美国电影的事情,他们的产业非常发达,类型片丰富,几乎把所有类型都拍过了,去年的《星球大战》在北美轰下2亿多美元的票房。
    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300万买《太极》?
    原因很简单,因为《太极》是中国功夫片,这个东西美国没有。从李小龙到成龙,再到李连结,这样的武打明星,美国说死也出不了一个。
    中国功夫的标签独一无二,全世界仅此一家,所以我觉得要多拍武打片。”
    当着几位大领导,他不好长篇大论,要简洁快速,而大领导听了,不置可否,只道:“继续说!”
    “拍我们有他们没有的,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自然是大家都有的。
    比如凶杀、爱情、喜剧、悲剧,这人家都有啊,还比我们发达,那要怎么拍呢?如果单纯从作品水准上超越,那太难了,我觉得有一条捷径。
    从相同中找不同!
    中国电影再度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对于西方社会是陌生的,我觉得他们有一种窥视心理,希望看到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真实面貌……
    比如小市民电影,我们的小市民和他们的小市民肯定不一样,居住环境、衣着打扮、饮食习惯、家庭观念、社会伦理观等等,我们要拍这些东西,运气好还能拿个奖。
    在海外拿奖也很重要的,拿了奖就能卖上价,还能鼓舞人心。
    但可惜的是,唉,我们拍的不好……”
    陈奇上面讲了拍什么,下面讲怎么拍,继续道:“首先要让人家看懂,人家看都看不懂,何谈购买啊?
    我在柏林最深切的一个体会,就是外国人觉得中国片太做戏,真实感差,政治词句太多,他们觉得自己在受教育。
    我们导演表达的方式太直白了,就像给小朋友讲课,直接说你们要热爱祖国,热爱这片土地……这样当然是对的,但小朋友能理解么?
    而还有一种方式,带他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在美丽风光中自己体会,让他读历史,知道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
    含蓄一些,委婉一些,把政治词句藏在剧情里,用故事讲道理,而不是直接亮台词,这样可能更好。
    其次呢,我们电影太慢了!”
    “太慢了?”
    “情节发展的缓慢,铺陈太多,看着沉闷无趣,自己观众都不爱看,何谈让外国观众喜欢?
    比如《太极》,开头就是比武较量,然后杨昱乾被高人教训,去河南学艺,吃了闭门羹,却偶遇陈少梅,被教授太极,又被陈正英发现……
    他每往前走一点,势必遭受挫折,然后解决,再往前走一点,又有新的麻烦……这样节奏明快,娱乐性强,有波澜起伏,观众就喜欢看。”
    与平日相比,陈奇已经很保守了,没有唾沫横飞,全是干货,最后道:“总之,我个人觉得想出口创汇可以走两条路线,一个是拍以武打片为主的娱乐片,一个是拿奖。
    哦对了,跟外国人谈判的时候千万不要怂,我们有些片子真的很好,贱卖太可惜了!”
    其实在80年代,就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电影创汇的观点,奈何从上到下,整条产业链都不给力,后来也不提了。
    如今有《太极》石破天惊,让可行性变成了现实,大领导听得很仔细,这会问:“你说我们国内导演的片子慢,那有没有法子变快?”
    “别人我没办法,我自己的片子有办法。”
    “接下来有什么主意?”
    “就是我刚才说的,做两种类型片,一部奔着赚钱,一部奔着拿奖……我是说,如果还让我拍的话。”陈奇腼腆,挠头。
    “有没有办法发行到台湾去?”
    一直没吭声的领导忽然问了一句。
    陈奇一愣,道:“纯粹的大陆片不可能,但根据傅奇叔叔的说法,我觉得也能实现。
    我们找能进入台湾的导演和演员,拍完片子,把出品方抹掉,先在台湾上映,回来再把出品方加上就行了。或者暗中投资一家公司,让他们拍也可以。
    但发行到台湾,里面就更不能有政治词句了,不然不过审。”
    “小同志脑子还挺灵活的。”
    领导笑了笑。
    廖公也听明白了,道:“道理很简单嘛,这与国内电影无关系,专做出口创汇片,就像那些搞外贸的商品一样。”
    “是这个样子滴……”
    大领导点点头,弹弹烟灰,忽然开始跟廖公唠家常。
    陈奇没这种经验,汪洋明白,这是有别的事情要谈,连忙拉着他告辞,文化部领导还留着。
    “不拘一格降人才,我看这个小子可以滴!而且现在改革初始,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都可以试验一下,他是一个人,规模小,失败了也影响不了什么嘛。”
    “我也是这个意见,小陈已经证明了这个路子可行,索性就让他试试。”廖公道。
    “我们希望对台关系缓和,电影是个很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把香港、海外影展当做桥梁,与那边的电影工作者接触接触。”领导道。
    三位领导在这讨论电影,貌似夸张,但在这个年头很正常。改开初期啊,年广久卖个傻子瓜子,都被高层多次提及,何况电影这么重要的东西?
    简单商量了一下,大领导对廖公道:“这种情况特殊,没有先例,你协调一下各单位,研究一个方案出来?”
    “嗯好!”
    到此,碰面结束。
    一直不敢吭声的文化部领导飞快的往出走,暗暗咋舌,特事特办啊,要变天了!
    …………
    陈奇终于回到了忠诚的北影厂。
    他先洗了个澡,然后倒头就睡,他从柏林回来当天,就直接被叫去文化部了,搞了好几天,身心俱疲。
    而就在此时。
    中青报的领导反复确认了数据真实性,拍板让于佳佳发稿。于佳佳大笔一挥:“《太极》扬威西柏林,征服大鼻子外国人,480万美金创汇天价!”
    轰!
    直接丢下一颗炸弹,还是管杀不管埋那种。
    普通人看了,顶多说一声真牛逼,业内人看了,眼睛都绿了!就在陈奇呼呼大睡的时候,不知多少人赶往京城,以期一睹圣颜!!
    (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