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1.第150章 代行皇帝事,雍凉图反
    第150章 代行皇帝事,雍凉图反
    先帝驾崩,皇帝的人选就是尤其重要了,虽然刘氏大权旁落,被王徐两家瓜分,但毕竟还是君主,百年残余的底蕴还在,而且徐家同样大力支持刘氏。
    王莽就是想篡位,时机也不成熟,至少还要再等等,因此他就打算再往前进一步过度一番。
    而过度的官职就是太宰!昔日周公旦的官职。
    当年周成王年幼,朝政就是周公所掌握的,权力与真正的君王无异,所以这个官职就再合适不过。
    “恳请太后迎广戚侯之子刘婴为皇太子!”
    众臣又齐齐归了下来,逼迫太皇太后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
    “婴还是一个孺子,不太妥吧。”王政君的声音很少不耐烦,这刘婴才两岁出头的年纪!还是婴儿,让他当皇帝,那还得了?
    这家伙连装都不装,要不是有着徐家地方派限制,恐怕早就篡位自立!
    其实王莽篡权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百姓还是儒生都认为其是圣人,朝中也是大权独揽,禁军也牢牢掌握在王舜之手。
    要不是地方势力做大,徐华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的!
    “太后可令宰衡暂时代替太子治国,便如同那告,安汉公莽为宰一般。”
    孔光积极为其站台。
    “你什么意思?孔太傅所言太过了吧。”王政君眉头紧锁,她听出是什么意思了!
    大致就是不让刘婴登基,继续在东宫做太子,至于皇权则由王莽把持。
    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说是太宰,实则是皇帝。
    “臣觉得不为过,宰衡为太宰暂行皇权乃是上天的执意,而且臣民无不认可。”
    王舜也表示赞同。
    “臣附议!”
    群臣纷纷答到,已经有点逼宫的意思了,这种架势不同意又能如何呢?
    “徐太保以为如何。”王政君没有看王莽那飘忽不定的神情,而是询问起了徐华的态度。
    如果说这朝中有人能阻止的话,那就只有百年世家徐家了!他们在地方的底蕴完全足以支持一次叛乱!掌握着切实的兵权。
    “以太后为准,臣不敢多言。”徐华浅浅的将问题抛了回去,他已经打好了算盘。
    从朝中击败王莽扶持刘氏中兴太难了,而且现在大汉已经运势问题,自从元帝以来,几乎每代君主都是昏君庸君!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稍微有点能力的,还极其短命!
    这上哪说理去?既然如此,索性就创造一个新的大汉,只要是高帝子嗣不就行了。
    而这个机会已经来临,王莽篡位以后,徐家就会立刻在南阳扯起勤王的大旗,联合雍凉的镇军都督府,幽州的镇南将军府,三方共同出兵,夺回关中!
    就算夺不下来,也能凭借已有的基础建立新朝,选拔能力足够的帝王。
    所以徐华不打算和王莽硬碰硬了,就让这家伙逐渐膨胀,最终选择篡位。
    他不篡位还真不行,虽然反心已经是昭然若揭,可终归还是效果不好的。
    “唉罢了,罢了,就迎宰衡王莽为太宰,暂居未央宫,代行皇帝事,如周公故事,太保徐华为宰辅,辅佐太宰处理朝事。”
    王政君逼于无奈,还是选择了让步,但还没到假皇帝的那种地步,而是做太宰,处于臣子的行列之中。
    同时顺带还把徐华带上了,让他做宰辅,希望能起到制衡的作用,虽然已经不明显了。
    这朝堂之上,基本没有能威胁的势力!
    次日,已故的皇帝正式下葬,群臣追谥平帝,这次就不算一个美谥了,属于平谥,有一点悲悯的意味在里面。
    说实话,平帝真是很惨的一个孩子,九岁就被王莽看重,离开家乡来到了宫里当皇帝,虽然享受着群臣朝拜,但心里的压力无疑是很大的。
    而且他才活了十几岁而已!为什么突然染病去世大家心知肚明。
    当然,最惨的皇帝就是下面这一位,刘婴,也就是孺子婴!两岁就被迎回宫中,关在宫殿里,即不与人交谈,也不读书。
    成为了王莽弄权的工具,后面更是活活成了一个傻子,什么都不会,连照顾自己都做不到。
    这么惨的皇帝也是少见,本来是诸侯之子,应该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的。
    可惜造化弄人。
    元始六年三月,王莽改元居摄,大赦天下,正式担任了太宰职位,代行皇帝事,从此太后不再垂帘听政,而是退居长信宫,所有决定需向其回报。
    实际上丧失了实权的,空有尊崇的地位,坐在主位操弄国家的人变成了太宰王莽!
    虽然没有当上假皇帝,但与假皇帝也没多大区别,徐华虽是宰辅,但却做不到与之一样代行皇帝事。
    换句话说,王莽是皇帝,徐华就仅仅是宰相而已。
    朝政也是归王舜王邑等人处理,和他关系不大。
    ………
    景公府,徐华长子徐远在元始五年的时候就坐上了太中大夫的位置,常伴父亲左右。
    如今他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王莽一举成为太宰,将太皇太后赶到了长信宫中,自己坐上主位,代行皇帝事。
    这与真正的皇帝就只差一个禅让的流程了,可以说他心里依然是顾忌徐家的存在。
    想要等到彻底争取到河南一带后,再与之兵戎相见。
    徐王一战不可避免,一个想要篡权自立,一个想要保刘安汉,两者的利益存在根本冲突。
    不像其他人一样,可以靠保证他们的利益来拉拢,就像那些刘氏诸侯一般,保证他们倒是地位,从而令其不再反抗。
    徐家就不同了,当年刘氏许诺的是与国休戚,百年世家,刘姓之下就是徐姓!
    王莽舍得或者说能放心给这个吗?
    没有丝毫谈判的余地。
    “父亲,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王莽位居太宰,行皇帝事,囚禁皇太子婴,这和篡位有什么区别?”
    “我们此时不反抗更待何时,等那家伙准备充分了,我们可就没什么优势了。”
    徐远任何不应该再等下去,要先下手为强!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何必再留什么体面呢?徐家起兵勤王,所有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就应该趁对方没有准备,攻进长安,拥立新君,建立新的大汉!
    何必再继续等下去。
    “不可,现在不是时候。”徐华摇头,他始终考虑的很多,没有赌博的魄力,万一失败了呢?现在的王莽可是万众所归。只要等这家伙连装都懒得装的时候再出手,那才最有用。
    其实王莽篡位真的是天下人共同支持的结果,包括刘姓诸侯在内的所有人集体摒弃了大汉,高高兴兴的迎接他们心中的圣人。
    希望这位圣人可以带领他们走向繁荣,一改国家的颓势。
    王莽众叛亲离的原因还是改革失败,导致反贼四起,再加上时运不济,碰上了刘秀,于昆阳之战中被起义军击败。
    其实就算徐家起兵也大概率打不过王莽,因为在大部分百姓心中,汉就是腐朽的代名词,已经没救了,所以还不如迎接新的开始,而保护这个腐朽王朝的徐氏注定不会得到广泛支持。
    除了大本营荆州凉州冀州幽州这四个州外,其他的都是可以被策反的。
    当然,有兵在手的徐华也可以手动改革,软硬皆施的收缴豪强的土地,然后分发下去。
    其实这样很难的,连日后的刘秀都没做到均田,仅仅是度田而已,即为重新清查丈量全国土地,让豪强们无法再隐匿,增加朝廷税收。
    做到均田的也只有刘邦等寥寥几人罢了,还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父亲您不能再这么优柔寡断了!犹豫就会输!只有敢于进取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您真的越来越像祖父了。”
    徐远无奈道,之前自己父亲也不这样啊,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祖父那种保守的处事方法父亲可是极力反对的。
    结果一当上家主,慢慢的也成这样了。
    “你也会经历这些。”徐华没有反驳什么,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变了。
    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当上家主需要顾虑的就更多了,为所欲为的也就老祖宗徐贞,别人都被家族所拖累着。
    他对造反这件事还是有些把握,因为自己手上还有老祖宗留下的家主玉佩!那个能呼风唤雨的神物!
    有了这东西的帮助,大军就能无往不利,徐旻在边疆打的外族抱头鼠窜也是因为这东西的帮助,他的军事能力可远远不如徐元。
    幽州人更是认为大汉有上天庇佑,要不然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巧的事。
    所以对于大汉的认可度也格外的高,这个时代的百姓迷信的可怕,虽然其他朝代也迷信,但大汉更甚。
    王莽能篡位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伪造天命所归的祥瑞。
    “我知道了,父亲不必担心。”徐远可不认为自己会变得那么畏手畏脚。
    当家主不就是要敢打敢拼吗?虽然父亲不同意,但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要早做准备才行。
    “嗯…为父相信你。”徐华鼓励了一下,随后又道:“你去给几位叔叔传信,练兵调兵之事一定要隐蔽,切不可让外人察觉出来!”
    “荆襄有贼寇,雍凉幽燕有羌人匈奴乌桓,找出些像样的理由应该不难。”
    他并不是懦弱,对方都这么猖狂了,还忍什么忍?徐家有哪个这么怂过,但既然要做事就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
    徐华其实有更深一层的打算,徐远徐元等人的意思是趁对方没有反应过来,赶紧攻入长安,扫平奸臣,立新君休养生息。
    可是这样治标不治本!固然能除掉一个权臣奸臣,可是这个王朝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需要的并非强势君主,除非再连着出几个康帝宣帝这种中兴之主。
    否则帮助都不大,无非就是再循环一番,出现下一个王莽。
    古人云,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鲜凋零后将会绽放出更加华丽的样子,徐华想要做的,是与王莽分而治之。
    保证外部稳定的前提下,不插手内部事宜,就如同养蛊一般,养出一个能够中兴大汉的君主!
    他相信高帝的基因,连着七代的明君!前无古人,后恐怕也没有来者了。
    虽然可能会导致国家叛乱,但徐华有把握那个最终脱颖而出的人会姓刘。
    毕竟兵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不管那是因为这乃皇帝的家事,都是高帝子嗣,谁有能力,谁得民心,谁的势力最大谁就当皇帝。
    徐家的徐忠徐元等实权派都很乐意把兵权交上去,他们其实不贪图权力,认为这东西无所谓,三公九卿不比这什么刺史将军的好?
    这就是徐贞那边发挥了作用,徐家后人先天的野心就是比一般人小,也喜欢钱也喜欢享乐,但就是对权臣甚至皇帝没什么想法。
    “是的父亲,我马上就去。”
    ………
    居摄二年,此时王莽五十二岁,时间公元七年,他隐隐察觉到了雍凉荆襄等地的小动作,内心惶恐不已。
    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十三个州,来测试对方的反意是否严重,
    进而做出反应。
    这些使者来到地方后相当嚣张,虽然不敢对徐忠徐元朱春这种人物指手画脚,但也相当猖狂。
    引起了很多徐氏派系的不满。
    其中以徐元更甚,徐忠考虑大局忍忍就算了,他可受不了,自己在雍凉做大都督,几乎大权独揽,什么时候受过这么大的气?
    身边的幕僚将领更是如此。
    “大都督这个奸臣太嚣张了,咱们还没找他麻烦,他倒先过来了!”
    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恶狠狠说道。
    “是啊,要我说,只能反他娘的!我西凉握有雄兵十万,到时荆州的徐骠骑肯定也会积极响应,一鼓作气把那家伙赶下马来!”
    有人提议道。
    这种想法,非常和众人心思,他们本来就是激进派。
    “都安静,还是要看大都督的意思。”
    都督府长史,陇西太守陈翔叫停了所有人,将选择权交给了自己的大都督。
    徐元也一直在思考,几位兄长确实嘱咐他不能行动,要忍耐。
    可敌人都骑到头上了!还忍个屁啊。
    “狗娘养的,反了!出了事老子兜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