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内功外功
要到农历的二月底,寒冷的北方才会渐渐解冻。
这个时候,草原上的部族并不适宜发起战争,因为要繁育牲畜、喂肥羊马。
他们都是惯于入秋后才行动的。
而与之相对应,南面的汉军若想袭扰,则是这个季节开始出击。
雪要化,虽然多泥泞,但总比冰天雪地奋战要好一点。
若只是袭扰,那就叫烧荒。
这一次不是袭扰,但也烧荒。
辽河套内的喀尔喀各部和科尔沁右翼,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辽河南面、西面的部族已经许久没有在草原上看见明军了。
平坦的辽河平原上,大明边墙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易守难攻的关隘。
大明如此大动干戈,将来准备怎么守?
炒想不通这个问题,但现在要守的是他们。
“杜陵,广宁的明军都出来了。他们当真不怕与我们在草原上接战吗?”
“……既然他们敢来,那就让他们再尝尝铁骑的滋味!”
炒黑着脸,有一种被挑衅、被凌辱的感觉。
趁着风向渐渐改为南风,明军这就这么一路烧着荒,一路稳稳往北推进。
是从开原到广宁的全线推进!
他们趁辽河还没解冻时先过了河,就这么一团一团地压过来,仿佛根本不怕骑兵去袭击或者断了他们后路、劫了他们的粮草。
大明是疯了!
辽河套的鞑靼各部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应对这种局面了,要防守的方向很多,但内喀尔喀各部和科尔沁各部可没有拧成一股绳,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哪怕炒也没法子说服他的其他兄弟,一起集中兵力先给其中一个方向的明军重创。
大家都在提防那个从北面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硬茬子。
“……你去一下奈曼,告诉额参,我要去迎击明军。他如果有心相助,帮我们看住北面!”炒咬了咬牙,“传令下去,开始转场,往南!”
牧民逐水草而居,每每这个时间,要开始迁徙了。
要去迎击,又不好分兵留守部族,干脆一起过去。
大明如此大面积烧荒,炒不信各部在生存面前仍旧这样。
只要打赢第一仗,他们自会聚过来。
目前为止,除了天枢营,明军和鞑靼各部还没有正式接战。
而在遥远的东边,统门河的下游,朝鲜边军再次看到山口那边出现了女真人。
乌泱泱一片,远比去年那劫杀同族的那批女真人多。
乌碣岩畔,努尔哈赤看了看去年的战场,看了看自己的长子和当日在此大胜的将领,随后振臂高呼:“建州部不可战胜!去年,三百建州勇士大败乌拉部万人大军!今年,建州部三万勇士,必将踏平朝鲜,建立属于我们女真的国!杀!”
“杀!”
朝鲜边军听得面无人色。
左右看了看,没有别的敌人,不像是他们女真人之间又要干起来。
在他们面前的,只有朝鲜边军。
东方整个北面的大风终于刮起来,北京城春暖开。
对朱常洛来说,剩下就是等了。
等战报,等捷报,等新的军情。
如何调整,如何保障后勤。
作为皇帝,要做这些事有时候感觉像是在玩战略游戏,毕竟他只用确定方向之后下达命令,然后等待事情出结果。
但他毕竟身处居中,每一个命令下去,是人命。
也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变数。于是时间干脆继续用在博研院和百家苑里。
伽利略的汉话已经学得不错了,能与朱常洛直接交流。
“你想观测彗星,无非想要证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朱常洛说道,“这方面,大明钦天监有丰富的资料。华夏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都有专门的史馆,他们负责记载历史,有详细而可信的资料可以帮助你。”
伽利略已经感受到在大明的好处。
皇帝很开明,对他的工作很支持。
但最主要的是,东方确实有太多太多的历史记载,堆积如山。
观测星辰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望远镜虽然改进了一次,但接下来都需要靠长时间的观测和记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反,皇帝希望他现在把时间多在另一件事上。
“数学更重要,严谨的实验方法更重要。”朱常洛说道,“就算你观测星辰,它们的速度、轨迹,最终也需要有数学公式来揭露奥秘。先从已经有的许多规律开始吧,杠杆、抛物、钟摆,你不是说当年你研究过吗?如果开普勒能来,你也说了他在天文和光学方面更加有兴趣,你们可以一起研究,他也会需要你的数学帮助。”
朱常洛已经说动他写信去欧洲,问一问开普勒愿不愿意来。
并且,朱常洛也告诉他可以把情人和孩子接来。在大明,他的生存和实验耗费不会是问题。
“圣明的陛下,那天您说的关于力的三个观察,我和徐大人、王大人都在思考。真是不可思议,如此精炼的表述,它们互相组合在一起,好像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的运动现象。我想再和您探讨一下……”
这是朱常洛放的大招。
记得的不多,但最有名的经典力学三定律是记得的。
现在,朱常洛对于他们去建立完善数学规范的事已经有了具体要求,给的题目就是从这三定律出发,去实验、提炼出清晰的数学表达式出来。
这是能让更多人验证、也会带出更多疑问的。
毕竟目前的实验环境不是真空,也会有海拔、气压、风力等等外在变量。
当然了,对于伽利略来说,皇帝脱口而出那样精炼的力学总结,实在过于震撼。
他越来越觉得,在东方也许能够建立难以想象的数学成就。
朱常洛乐得与他探讨,不过也喊来了王徵和朱载堉他们。
边墙之外,明军在行动。
紫禁城内,皇帝在引导他收揽来的科学人才研究学问。
春暖开,但这些决定和动作,并不知道还需要多久才能结果。
但朱常洛正式走在路上了。
京郊的琉璃厂内,大匠们还在改进玻璃。
博研院一角,道士们在捣鼓皇帝所说的酸、碱、汞。
皇帝不要他们炼丹,这让有些道士们很头痛,因为他们真相信服用万物精华能得道。
但也有一些道士更加淡然一些,或者说世俗一些,知道这东西吧……傍身之术罢了。
但是能够放开了炼,多是一件美事?
炼丹很贵的,各种材料价值不菲。
能够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对提升手艺的好处都难以估量。
他们寻找着皇帝所说的那种不用点燃、猛震一下就会炸的物事,这玩意很危险。
但如果分量少,威力不会很大,也还好……有学徒嘛。
太常寺里,李廷机则一脸严肃。
“陛下如今可是和西洋夷人一同时时切磋学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