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出事了
李长乐觉得走水路比蹬车快多了,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船就回到了码头。
只见回航靠岸的船只,比他们回来的时候多了不少。奇怪的是,以往闹哄哄的岸上,却是连人都没看到几个。
两人把船上的东西收拾好,将橡皮桶和竹筐,全都摞在一起,提着跳下了船。
李长乐看到前面一群人,骂骂咧咧的朝拐角那边走,隐约传来女人的咒骂声。
陈永威伸着脖子,“哥,出啥事了?”
“过去看看去。”李长乐扛起竹筐朝前,准备找人打听消息。
没走几步,就看到陈阿毛跟个男的,骂骂咧咧的走了过来。
“你姨个卵泡,大潮水马上就要来了,眼看就上大货了,不晓得从哪里出来一条瘟船……”
“陈老大,出什么事了?”李长乐忙迎了上去问道。
“唉!”陈阿毛叹了口气,“阿赖兄弟俩在蛇山岛附近,被一条十几米长的铁皮船撞了。
兄弟俩还没站稳,那些人二话不说上船就抢,刚好我跟阿昌路过,忙开船冲上去帮忙,那些人才开船跑了的。
赖家兄弟的渔网,还有鱼获、起网机啥的都被抢了,兄弟俩还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赖老二的手好像也被打伤,这会儿送回去找村医去了。”
渔村的人出海后都很团结,因为都是渔民,别人今天遇到的事,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李长乐愤怒的说道:“哪里来的船这么嚣张,大白天的就敢明抢,看清楚是哪里的渔船了么?”
陈阿毛摇头,“不清楚。不是我们这边的船,也不是南岸的,五个男的看着都很年轻,说话的口音跟我们这边的也不一样!”
虽说他们这边的土话,有时候相隔一个村都不一样,但这边的口音还是有相同点的。
那几个人说话时的口音,他听着觉得有点像隔壁省的。
“阿毛,口音还不简单啊,可以学别的地方的口音。”阿昌接过去说道,“要我说,咱们也要防备一下是不是有的人,装别的地方的口音干坏事?”
北岸跟南岸抢地盘的事,经过政府调停划定海域后,虽说已经相安无事了大半年。
但那边大船多,资源消耗的快,他们那边的鱼获不行了,就来抢这边也不是不可能。
但现在没证据,谁也不敢说出来,毕竟两岸人才安生了大半年。
万一这事不是他们干的,再起纠葛对大家都没好处。
陈阿毛点了点头,“不管是哪里来的,以后出海得小心点了,十几米长的铁皮船,二话不说冲着船就撞,小木船遇到只有倒霉的。”
李长乐说道:“以后还是叫上几条船一起出海,万一遇到大家也有个照应。”
阿昌:“是啊,今天要不是遇到我们,赖家兄弟还不晓得会咋样呢?”
几人站那抽了支烟,讨论了一下应对办法。
陈阿毛又把今天捕捞到的皮皮虾、马鲛、墨鱼、鱿鱼小管都卖给了李长乐,才开着渔船走了。
这些东西加一起也才一百多斤,李长乐和陈永威找了根木棒抬着往回走。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在议论赖家兄弟被抢的事,都说以后去外海作业,还是约个伴一起,相互也有个照应。
两人刚到院坝口,两个儿子就迎了上来,“阿爸,你回来啦!”
李长乐伸手撸了两人一把,“今天在学校表现咋样?”
“老师还表扬我了。”
“小海的作业写完了没?”
“写完了,小洋哥他们还在写。”李小海说着朝屋里跑,“阿娘,阿爸回来了。”
周若楠闻声从李母他们那屋走了出来,有些不安的看着他,“回来啦!赖家的事,你们听说了么?”
“听说了!”李长乐笑着安慰道,“别担心,那些人只敢抢落单的渔船,我们两条船在一起,四个壮劳力,他们不敢对我们下手。”
“嗯,我灶上还煮着东西,等会儿再跟你说。”周若楠急匆匆的朝屋里走去。
两人把橡皮桶抬出来,葛昌发就来了,“阿乐,你们明天几点出海,到时候我们一道走。”
“明天初八,我家新房那边动土,就不出海了。”李长乐递了一支香烟给他,“你也听说赖家的事啦?”
葛昌发点了点头,“我家的船就在他们后面到的码头,他们的船还是陈老大的船帮忙开回来的。
兄弟俩被打的鼻青脸肿的,赖老二的手都被打断了一只,已经送医院接骨去了。”
“天杀的,遭雷劈的,强盗绿壳,这种人早晚要遭报应的。”过来搬鱼的李大嫂和李母大声咒骂起来。
“唉!”葛昌发叹了口气,“指望老天,那也得老天睁眼才行。”
李长乐觉得也是,“靠老天报应,还不如自己小心防范。”陈永威点头,“是啊,他们都在说,约几个说的来的一起出海,只要不落单,就算遇到劫船也有个照应。”
葛昌发:“我来问你出海的事,就是想跟你们一起,大家互相照应。”
李长乐也猜到了,“要不你们明天就在近海作业,后天我们一起出海?”
“我回去跟我哥说一声,看他是怎么打算的?问好了来回你话。”葛昌发说着又道,“你们今天鱼获咋样?”
“还行!”
“那我先走了。”
“明天来家喝酒。”
“好嘞!”
李长乐送了他几步,回去帮着一起杀鱼,拿起一条青占,扣除鱼鳃,用刀在鱼腹划开一个口子,将内脏取出,用刀刮几下,一条鱼就杀好了。
“哥,阿富是不是对我们有啥意见?我看阿发好几次想跟我们一起出海,结果一次都没去成。”
李长乐摇了摇头,“我跟他连话都没说几句,不晓得是不是我哥他们跟他有啥矛盾?”
“等会儿问问大哥、二哥,如果真的有矛盾的话,我们还是别一起出海的好。我阿奶说,船上最忌有心不齐的人一起。”
“阿奶说的没错,等大哥他们回来,我问问。”
等他们把鱼杀完,帮着周若楠和李二嫂把桌子摆好,工地干活的人也回来了。
吃过饭,张得金就跟师兄弟一起骑车回去了,陈家祖孙和李家一家子,坐在院子里商量明天开工要做的事。
那排老房子已经修缮好了,李父还去大队找陈会计买了几扇旧门板,加上今天做的竹门,住人开火已经不成问题。
明天十几个泥瓦匠就要全部上工,一天三顿饭得有人在那边张罗。
初八宜动土、宜搬迁,跟李家众人也相合,还是个百事不忌的好日子。
动土这天没多大讲究,李家人只需在涨潮时,准备豆腐、馒头以及碗头,祭拜过土地公,李长乐兄弟挖下第一锄,其他的就领班工匠的事了。
渔家人对“涨潮”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理念中,“涨潮”是兴旺、发达的象征。
所以渔家不管造屋上梁,还是乔迁新居、新人婚宴等等,都会选在涨潮时举行。
李长乐兄弟几个先搬过去,李大嫂和李二嫂、陈阿奶负责张罗饭菜,粮食、蔬菜还有买肉,费的钱物四家平摊。
商量好后,大伙儿又说起了赖家兄弟的事。
李父说道:“在南山的时候,老金跟我说,赖家出事大伙儿都晓得了,他们明天跟移民村的两户一起结队出海。
你们兄弟一起出去要互相照应,别离得太远,发现苗头不对,能走就走,不能走,就得一心对外。”
李母听后一脸不赞同的看着他,“看你说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哪有那么容易遇上?”
李父瞪了她一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管遇得到还是遇不到,也得事先有个准备,遇事的时候心里才有主张。”
李长乐见老娘也瞪眼,忙安抚几人,“阿娘,阿爸只是说万一,没那么多顾忌的。”
陈阿奶也劝道:“是啊,阿嫂,只要家里有船跑外海的,都在商量这事,阿乐他们心里也有数的。”
李母叹气道:“我晓得阿堂说的对,就是心里担心。”
李长乐:“阿娘,你放宽心,今天的事,我跟陈老大打听清楚了,铁皮船上就五个人,
他们也是挑落单的赖家兄弟下手。我们四个都是壮劳力,就算遇到也不是好欺负的。”
李二哥接过去说道:“阿乐说的对,他们只敢挑落单的船下手,我们两条船天天都在一起,就算遇到他们也不敢动手。”
陈永威:“对,我哥干架最厉害,我力气大一个能对付两三个。”
李大哥:“船上有几根青杠棒,以后把家里那把鱼叉也带上。”
李二嫂匪气十足,“柴刀也带上。我哥他们每次出海都是带着的,前年跟南岸的铁皮船抢地盘,
我大哥、二哥提起明晃晃的柴刀,一刀过去就有几个见血,都把他们打跑了。”
他们的柴刀不是那种短柄的砍刀,而是那种长柄的弯刀,专门用来砍树干上面的树叉那种。
李父:“等会儿我把刀柄加固一下,把刀磨亮一点,抢匪见了总会顾忌两分。”
“家伙肯定要带的。”陈阿奶不放心的叮嘱,“我觉得刚才阿堂说的很有道理,以后你们兄弟几个出海,两艘船最好别隔远了,万一有事才赶得及。”
陈永威忙道:“阿奶你放心,我们就是这样打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