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1章 大汉最强HR袁树
    第81章 大汉最强hr袁树
    在段颎平定羌乱之前,袁树和袁逢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羌乱会对右扶风造成接二连三的冲击。
    而袁树需要自己面对这种冲击。
    但是在建宁初年段颎出击凉州之后,这个威胁已经不再重要。
    袁树在右扶风发展势力最大的威胁就此消失,所以袁树已经可以放开手脚,在右扶风地区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他可以继续在右扶风购置土地、招揽流民、扩建良庄,并且在灰色地带竭尽全力发展自己的武力系统。
    袁氏故吏、右扶风度则也继续半卖半送,配合袁树的行动,让袁树用较小的代价获得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或者说,荒地。
    这对于右扶风官方来说,确实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没人要的土地能卖钱,能让穷的连官员府邸都掏不出多少钱修缮的右扶风官方拿到一笔土地购置经费,还能在未来获得数量更大的农税,何乐而不为?
    袁树和其他的纨绔子弟大财主不一样。
    他真缴税啊!
    该给的钱,他真给啊!
    这样的大佬,谁不愿意合作?
    度则都觉得自己能和袁树这样讲道理、守规矩的正派人士相处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和袁树继续携手共进,自己早晚也能和前任沈恪那样进入中央,获得更加远大的前程。
    而且他是真的听说袁树通过袁氏家族的社会关系,把自己这边一些学业比较优秀、年龄偏大的学子都给安排到了雒阳或者其他地方做官去了。
    整个一心会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号人走了这条关系路线成功在大汉帝国获得了正式编制,成为了正式员工。
    袁树,真是大气啊!
    搞得度则都有点想把自己家族中的部分子弟给送到袁树这边来抱上袁树的大腿了。
    没办法,作为发展的根基、未来进行变革的主要力量,袁树对一心会的建设和关注度是无与伦比的。
    整个良庄内部生产体系、生活系统齐全,一应配套措施齐全,关起门来就算是官府也不知道里头到底是什么模样,颇具后来魏晋时期“坞堡”的风采。
    有人种地,有人打造农具,有人蓄养牲畜,有人负责收集粮食专卖,有人负责制作、销售衣物,有人负责公共厕所的经营,并且批量制造堆肥,增加粮食产量。
    良庄内就是一个小社会,运行的非常顺畅。
    而一心会则像是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
    良庄成立之后,袁树安排一心会以良庄为总部,直接入驻,成员大部分都在良庄内工作生活,在茂陵县城内的反而少了一些。
    在良庄内,一心会各大部门的成员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能够确实的让他们践行属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
    在一心会自身的建设层面,袁树除了增设保卫部,还增设了律令部。
    算上最开始的庶务部、后勤部、人事部、审计部,把一心会下辖部门增加到了六个。
    每一个部门都在良庄这个小社会里执行自己的职责,事实上成为了良庄的官方。
    庶务部的成员们将助农贯彻到底,将最新、最高效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们,手把手教会他们,让他们成为熟练农民,就像是一个政府里的农业部门。
    后勤部的成员们则负责统一收购、储存和转卖良庄内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管理着粮食和良庄内的财产,同时也负担起帮助初加入者安身立命的职责,基本上算是良庄的财政、福利部门。
    一心会副会长卢植主持的审计部还是原先的模样,主要负责审计,且有财政支出的极大批驳权限,对于任何账目都有调查之权,就像是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地扫视着良庄管理者们的良心。
    人事部就像是朝廷的户部,原先只是负责管理一心会的成员,现在也要负责管理进入良庄的人员,不管是加入一心会还是加入良庄,都要经过人事部的面试,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
    律令部就更直接,那就是良庄内部的司法管理者。
    这年头,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汉国之下,还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家庭组织,所以各自有各自的规矩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只要大层面上不违背汉帝国的利益,私底下搞些小打小闹的,没人在乎。
    甚至朝廷也鼓励大家各自搞起各自的规矩,把底下人管住,减少朝廷的行政负担。
    所以袁树就“响应号召”,在良庄内增设律令部,以汉律作为蓝本,增添一些自己的看法,就直接交给律令部作为规矩来使用。
    在良庄内部,律令部的规矩就相当于是法律,大家都会遵从,不遵从的,就会受到律令部的惩处,或者罚款,或者罚义务劳动,或者干脆驱逐。
    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之后,老马留下来的弟子门生群体已经完全被袁树消化。
    之前决定留下来的三千一百多名弟子、门生加上后面愿意加入的外地学者、学子一千余人,四千五百余人的知识分子群体全部加入了一心会,成为了袁树心学信徒的基本盘。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有来自各地的对心学或者袁树比较感兴趣的学子前来茂陵,希望加入一心会,跟随袁树学习。
    其中不仅有三辅之地的人,也有雒阳附近、三河之地的人,甚至颍川、汝南、南阳一带都有一些学子赶来求学。
    而在这群人当中,人数最多、最令其他地方人感到惊奇的,是凉州人。
    大批量来自凉州的学子前来袁树这边求学,而袁树也没有因为凉州人的身份而对他们有所偏见,一并收下,令其他地区出身的学子颇为惊奇。凉州人的特殊处境,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袁树这样一个关东顶级豪族子弟,怎么会愿意收纳凉州人求学?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不知道,这些凉州人,还是袁树特地“宣传”过来的。
    凉州虽然在关东人眼里都是非人类聚居区,但是在袁树眼里,则是一片创业蓝海。
    因为无论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都没有把思想的触角伸到凉州,或者说想伸,却被汉羌战争的战火给烧没了。
    此时的凉州完全是思想的荒漠,大家的文化水平都比较焚书坑儒。
    凉州大族多以武力见长,善于物理辩经,以思想文化见长的实在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种人就算成长起来也是一心往雒阳跑,根本起不到发展本地思想的效果,留在凉州的,人均反汉急先锋,个个都是反骨里头找脑浆,吕布和他们一比都要自称小奉先。
    所以,这里不就是袁某人扩大袁氏心学受众群体和影响力的天选之地吗?
    事实也是如此。
    袁树的袁氏心学随着袁树麾下宣传队的宣传而进入凉州之后,很快就引起了距离右扶风最近的武都、汉阳、安定、北地等四郡内汉人大小家族的关注。
    当然,主要引起关注的不是心学,而是前头那两个字——袁氏。
    心学本身当然能吸引一部分对文化思想有兴趣的人,但是对于大多数荒野求生派凉州人来说,这种东西没啥用,属于关东天龙人陶冶情操的余裕。
    凉州人的生存环境差到男子人人练习军阵和厮杀,女人都要练习弓弩和长矛,以此防备随时都有可能袭击而来的强盗土匪。
    凉州出身的小孩子懂事以后的第一节课不是文化课,而是荒野求生课,最精通的思维不是逻辑思维,而是求生思维。
    所以袁树也没打算单纯靠嘴炮就能吸引人均荒野生存大师的凉州人成为自己的拥趸。
    他得拿出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袁树嘱咐宣传队员,告诉他们,自己这边可以收下凉州出身的门生,优秀者,也能在自己门下成为弟子。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心学,相信心学,并且愿意践行致良知的学派宗旨,还有机会成为一心会会员。
    一旦成为一心会会员,除了一系列的会员福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能得到袁树亲自安排工作的机会。
    袁树表示不会因为自己出身关东就瞧不起凉州人,为此还把凉州出身的贾诩的事情拿出来宣传,以至于几个月的时间里,四郡凉州汉人圈子就基本上都知道了贾诩的传奇事迹。
    贾诩善于学习,并且接受心学,与袁树谈论之后展露才华,被袁树看重,愿意投效袁树,然后举家被袁树迁移到了颍川郡居住落户,本人还在雒阳成为了尚书台四百石的官员。
    那都不是吏员,是正儿八经的官员,是大汉帝国有编制的正式官员!
    铁饭碗!
    以后晋升渠道嘎嘎通畅!
    袁树就像个成熟的用人单位hr,以最根本、最实际的角度向凉州士人、豪族圈子展开了宣传。
    现在这年头,工作多难找啊!
    就袁某人所了解的,很多关东太学生毕业以后都找不到工作,在雒阳呆不下去,只能回老家,向老家的官府寻求机会,成为一名最基础的吏员,然后还要碰运气、讨好上官,争取得到被举孝廉的机会。
    关东人尚且如此,就更别说你们凉州人了。
    对于你们凉州人来说,每一季都是最难毕业季,每一年都是最难就业年,好的工作岗位根本轮不到你们,能轮到你们的,都是些关东豪族不要的边角料。
    尽管如此,这些边角料也是凉州顶级大族的禁脔,哪里轮得到凉州的其他中小家族?
    更别说现在大汉朝廷的董事长年幼不经事,新上位的总经理团队素质较差、业绩不好,与各单位负责人之间经常闹矛盾,搞些小摩擦,人心惶惶,大家都没什么心思搞业绩。
    于是大汉朝廷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年年赤字,寅吃卯粮,早就在降本增笑、开猿节流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财政预算招募新岗位?
    关东州郡尚且如此,你们凉州人就更别说了。
    就算能找到工作,那也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属于苦力、背锅、裁员的第一梯队,失业率嘎嘎高,李自成手里端着的和你们一比都算是铁饭碗。
    更别说现在朝廷为了降本增笑还提出了一个三互法,进一步规定就业方向问题,定向招募人才,导致你们凉州人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在你们凉州,大多数士人、豪族子弟都不是毕业即失业,那是出生即失业。
    家族里连着好几代人找不到哪怕一份大汉帝国的临时工,只能待在家里啃老。
    而袁某人这里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创业公司,没有那些老牌公司那么有实力,但是胜在老板背景深厚、资金雄厚,而且是真的能给优秀成员安排正儿八经的工作。
    就算是你们凉州人,也可以。
    君不见贾文和乎?
    所以,你们还等什么?
    还不快点投入你们树爸爸的怀抱,过来学习心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