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章 ,淮州平定
    第73章 ,淮州平定
    养心殿内,隆庆帝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还好,太医诊脉过后,只是气血攻心,身体并无大碍。
    众臣们这才放下心来。
    这时,隆庆帝悠悠醒来,吐血虽然损伤了身体,但也让他心中的怒气消解了不少。
    隆庆帝有气无力的命令戴权拿诏书来,在社稷存亡之下,一向强势的隆庆帝也被迫进行改变,准备下罪己诏。
    隆庆帝拿起毛笔,正要书写,突然,外面传来了通报声。
    “大喜,大喜!八百里加急,淮州平定!”
    隆庆帝愣在原地,手中的笔掉落了下来,摔溅了一片墨渍。
    但此时隆庆帝已顾不得那些了。
    他从床上起来,推开众人阻拦,光着脚跑了出去。
    “奏报在哪,快拿给我!”
    隆庆帝接过奏报,直接站在外面阅读了起来,不一会儿,外面响起隆庆帝无比畅快的大笑声。
    “不愧是朕的爱将,朕要重赏毛成,重赏王子腾!”
    众大臣跟了过来,听着隆庆帝的说的话,除了郭白,所有人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到底怎么回事?
    淮州真的平定了?
    隆庆帝将奏报传递给众人,众人这才清楚事情的原委。
    淮州并未平定,或者说并没有像众人想象中的那样平定。
    但在现在的这个局面上,不得不说这确实算是一个好消息。
    八月初,王子腾为抵御淮阴贼屡次从水路偷袭的问题,于樊良湖支脉、太平河之岸设伏。
    初四日,淮阴贼水将张远中伏,两军遽战。
    淮阴贼陆续遣兵支援张远,王子腾居中策应,一一派兵破解。
    然而随着两方不断增兵,伏击逐渐演变为了大战。
    王子腾调官军十八万众,贼军率众四十五万。
    双方战于泰安镇近郊。
    初时,官军凭借精锐装备、训练有素等优势稍占上风。但时间一久,人少的弊端开始显现,最终寡不敌众,被贼军所败。
    幸亏王子腾指挥有度,失败没有演变成溃败。王子腾带领军队有序撤退,准备撤回扬州。
    贼兵乘胜追击。王子腾命毛成领兵三千断后。
    危急关头,毛成勇猛无双,率军于贼阵中七进七出,杀的贼军大乱。
    乱军之中,毛成见到贼军帅旗,遂奋勇追击,沿途击败贼将数人,终至贼首面前。贼首惊恐逃窜,因为贼军众多,毛成无法追上,但却趁机夺得了贼军帅旗。
    事后,贼首骇于朝廷有此猛将,不敢再出兵,乃遣使求和,愿归顺大熙,割淮州等地自治,请封淮阴侯。
    如果是平常时期,隆庆帝是断然不可能同意让方永割地自治的。但现在社稷危亡,朝廷急需将兵力从淮州的泥潭中抽出来。
    这个时候,方永愿意主动表示归顺,这对隆庆帝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大不了先同意方贼的要求,等日后平定了山西局势,再对方贼动手。
    郭白看过奏报后,大喜道:
    “恭喜陛下,有此大胜,可安天下民心。淮州已平,陛下可诏王子腾、毛成领兵回援,如此可解直隶晋贼之困局。”
    隆庆帝闻言满意的点头。
    他就是这么想的。然而于涟看着那份奏报却一脸质疑之色,他谨慎的说道:
    “陛下,于乱军之中七进七出,此等壮举,岂是常人所能为?臣以为,此事需谨慎处之,宜先详加查探,而后论功行赏,未为迟也。”
    “再者,淮州虽捷,然如远水之援,难解燃眉之急。晋贼来势汹汹,陛下尚需安抚朝中各方势力,方能共渡此难。此外,淮阴之贼虽然归顺,然其势力尚存,仍为心腹大患,不可不防!”
    隆庆帝闻言,面色阴沉了起来。
    于涟的话意思是虽然淮州打了胜仗,但是还需要他下罪己诏来安抚勋贵集团。
    这让隆庆帝如何能接受。
    没打胜仗的时候他要下罪己诏,现在打了胜仗他还要下罪己诏。
    他这个皇帝就这么有罪吗?
    这时,郭白上前一步,和于涟对质道:
    “太傅此言实乃大谬。乱军之中七进七出,古已有之,如关内侯文次骞便是先例,太傅无端疑我大熙功臣,此岂非不义之举?”
    “陛下英明神武,引领我等大胜,而太傅却屡次劝陛下下罪己诏,此岂非不忠之行?”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太傅行此不忠不义之事,意欲何为?莫非收受贿赂,故而为之?”
    听着郭白的话,于涟气的胡子抖动。
    好一个郭子升,竟敢倒打一耙,说他收受贿赂?
    满朝文武谁不知你郭子升最喜好钱财,受贿最多,如今竟然反说他受贿?
    若不是此时政局动荡,郭白身后又牵连甚广,于涟真想当场在隆庆帝面前把郭白的那些烂事都说出来。
    只是考虑到朝堂的稳固,于涟这才硬生生忍下。
    就算他换下了郭白也不能改变什么,下一任兵部尚书未必比郭白好多少。而且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的话有极大概率会引起文官集团的整体反扑,这是于涟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今勋贵集团的事情还没有解决,要是文官集团再乱起来,大熙真的就可以宣布亡国了。
    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徐徐图之,先从一头抓起,慢慢梳理整个乱局。
    于涟长出了一口气,勉强压下心头的愤怒,道:
    “郭子升,值此危亡之际,吾不与你计较。你且言,今晋贼作乱,当如何处置?王子腾远在淮州,何以解晋贼之危?若不下罪己诏以安朝中势力,使晋贼逼近京师,陛下又当何以应对?”
    于涟一连抛出三个问题,隆庆帝听后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于涟虽然说话不好听,但所说的三个问题确实是一言切中了要害。
    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现在勋贵集团集体不配合,隆庆帝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兵抵御晋贼。
    如果让文官统兵的话,且不说能力如何,其威望恐难以服众,届时大败,局面将变得更糟。
    然而这时郭白却淡淡一笑。
    “此有何难,陛下,臣举荐一人,可暂御晋贼之兵。再调王子腾回师,则晋贼可平矣!”
    隆庆帝闻言连忙问道:“何人?”
    郭白道:“陈正都!”
    陈正都是齐国公之后,虽然也属勋贵一脉,但却是偏远庶子,并不受重视。
    当时隆庆帝还在潜邸之时,陈正都便投靠了隆庆帝,担任亲王府的护卫队长,后来隆庆帝意外成为了皇帝,陈正都也水涨船高,被提拔为了禁军都统。
    后来陈正都更是一路升官,直到齐国公的嫡孙陈瑞文殉国,隆庆帝便趁机将陈瑞文的功劳算在了陈正都的身上,将其直接任命为了征南将军。
    目的是让陈正都领兵,替换掉缮国公。
    只是没想到陈正都去了淮州后却和缮国公同流合污……
    虽然事后查明陈正都是被缮国公架空所致,但隆庆帝亦对陈正都大失所望,遂将其放任在了家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