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有军功者荣恩生
初秋时节,凉风习习。
朝阳初升,洒在南苑的山林湖泊间,带来了些许暖意,也带走了那淡淡的雾气。
清风拂过,那山林就如同绿海起了微澜一般不断起伏,那湖面上更是碧波荡漾。
这里本没有多少人,但是,此时,南苑中间宫殿旁那方圆十余里的草场上已然是营帐遍地,人头攒动。
万历回了趟京城,第二天便带着京营的粮车拉来了四万匠户,他自己也在这里住下了。
这次武举可以说是彻底改变大明朝堂形式的开始,关乎到以后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将的地位,更关乎到大明的兴衰,他可是相当的重视。
第三天一早他便在兴建中的南苑大校场里巡视起来。
这会儿原本人烟稀少的南苑都已经变得车水马龙了。
两万京营将士八千辆粮车正不断往返于京城、大通桥漕运码头和南苑之间。
那一车车木材、石材、烧砖、瓦片、粮食等等是不断往过拉,草场上都堆出一座座小山来了。
四万匠户则分成了上千堆,均匀的散布在方圆数里的草场上,开挖地基,埋设立柱,搭建石台。
那上千个比武擂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涨,那硕大的点将台也已经露出了雏形。
崇武那就要从武举开始,为了搞好这一次武举会试他是下足了功夫。
南苑大校场就是他定下的武举会试场地。
原本他定下的比武擂台是一千个。
不过,贡院那都是按天干地支来编的号房,一千这个数着实不好排,他干脆就命永年伯王伟修建了一千二百个,这样就能容纳四千八百考生同时参加了。
两万京营将士和四万匠户齐动手,这武举会试场地肯定是不成问题了。
现在要考虑的就是考生的问题了。
他带着戚继光、梁梦龙、朱应桢和王伟等在大校场中巡视了一番,便回到旁边硕大的锦衣卫和禁军营地之中,领着大家进入帅帐,在硕大的圆桌四周坐了下来。
武举会试,废弛已久,自嘉靖朝之后那更是流于形式,考生是越来越少了。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乾吉,怎么样,查清楚没,你感觉这次能招来多少武举人参加会试?”
梁梦龙微微叹息道:“万岁爷,现在的武举都烂到乡试了,没点关系又或者不掏点钱想考个武举人都难啊。
微臣已经查过了,嘉靖末年至今,参加会试的武举人是原来越少,原本还有两三千人参加的武举会试到了前几届那都只有一千多人参加了。
那些关系不够硬又或者钱不够多的武举人大抵觉得来了也白来,还浪费盘差,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来了。
微臣估摸着,就算我们让沿途的驿站提供食宿和换乘的战马,这次能来赶考的武举人估计最多也只有两千多,达到三千都很难。
毕竟,就算我们说公平比试,优胜者上榜,那也得真来几届才能让所有武举人都相信。”
武举人不够怎么办呢?
他如此声势浩大的准备了一番,结果准备了一个寂寞?
如果到时候一千二百个比武擂台一半都用不到,那就尴尬了。
再说了,现在的武举人大多是凭关系又或者凭钱考上的,有真本事的估计不多。
这就违背了他大肆操办武举会试的初衷了,他需要的是真正的将领,不是既得利益集团培养出来掌控武力的蛀虫。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没有武举人功名就不能参加武举会试吗,文科会试北国子监和南国子监的监生都可以参加啊。”
这个。
梁梦龙回想道:“原本武举会试军功卓著着也可以参加,不过,必须得当地督抚举荐,当朝皇帝恩准,而且这种恩生每届武举会试那也是有数量限制的,不能超过一百。”
哦,还有恩生啊。
什么不能超过一百,谁规定的?
朕说多少就多少!
万历细细琢磨了一番,随即果断道:“这样吧,朕诏告天下,但凡有军功者皆可参加武举会试。
他们想来那就去当地督抚衙门报个名,然后稍微测试一下兵法阵论就行了,他们能在战场上立功,武功肯定是有的,这个就不用试了。
以后的武举,恩生和武举人各半,都是两千四百名,就这么定了吧。”
这么多恩生!
梁梦龙闻言,那都不由得乍舌道:“万岁爷,恩生太多那些真正的武举人恐怕会有意见啊,毕竟,多出一半的恩生来,他们就少了一半的机会晋级武进士啊。”
哼,朕管他们有没有意见。
万历冷哼道:“现在有几个是凭真本事考上武举人的?
武举会试选拔的是真正能率军上阵杀敌的将领,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更不是那些靠关系靠行贿考上来的废物。
他们有意见可以不来参加,这种废物朕不需要,朕需要的是真正的将领。”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那些靠关系靠行贿考上来的的确是废物,以前他们还靠关系靠行贿把武进士功名全抢了。
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这样下去,我们的战力只会越来越差,就算底下的将士再能打,领军的是个废物那也不可能打胜仗。”
成国公朱应桢、英国公张元功和定国公徐文璧等闻言,那都不由尴尬的抹了把脸。
你别这么说啊!
我们公侯勋贵的亲族就抢了很多武进士功名,不过,他们不是废物啊。
万历闻言,却是点头赞同道:“嗯,元敬说得很好,这次武举会试就让元敬来主考吧。”
梁梦龙闻言,不敢吭气了。
万岁爷把主考官都给了戚继光,那就是对他刚才说的话有意见了。
有时候话太多了的确不好,祸从口出啊。
其实,他并不是反对万岁爷这么做,他只是担心那些武举人不服而已。
万岁爷都定下来了,他原本就不应该多这句嘴的。
大明武举就这么改制了!
少年天子传诏天下,定武举新规。
万历十一年葵未科开始,武举会试在新建的南苑大校场举行。
武举会试改有兵部和京营联合组织操办,主考官和副主考分别从兵部官员和京营将领中选取。
还有,从葵未科开始,所有武举会试项目都要严格考核,认真评定,按真实成绩排名选取武进士。
更重要的武举会试参加的资格都改了,不但通过乡试的武举人可以参加,但凡有军功者也可以参加。
有军功者只需前往所属督抚衙门报名,通过兵法和阵论初试就授予恩生身份,恩生就可来京城参加武举会试。
而且参加武举会试所有费用,包括沿途在驿站的食宿和在京参加会试期间的食宿朝廷全包,不用考生一文钱。
这一下,边军将士简直欣喜若狂。
因为武举早就被权贵把持了啊,没点关系的,那就剩上阵杀敌的份了,乡试想过关那都没门。
现在只需有军功就可以去督抚衙门报名了啊,那前去督抚衙门报名的边军将士简直就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数之不尽。
原本梁梦龙还担心凑不够四千八百考生参加武举会试呢。
这下倒好,九边各督抚衙门报名的人数太多了,那真是门槛都差点被踏破了,搞得他都不得不给每个督抚衙门定下名额了,要不然,来一万都有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