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好像还是个清流
秋意渐浓,风中仿佛都带着些许寒意。
避暑山庄里那火红的枫叶飘飘洒洒都落满了一地。
万历拿着奏折呆呆的看着窗外,貌似感觉到了风中的那一丝寒意。
看样子国本之争还远未结束。
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为了利益绝对不会就此屈服。
这帮家伙肯定还会想尽办法让人上。
行,来吧,来一个收拾一个,来两个收拾一双。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小舅,派快马传朕口谕,命骆思恭立马派人查一查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沈璟。”
这一次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还找了个从五品的吏部员外郎,什么意思?
骆思恭办事还是挺麻利的,查一个京城官员,他都没用到一天时间。
第二天一早辰时许,他便急匆匆的打马赶到了避暑山庄。
这会儿万历还在批阅奏折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骆思恭便拿出一个密折,双手恭敬的递了上来。
万历打开密折细细一看,那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沈璟,嘉靖三十二年生,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
万历二年甲戌科进士,二甲第五名,初授兵部职方司主事,万历五年迁礼部仪制司主事,因办事勤勉,廉洁奉公,万历八年擢礼部仪制员外郎,万历十二年又迁吏部验封司员外郎。
这家伙好像是个清流,而且六年时间才从正六品的主事升到从五品的员外郎,后面又干了三年,并没有升职到五品郎中,官职升迁好像也一点问题没有!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他真的办事勤勉,廉洁奉公吗?”
骆思恭缓缓点头道:“微臣能查到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在六部都安排了很多密卫当衙役,微臣也让他们问过熟悉沈璟的衙役了。
这个沈璟办事真的很勤勉,初为兵部主事的时候,这家伙竟然把九边地图和九边将校背得滚瓜烂熟。
很多衙役都见到过,当其他兵部官员到处翻找边关将领记录的时候,他问下那边关将领的名字,就能背出人家的履历来。
还有,礼部仪制清吏司是礼部最忙碌的一个司,事务十分烦琐,沈璟从不懈怠,事必躬亲,就连校对纪录宗藩名录之类繁琐的小事,他都亲自动手,从未假借礼部吏目之手。
而且,他的确没有贪腐,他在京任职十余年,原本还是寄住在好友家里,后面升了员外郎才凑钱在明时坊的苏州胡同买了个百余两的小院成了亲。
他就娶了一个正妻,没有小妾,他的正妻还是农户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他家里也没有任何下人,所有事都是他两夫妻亲自动手。”
这家伙真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就查这家伙的亲友!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你细细查查他的亲友,特别跟他过从甚密的。”
这个好像需要费点时间。
不过,骆思恭倒是没拖沓,过了两天,还是辰时许,他便急匆匆的赶过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又双手奉上两份密折,恭敬道:“万岁爷,微臣细细查过了,跟他过从甚密的就这两个。”
万历接过密折打开第一份一看,不由得一愣。
孙继皋,万历二年甲戌科状元!
嘉靖二十九年生,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初授翰林院修撰,历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读学士,现任詹事府少詹事。
此人还给他讲过课呢。
他很清楚,这家伙也是个清流,而且是个名气不小的清流!
接下来第二个又是谁?
他打开第二份密折一看,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李三才,万历二年甲戌科二甲第七十名!
嘉靖三十一年生,陕西西安府临潼县人,初授户部主事,三年后擢户部员外郎,现任户部郎中。
东林开山元帅,托塔天王李三才!
这是东林党争要开始了吗?
临潼距离潼关不远了,潼关对面就是蒲州!
李三才十有八九跟蒲州三大豪族有关系,要不然,韩爌就不可能成为东林大佬。
那么,这个沈璟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家伙到底受谁的指使上疏请立太子呢?
东林那是不大可能的。
这会儿还没东林呢。
万历拿着密折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沈璟怎么和李三才扯上关系的?”
骆思恭不假思索道:“万岁爷,上次微臣大致查了一下,沈璟升礼部员外郎之前是住在好友家里的。
这次微臣查清楚了,沈璟就是住在好友李三才家里的。
李三才家里是军籍,原本隶属武功右卫,后面李三才的祖父李禄调京营任职,他们一家早就搬到京城来了。
他的父亲李珣好像还是正德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至于他们怎么认识的,微臣还没查清楚。”
万历又问道:“沈璟又是怎么和孙继皋扯上关系的?”
骆思恭小心道:“万岁爷,他们两是同乡,而且常州府紧邻苏州府,无锡离吴江不远。”
这个孙继皋估计也跟东林关系密切。
万历琢磨道:“孙继皋好像曾出任万历八年会试同考官,你去查查,他收了什么弟子没。”
骆思恭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这个好查,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又急匆匆赶过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双手奉上一封密折,恭敬道:“万岁爷,微臣能查到的就这个,其他还有没有微臣还不清楚,就这个经常跟孙继皋、李三才和沈璟。”
万历接过密折打开一看,不由恍然。
顾宪成,万历八年庚辰科二甲第二名,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初授户部主事,后迁吏部验封司主事。
这家伙就是东林开山老祖!
沈璟还是吏部验封司员外郎,跟孙继皋和李三才又是好友,看样子东林已经有点拉帮结派的架势了。
这帮家伙还都是清流,或许,蒲州三大豪族那些余孽已经开始利用这些清流了。
东林党争好像还避免不了,顾宪成要辞官返乡重建东林书院他也没有理由去拦。
这帮家伙跟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肯定联系密切,他也没必要去拦,这也是一条不错的线,借着这条线估计也能扯出不少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来。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思恭,你派人去吴江查一查,看沈璟老家有什么问题没。
这次多派点人过去,在苏州府和常州府好好经营一番,最好能混顾宪成和李三才家里去,这个也不用急,几年时间混进去都没问题。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你就命亲信去金陵招一点,那边的锦衣卫余丁应该也不少。”
万岁爷这是要干什么呢?
骆思恭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说罢,他便恭敬的退了出去。
万历看着窗外的萧萧落叶,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这帮文官开始利用清流跟他斗了。
他能怎么办呢?
难道,没有任何罪名,直接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