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投降的多了就好了
六月的辽东还是凉风习习,凉爽适宜。
特别是海边,那清凉的海风带着点水汽吹过来兼职不要太凉快。
这会儿戚继光就在镇江堡西南面的海港码头附近。
他之所以没有亲自率军去属国朝鲜,主要也是为了保证粮草辎重供应不出问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上百万大军的粮草辎重那是绝对不能出一点问题的。
至于领兵作战,他手底下的将领那几乎都是大将之才,他根本无需操心。
他之所以选择驻扎在镇东堡的海港码头附近,其实主要也是为了保证粮草辎重的供应不出问题。
这会儿辽东镇就没多少人马了,麻贵还带着五万辽东骑兵在开原铁岭一线震慑鞑靼和女真呢,剩下也就五万车兵了。
辽东镇这么多的城池堡垒,再加上一个硕大的镇东堡,需要的人马太多了,镇江堡的海港码头这边也就能调集一万车兵来镇守。
他手底下好歹还有五千亲卫,驻扎在这里也能加强一下海港码头的防御,而且,属国朝鲜各路大军发来的战报他也能早一点看到,毕竟往镇东堡里转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会儿这个最重要的海港码头虽然也就一万五千人马驻守,他却是命人把粮车、阑珊、木拒马等在营地四周排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防御森严得很。
倭寇若是真来偷袭,三四万人马还不够,最少也得五六万人马才可能把这营地给拿下。
当然,这会儿倭寇是不大可能过来偷袭的,他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而已。
倭寇没有过来偷袭,投降大明的倭寇头子毛利辉元却是来了。
这天下午酉时许,太阳还没下山,他便赶到了镇江堡的海港码头。
原本这里就是作为转运粮草辎重乃至人马战车等的主港而修建的,码头那简直多得吓人,密密麻麻的,那就跟一排排梳子一样,一眼都看不到头。
水师快船之上,毛利辉元见此情形那又不由得满脸感慨之色。
这么多码头肯定不是建着玩的,没人会这么无聊,修建码头那肯定是为了停靠舰船,这会儿这些码头之所以绝大部分都是空荡荡的,那是因为大明水师的舰船几乎都去属国朝鲜了。
也就是说,他在釜山港看到的水师舰船还只是一部分而已,大明水师最少有数千艘舰船,上万艘都有可能!
这实力,东瀛哪还有什么希望。
还好,他降了,而且选择站在了大明这边。
他正暗自感慨呢,战船已然靠上了中间一个码头。
这时候已经有一员大将带着几个将校在码头上等着他了。
他刚踏上码头,那员大将便迎上来,拱手道:“毛利家主,久仰久仰,在下戚继光。”
大明战神竟然亲自跑码头来迎他!
毛利辉元着实有点受宠若惊,他连忙拱手回礼道:“戚元帅客气了,你的大名那是威震东瀛啊,在下仰慕已久,今日总算是见到了。”
这家伙还学会文绉绉的了?
他之所以亲自前来迎接,其实就是做个表面文章而已。
毛利辉元这个国公虽然只是个虚名,在大明没有任何权力,但是这家伙的作用却相当重要。
这次劝降属国朝鲜的倭寇,包括以后攻打东瀛本土,这家伙都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这家伙能好好配合他们,那最少能避免上十万将士的伤亡。
这一人足抵十万大军都不止啊。
万岁爷的意思是笼络,好好笼络,让这家伙以为是自己人了。
他自然要表现的客气一点。
戚继光微笑道:“虚名而已,不足挂齿,毛利家主赶了几天的路应该饿了吧,我在大营备下了薄酒,还请毛利家主赏光。”
这大明战神是真客气,说话也相当的儒雅,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啊。
毛利辉元连连点头道:“恭敬不如从命。”
众人就这么骑上了码头旁战马,直奔大营而去。
毛利辉元一看这戒备森严的大营,那又不由得露出一丝感慨之色。
明军真是强大啊,光是一座大营就能看出来,他在东瀛就没有见过这么戒备森严的大营。
戚继光则是客客气气的将他请进帅帐,又让一众将校陪坐下来,随即便命人上菜了。
这家伙,每人跟前的小条桌那都上满了菜啊,足有十多种。
毛利辉元见状,那都不由得一愣。
东瀛可没这么多菜,他平时吃饭能有四五个菜那都算是不错了。
戚继光却是微微笑道:“毛利家主,听闻东瀛禁食家禽家畜,你放心,这些都是山珍海味,不是养的。”
你们这山珍海味是真的多。
毛利辉元连连拱手道:“多谢戚元帅盛情款待。”
戚继光连连摇手道:“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山珍都是将士们闲暇时猎的,海味也是今天我命水师快船去捞的,没什么钱。
来,毛利家主,我敬你一杯,喝完这杯,大家随意,菜多吃点,酒少喝,这是军营,军中不可饮酒,今日特为毛利家主接风破例一会,可别喝醉了。”
说罢,他举起酒杯虚点了一番,随即一饮而尽。
毛利辉元连忙跟着干了。
戚继光又抬手招呼他吃了几口菜,这才郑重道:“毛利家主,听闻这次你还有几路人马劝降不了?”
说正事了。
毛利辉元连连点头道:“是啊,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都是丰臣秀吉的亲信统领的,想让他们投降恐怕很难。”
戚继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他们手底下的统兵将领呢,难道都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吗?”
对啊,可以从统兵将领下手。
毛利辉元恍然道:“不是,这次出征的人马大多都是从九州、四国和本州西部我们毛利家的领地征召的,特别是第一批九个军团,几乎全是。
第二批三个军团的人马大多也是从本州北部征召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手底下的人马可以说一个没来。
这些人马还都不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去征召的,而是原来地方上的大名自己征召了来集结参战的,所以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的领兵将领大多都是九州和四国原来的大名。
比如,第一军团的松浦镇信、有马晴信,第二军团的锅岛直茂,第三军团的大友义统第五军团的长宗我部元亲等等。”
嗯,着实不少。
戚继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第八军团没有吗?”
这个嘛。
毛利辉元无奈摇头道:“第八军团没有,宇喜多秀家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娶的又是丰臣秀吉的养女,他跟丰臣秀吉很亲,丰臣秀吉还让我们都听从宇喜多秀家的指挥,这家伙手底下的领兵将领全是丰臣秀吉的亲信。”
这个问题倒是不大,宇喜多秀家手底下也就万余人马,劝降不了硬攻进去也费不了多少手脚。
戚继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那我们就从好劝降的开始吧,先把第六军团、第九军团、第十军团、第十一军团和第十二军团给劝降了,投降的人多了,就好了。”
这个的确,投降的人多了就好了,起码面子上过得去了。
别人都投降了,而且投降了一堆,我再投降怎么了?
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么想的。
其实,戚继光这话还有一个意思。
那就是投降的人多了,他们能抽调出来的人马就多了,到时候几十万大军围着人家几万人马乃至万余人马,谁敢不降那就是脑子有病了。
脑子有病的人那就是找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