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5章 文官的危机
    第515章 文官的危机
    三月初九癸巳,上御皇极殿策试举人。
    制曰:惟士为能,制民之产。
    此题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所有选上贡士榜的举人都知道。
    万历考的其实不是惟士为能,也可以说不是制民之产,而是安邦定国之策。
    这个所有考生也清楚。
    那么,到底怎么安邦定国呢。
    这个就要看考生们怎么破题了。
    巳时许,艳阳高照。
    殿试都开始一个多时辰了,有的考生那都已经在稿纸上挥笔疾书了,有的考生却还盘坐在那里皱眉沉思。
    万历这会儿也坐在皇极殿前的台阶上沉思呢。
    他怀里还是抱着小朱常洵。
    其实,这有点不合规矩。
    小朱常洵是既定的太子没错。
    他带着未来的太子来监考也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他不能把小朱常洵抱怀里。
    如果按规矩来说,他应该命人在旁边摆张小椅子,让小朱常洵自己坐椅子上。
    不过,这是文官定的臭规矩,对当皇帝的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对大明也没有任何意义。
    文官就是以礼仪道德为借口,以各种方式来约束当皇帝的,让当皇帝的渐渐习惯被约束,从而慢慢变成听话的傀儡。
    这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手段,他自然不会老老实实被潜移默化,他就不按文官定的臭规矩来。
    相反,他还要反其道而行之,给文官来个潜移默化,他就是要天天抱着小朱常洵,到哪儿都抱着。
    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文官,小朱常洵还是大人怀里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就上书请封太子不合理。
    小朱常洵倒是显得异常沉稳,坐他怀里半天了,那是动都没动一下。
    问题,这监考着实很无聊,尤其是当皇帝和当太子的监考,那基本就是坐那里跟雕像一样,无事可做。
    小朱常洵端坐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忍不住问道:“父皇,监考可以说话吗?”
    这个有什么不可以的?
    哪怕有规矩不让说话,那也可以说。
    当皇帝的本应是规矩的制定者,不是让文官制定规矩来约束的傀儡。
    万历微微点头道:“你想说就说啊,你记住,并不是所有的规矩我们都要遵循,我们只需遵循对我们对大明都有利的规矩就行了。
    至于文官为了约束皇权制定的臭规矩,我们就不用遵循,当皇帝的话都不能说了,那还是什么皇帝,不管任何场合,你想说就说。”
    哦,原来可以说话啊。
    我还以为不能说话呢。
    小朱常洵闻言,颇有些好奇道:“父皇,您选取的那几个举人是怎么选出来的,看感觉来的吗?”
    呃,这个问题还真把朕给难住了。
    朕能告诉你朕是后世来的吗?
    这个秘密还是不要说出去的好。
    万历想了想,干脆道:“这是秘密,朕不能告诉你。”
    啊?
    秘密!
    小朱常洵闻言,那都不由得愣住了。
    他着实没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是秘密。
    万历见状,细细解释道:“你以后想要选取中意的举人其实不难。
    你可以命吏部把所有贡士榜上举人的履历全呈上来给你看,也可以命密卫去打探。
    那样也就是费点时间而已,父皇现在是没时间一个个去了解,你以后肯定有的是时间。
    总之,你只要想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要选出来并不难。”
    哦,原来还有办法啊。
    小朱常洵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父皇,您选的好像不是一种人才啊,他们擅长的好像还都不一样,您选他们出来是为了干什么呢?”
    这个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万历想了想,随即概括道:“他们其实是一种人才。
    他们都是能干实事的人才,现在的文官大多都只会做文章,能干实事的很少。
    父皇选徐光启那就是为了让其发挥专长,提高粮食产量。
    其他人也差不多,选李之藻那就是为了让其画地图,选毕懋康那就是为了让其钻研火器,选王象晋那就是为了让其提高瓜果蔬菜产量,选王徵那就是为了让其研制器械。
    大明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父皇就将他们选了出来。”
    哦,原来是根据需要选的。
    小朱常洵想了想,又问道:“父皇,现在我们不正开疆扩土吗,您为什么不选取精通兵法的人才呢?”
    你这个想法就不对了。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郑重道:“你要记住,以后不能让文官当统帅掌控兵权。
    文官的权力本来就够大了,如果再掌控了兵权,那就不得了了。
    你想想,文武都归他们管了,那还需要当皇帝的干什么?
    他们一旦掌控了兵权,那就会觉得你这当皇帝的什么都不是,没他们聪明也没他们能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你要记住,一个王朝的武力就决定了权力的归属,你掌控了武力,文官才会老实听话。
    如果你让文官来掌控兵权,他们就会想办法让你老实听话,明白了吗?”
    啊?
    文官掌控兵权的后果这么严重啊?
    小朱常洵闻言,满脸凝重的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他们父子俩聊了一天,殿试毕。
    接下来就是金榜题名了。
    结果,徐光启竟然夺了一甲第一名。
    这个倒是没人觉得有猫腻,因为徐光启本就是南直隶乡试第一,他这算是连中两元。
    至于徐光启为什么能夺得一甲第一名,那是因为他运气好。
    《孟子.梁惠王上》那一段正好跟他擅长的农政有关,制民之产主要指的就是田产,这题等于是出到他碗里来了。
    其他四个那就没他运气好了,王象晋算是沾了点边,所以得了个一甲第二。
    毕懋康、王徵则是凭做文章的实力分别排一甲第三和二甲第一。
    李之藻最倒霉,他擅长的是画地图啊,这个跟治国安邦之策真没多大关系,他也只能屈居二甲第二了。
    金榜题名之后那还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状元游街、琼林宴、选取庶吉士等等。
    京城那是着实热闹了一番。
    万历貌似还嫌不够热闹,他竟然在这个时候下旨,擢李廷机入阁辅政!
    这一下,朝堂之上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顿时汗毛直竖。
    他们已经嗅到危险的气息了,万历十有八九是准备动手把他们清洗出朝堂!
    因为会试开始之前万历就已经下旨让南北两京四品以上的官员上疏自陈了。
    万历让他们上书自陈就有那么一点清洗他们的征兆了。
    现在李廷机再一入阁,这清洗他们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李廷机什么人?
    这家伙可以说是万历的狗腿子!
    关键这家伙还是万历十一年进士。
    这意思,万历十一年的进士都能入阁辅政了,万历十一年和万历十四年的进士那都可以出任六部尚书了啊!
    那两科进士可是有很多万历的狗腿子,也就是所谓的皇党。
    他们上疏自陈,万历借机把他们一撤,然后全部换上皇党,紧接着他们的人就会全部被清洗出朝堂!
    这一下可如何是好?
    万历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他让李廷机入阁辅政并不是想打草惊蛇。
    他这是在给李廷机以后出任内阁首辅做铺垫。
    李廷机那就是他早已内定的内阁首辅,很多年前他就想好了。
    所以,他感觉擢李廷机入阁辅政很正常。
    谁知道,这一下竟然引起了那帮家伙的警觉。
    那帮家伙会老老实实等着被清洗吗?
    这个自然是不大可能的。
    他们十有八九会垂死挣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