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 作者:王不过霸
第二章 叶昭讲学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几乎三年没有碰过肉味的叶昭此刻算是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他现在就有类似的想法。
初春的寒气被窗纸隔绝,哪怕屋子里的灶火令房间里充斥着暖意,叶昭仍旧不愿意从被窝里出来。
“夫君该去与诸位先生议事了。”蔡琰如同慵懒的猫儿一般瑟缩在叶昭怀里,闭着的眼睛不住的颤动着,呼吸也有些凌乱,最终忍不住按住自己胸前那作怪的大手,清冷的声音里,少有的带着几分娇嗔。
刘薇和蕊儿还在一旁酣睡,作为昨夜的主力军,刘薇和薇儿承担了叶昭至少一大半的火力,宽敞的床榻上躺着四个人,对于蔡琰来说,哪怕不是第一次,仍旧还是不适应,感觉有些荒淫,但又有些舍不得那足矣给她带来安全感的臂弯。
从一开始的认命般的婚姻,到如今已经渐渐变得有些离不开叶昭,尤其是这三年的聚少离多,让之前并不深刻的感情,在一点点沉淀和升华。
将清冷女神拉入人间的过程,一直是叶昭最喜欢的感觉,闻言也只是笑笑,并不在意,继续抱着蔡琰温存,已经年近三旬的女人身上,有着令男人着魔的魔力,让他爱不释手。
又胡闹了一番之后,叶昭才强行让自己离开了温柔乡,暂时的放松可以,但太过留恋会让他丧失心中的雄心,温柔乡乃英雄冢,真不是乱说的。
装睡的馨儿乖巧的起来帮叶昭和蔡琰宽衣,尽管蔡琰已经多次表示这种事情不用馨儿来做,毕竟馨儿是叶昭的第一个女人,哪怕是妾,在这个不计算孩子,只有他们四人的家里,也早已是家里的一份子,无论刘薇还是蔡琰,对这个乖巧的小侍女都挺疼爱,只可惜,一直未能怀上叶昭的孩子,对她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叶昭拍了拍馨儿,帮她穿了一层纱衣,免得冻着,又跟蔡琰说了会儿话之后,方才离开。
如今对叶昭来说,是个难得的假期,除了早上例行公事去议事厅了解一下政务之外,大多数时间,叶昭都在陪两个孩子。
叶征如今已经十岁,已经开始在书院学习,次子蔡益,如今也六岁了,除了启蒙之学之外,叶昭本不想让他有太多负担,却在这年纪被蔡邕拉着做学问,每天苦着一张小脸。
作为叶昭的儿子,叶征比蔡益也强不了多少,除了正统的儒学之外,算学、法学都是必修课,作为未来自己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叶征注定从小就会失去很多人该有的快乐,有些习惯,也得尽早养成才行,不过叶昭对蔡益的教导可以不闻不问,任由蔡邕去教,但作为长子,叶征的教导是早就被规划好的,劳逸结合是必须的。
四岁开始,叶昭并没有教学问,而是教一些规矩、习惯,有些时候,规矩、习惯、教养比学问本身更重要,也正是因为有叶昭之前长达三年在这方面的培养,在叶昭出征之后,叶征也能保持学习和锻炼的习惯。
“父亲!”叶昭回来不久,便见叶征前来拜见。
“我儿又长高了。”叶昭看着叶征,刚到十岁,已经有六尺有余(汉尺23厘米左右,六尺大概一米四),在这个年纪来说,已经算很高了,从小各种营养均衡,再加上足够的锻炼,叶征的体态均匀,文质彬彬的脸上,带着一股阳刚之气,并不显阴柔。
顺手摸了摸叶征的脑袋,能够感觉到儿子有些抗拒,但却强迫自己没动,毕竟那份生疏感是无法一下子化解的,叶昭带着叶征在庭院里的凉亭坐下来,将话题拉到学问上面,这也是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地方:“我儿最近在书院可曾有不惑之处?”
“确是有些。”叶征点了点头。
“说来听听,为父学问虽然未必能及恩师,但这天底下,强过为父的也不多。”叶昭笑道。
“最近蔡翁在教孩儿与益儒学,但孩儿却觉得,这儒学之中,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作为被叶昭培养出来的学霸,提到学问,叶征明显精神了许多。
“说来听听。”叶昭笑道。
“比如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却又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之言;还有亲亲相隐,又有大义灭亲之言,这岂非自相矛盾?”叶征看向叶昭。
大义灭亲?
叶昭眼皮子跳了跳,自己这老师究竟在教什么?
不过既然问了,叶昭也不能回避,想了想道:“那我儿以为,这儒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蔡翁说,乃治国之学。”叶征躬身道。
“治国?”叶昭摇了摇头:“论语读过吗?”
“已然通读,其意也不难理解。”叶征点了点头。
“它能告诉你如何治国?”叶昭反问道。
“不能,但……”
“但还有中庸、尚书?”叶昭靠在椅背之上,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悠悠道:“为父幼年时,随恩师也就是说蔡翁读遍天下儒学卷宗,却未曾找到治国之道,如论语,记载的也是先圣一生人生感悟,他能教人如何做人,人常说要做事,先学做人,这话没错,却也不全对,学会做人,然后做事,做人的准则会让你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是非观,但做人却并非做事的前提,我曾见过精通儒学之士治理一方,却令一方百姓民不聊生,但此人,确是德高之人,人品无可挑剔,然若论做事,却一塌糊涂,他做人无可挑剔,儒学经典,能倒背如流,但连一县之地都无法治理,更遑论治国!我儿如何看?”
“这……”叶征无法回答,他的学问、见识没办法回答叶昭这个问题。
“因为那儒学之中,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却没有做事的道理。”叶昭拍了拍叶征的肩膀笑道:“先圣之言,其实没错,但错就错在用错了地方,我儿可知,若治理一县,需要如何做?”
“能明正典刑,能明察秋毫,需得合力调配资源,鼓励百姓耕作……”叶征滔滔不绝的给叶昭讲了一大堆。
叶昭笑着听他讲完后才询问道:“那我儿可否告诉为父,这其中,哪一条,会用到儒学?”
“这……教化百姓!”叶征想了想,明正典刑靠法,明察秋毫如今书院中专设刑狱一课,此外调配运筹,需要数术……仔细算算,跟儒学沾边的,也只有教化百姓一条。
“如果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每日为餐食奔波,如何肯听你教化?”叶昭笑了,儒家的教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愚民之策。
“回到你之前所问的问题,你说的大义灭亲这并非儒学提倡,出自左传,商鞅变法里有夫妻相告,此乃法家之言,至于三纲五常相冲之处,可拆分开来,一为教化,一为治国,此乃儒家大兴之始,它在维护皇权,也是所谓道,用之可使百姓知礼仪,知大义,儒家谓之曰道,也是人立身之本,但你若想令百姓富足,需兴工,兴商,严法,却不可独以儒治天下,那样只会令天下大乱!”
看着一脸发懵的叶征,叶昭摇了摇头:“我儿只需记住即可,至于个中道理,需自行体会,学问有用与否,我儿当有自己的判断,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一家学说是完美无缺的。”
叶征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弄明白,却将叶昭的话记在心里。
叶昭站起身来,带着叶征往外走去道:“书院我儿也去过了,几位教习之中,我儿觉得哪位教习讲的好?”
“自是蔡翁!”叶征本能道,蔡邕不但是叶昭的老师,更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莫要人云亦云,说说自己的感觉,恩师的学问厉害,但教学……可称不上名师。”叶昭摇了摇头,他是蔡邕带出来的弟子,最有发言权,蔡邕讲课,你的水平不到一定程度的话,很容易失去自我,就如叶昭前身那般,成了一个书呆子,有学问,却不会做事,若非他魂穿至此的话,这个时代,估计也不会留下叶昭这么一个名字。
叶征闻言有些脸红,仔细想了想道:“几位年轻教习讲的……孩儿可以听懂,比如赵教习的数术,还有李先生的格物,几位将军的兵法也能听懂一些,儒学太过深奥,孩儿难以尽数体会。”
“儒学还是要学,但莫要将全部精力放在其上,这门学问跟做人一样,时机到了,不懂得东西会慢慢懂得,但数术、格物既然听得懂,就好好学,这两门与兵法有相通之处,凡事当由浅入深,太过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叶昭笑道。
“喏,孩儿谨记。”叶征躬身道。
“……”叶昭看了一眼毕恭毕敬的叶征一眼,对于这种在自己家里都一板一眼的态度有些不满,但也没办法去说什么,叶征做的在道理上来说没错,错的只是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而且王侯之家,太过追求亲情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主公,辩王子派人来请。”一名家将进来,对着叶昭躬身道。
“让他稍等。”叶昭点了点头,示意家将前去,让叶征自己去书院,他则换了一身正装之后,才出了府门,与那前来邀请的王府家奴一同前往弘农王府。
第二章 叶昭讲学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