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33【背锅小王子】
    张学良高兴之余,突然皱起眉头看着报纸,苦笑道:“明诚,你说这次喜峰口的捷报,有几分是真的?”
    张学良以前也是领军打仗的人,自然能看出战报不对劲的地方。杀伤敌军数千或许有可能,但缴获飞机1架是什么鬼?居然还缴获了11辆坦克和6辆装甲车,真当日本人的坦克是纸糊的?
    报纸上刊载的那些战果,肯定有水分,而且水分极大!
    周赫煊笑道:“六帅,不管捷报是真是假,它都必须是真的。你说呢?”
    张学良一愣,随即点头说:“确实,必须是真的。”
    中国人民急需这场大捷,它甚至可以说是现在中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它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它必须是真的,才能激励无数国民抗战,才能坚固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
    至于这场“喜峰口大捷”,后世的讨论和研究很多,但都莫衷一是、说不明白。
    有资料显示,29军大刀队只是杀退500多日军;也有资料显示,大刀队斩杀日寇3000余人。但不管如何,杀退日本人的战果是真实的,而且确确实实炸毁日军18门大炮。
    至于缴获装甲车、飞机什么的,说起来实在有些玄幻,愿意信的就信,不愿意信的也可以合理质疑。
    但无可否认,那些奋勇杀敌的大刀队战士都是英雄。一场夜袭战打下来,只有零星十几人幸存(也有说30人的),而这种夜袭战前后打了好几次。
    29军的装备非常简陋,属于长城抗战部队当中的叫花子军。
    可这些“叫花子”死守喜峰口整整10天,不但多次打退敌人进攻,还数次夜袭冲入敌军阵地。而他们面临的是机枪大炮,以及飞机的轰炸,纯粹是在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
    如今29军还在喜峰口死守,历史上的他们,一直坚守阵地未失。直到侧翼友军(晋绥军)防线被击溃,29军才被迫撤出喜峰口,其战斗之顽强可见一斑。
    “可惜啊,可惜,”张学良唏嘘道,“这场胜仗,不该是宋哲元打下来的。”
    周赫煊点头赞同:“确实不该让他来打。”
    宋哲元属于冯玉祥的左膀右臂,乃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在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的诸多战斗中都表现强悍。这个人打仗确实很强,但却有着天生的性格缺陷——或者说是“优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哲元相当于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集合体”。综合了冯玉祥、阎锡山的各种优点,同样包括了两人无数的缺点。这家伙狡诈而又莽撞,贪婪而又义气,而且权利欲非常大。
    北伐战争期间,宋哲元居然能玩出杀俘的把戏,而且一杀就是3000人(有说500人的)。且不说他杀的俘虏是同胞,就算是四川的二杆子军阀,也知道不能干杀俘这种事啊。
    张学良之所以说“可惜”,是因为宋哲元的身份太尴尬,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悲剧。
    中原大战之后,随着冯玉祥倒台,“西北军”这个军事团体实际上消失了。而宋哲元属于西北军残余中最有实力的,他现在相当于西北军的精神领袖,就连冯玉祥都悄悄写信内定宋哲元为继承人。
    现在宋哲元凭借29军成为民族英雄,必然迅速扩大势力,甚至能吸纳许多以前的西北军来投靠。
    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老蒋都不会坐视西北军复活,必然尽可能地打压其发展势头。而华北这边又是张学良的地盘,就算张学良胸怀大度,奉军其他将领也不愿看到西北军壮大。
    从宋哲元打出“喜峰口大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临中央和奉系的双重打压。
    而宋哲元又是个权利欲极盛的老牌军阀,他必然不愿屈服于常凯申,更不愿彻底投靠张学良,也不愿迎回老上司冯玉祥。那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利用自己巨大的英雄名气,周旋于日寇、奉系和中央三者之间,甚至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不惜选择跟日本人进行有限合作。
    该死的政治!
    该死的军阀思想!
    如果换成太祖那样雄才大略之伟人,肯定不会太过逼迫宋哲元,毕竟对方的实力和名气摆在那里。让宋哲元在华北慢慢发展,做为抵御日寇进攻的屏障,这才是最好的用将用人方略——既可赢得民心,又可赢得军心,既彰显了自己的度量,还可以恶心日本人,何乐而不为?
    可惜常凯申的格局实在太小,明知道不可能解除宋哲元的军权,却三番五次的逼迫宋哲元,差点把宋哲元逼得投靠日本人做汉奸。
    这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啊,而且还民心尽失,落得个迫害抗日英雄的骂名。
    历史上的宋哲元,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抱住中央的大腿发展自己。他甚至都主动示好了,拒绝跟共党合作,以免引起常凯申的反感。可常凯申却各种不领情,铁了心要吞掉宋哲元的部队。
    老蒋这个人啊,有时候脑瓜子真的不好使。似乎只要不在他控制当中的军阀,都是必须干掉的王八蛋,搞得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
    而太祖就刚好相反,只要不是敌人,那都是朋友。就算以前是敌人,未来也可以发展成朋友,于是支持太祖的人越来越多。
    只凭一个什么主义,在混乱不堪、内忧外困的民国,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再好的政治思想理念,都必须讲究合适的方法,领导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换成太祖来当南京政府的领袖,宋哲元的部队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学良执掌奉系多年,基本的头脑还是有的。他完全可以想象,今后几年华北的混乱,这种混乱比日寇进攻还可怕。
    张学良这次因热河之战被迫下野,常凯申必然过来插手华北事务。奉系的军权,常凯申肯定拿不走,但一定会染指民政事务,到时候中央和奉系的官僚能打出狗脑子来。再加上一个夹缝中崛起的西北军(29军),那就是三国混战的局面。
    如果日本人够聪明的话,根本不用再使用武力,就能利用三方面的矛盾,慢慢攫取自己在华北的利益。
    事实证明,日本人不是傻子,历史上差点搞出“华北五省自治”。
    张学良对此毫无办法,他虽然心里明白,但却是力不从心。因为他能力有限,而且名声大丧、不足服人,根本镇不住那些收编过来的西北军、晋绥军,更没有办法跟中央政府为敌。
    不管是哪一边把事情搞砸,张学良都必须为此负责,因为他是名义上的华北之主。
    张学良如今头顶悬着几十口大锅,就等着哪口落下来,他未来的任务除了背锅还是背锅。给中央背锅,给西北军背锅,给晋绥军背锅……想要不背锅,就只剩下逼蒋抗日这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