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庸被派到朝鲜,负责攻略朝鲜半岛的同时,平安也受命坐镇沈阳,归化女真,开拓东北。
也许是后世记忆太过惨痛了,从朱允炆的内心来说,他对归化女真、经略东北有一种罕见的执著。可惜朝臣大多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觉得还不如去开拓西南、征服安南,那里起码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东北有什么呢?辽阔无边、冰天雪地、人烟稀少,得花多大的心血才能有成效呢?
但是朱允炆坚持,朝臣也没有办法,不过好在朱允炆并没有穷兵黩武,非常谨慎。无论对东北还是朝鲜,朱允炆制定的策略都是步步推进,绝不轻易冒险,甚至下达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的命令,简单来说,即使盛庸攻下朝鲜,但如果伤亡太多,还是要受惩罚的。盛庸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得不启用降军,朱允炆立刻就同意了,并亲自命名为“归义军”,事实证明,盛庸的策略是有效的,归义军虽然军纪不好,劫掠成性,但是战果辉煌,承担了大部分的伤亡,极大的降低了明军的损失,这让朱允炆,也让朝臣非常满意。虽然,有些学究认为有伤天和,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归化女真和开拓东北,武将们是非常赞同的,皇帝有雄心,朝廷有战事,是他们的最爱,否则他们就会被皇帝逐渐忘记,而在任何时代,长时间没有在领导面前露脸的人,不会有什么前途。
朱允炆自知,自己的文韬武略和朱元璋,甚至朱棣相差甚远。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冯胜、傅友德、蓝玉、汤和等等,应有尽有;而到了自己手里,只有一个耿炳文,而且还出师未捷身就先死了,现在能够拿出手的将领只有平安、盛庸、徐辉祖、瞿能等寥寥数人,虽然武学也在不断的培养人才,可是人才断层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
而且自己也不能如朱棣一样,亲自上阵,指挥千军万马,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地图上制定好大方向,交给下面人去执行,所以他只能谨慎谨慎再谨慎。
所以和朝鲜一样,朱允炆都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而是逐步推进。
有了燧发枪、火炮和水泥之后,开拓东北已经不是难事。有了水泥,可以迅速在要害之地建造城池,而有了火枪、火炮,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只能望城兴叹。如今的蒙古人和三十多年前的元顺帝时期,有本质的不同,无论其装备、组织还是远程攻击武器,都不可同日而语,完全退化到最原始的游牧状态。至于女真人,和两百年前的金朝比也有云泥之别,经过蒙古的长期打压,女真人已经分化为无数个小部落,各自为政。
所以归化女真本身并不难,只要慢慢筑城,将周围的女真人纳入管辖,使用身份牌制度,有身份牌的是良民,没有的就是逃奴,立刻抓起来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了。
另外在辽东的诸卫如开原、辽海、铁岭等卫也有不少女真人,但是这些女真人已经完全归化,不仅大部分拥有汉名,生活方式也与汉人无异,而在其立功升迁上也没有歧视。他们已经自认为是文明人,称建州卫的猛哥帖木儿等人为野蛮人。
但是“野蛮”女真人对于归化还是有抵触情绪,这些抵触主要来源于上层,简单来说,朱允炆的政策就是剥夺部落首领的世袭地位,部落属民领取身份牌,成为大明百姓,不再向部落首领交税,而是向大明交纳赋税,赋税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马匹。
对于普通女真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部落首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在部落首领的挑拨下,纷纷起来反抗,但这些人力量分散,不堪一击。
安平伯李远立刻派兵镇压,驻守沈阳的邵云、通化的熊海、开原的王忠分路出击,平叛后,部落首领被全族处死,其余部众则被明军征召,修筑城池,待筑好城池后,让其分散在城池周围,分配田地,令其放牧或者种田。
但是归化女真也影响了蒙古人的利益,自燕王之乱后,蒙古人也受到了重创,龟缩到漠北不敢南下。但随着明朝开始休养生息,东部草原的科尔沁部、阿苏特部、扎克明安部开始逐步扩展,马哈木向南扩展到西辽河流域,接近大兴安岭南麓,即后世的通辽-----科尔沁草原和松辽平原的结合部;科尔沁部和阿苏特部则越过大兴安岭,进入原兀良哈三部的营地,在嫩江流域游牧,与辽东的女真人比邻而居。
所以明朝归化女真的行动立刻就引起蒙古人的注意,阿鲁台等人经过商议,认为明朝的目的是控制大兴安岭以东,将整个东北纳入囊中,那样就会对蒙古形成钳形攻势。就如同当年汉朝对付匈奴一样,汉朝占领了河西走廊,两面夹击下,匈奴日趋衰落,东北对于蒙古而言,就如同河西对于匈奴一样。
所以三部首领联名上书,要求额勒伯克汗出兵东北,阻止明朝归化女真,
额勒伯克汗这两年过得滋润无比,其直属部众从五万人增加到十五万之众,可以征召的骑兵达到三万以上,而东部草原的三个部落,可以算其亲信部落,这样额勒伯克可以动用的骑兵已经有七八万之多;同时西部的瓦剌陷入内战,因为内战双方都需要自己的支持,所以对自己也是恭顺无比;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女人-----弟媳洪高娃,他对洪高娃宠爱无比,而洪高娃也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巴拉克。
此类种种让额勒伯克很满足,他真想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但是阿鲁台等人的上书,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难道明朝真的有灭亡蒙古的野心?
所以额勒伯克发下了召集令,令阿鲁台、马哈木、铁勒巴和乌格齐到和林议事,东部三首领心急如焚,迅速赶到和林;而刚刚统一瓦剌四部的乌格齐却没有前来,以年老多病为由派其子额色库和国师王行参会。
虽然在会上,三位首领极力主张出兵东北,额勒伯克也有些意动,但是额色库却以为是天方夜谭,他的话是这样的:“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人口稀少,气候寒冷,除了少数如女真之类的野蛮人,根本无人居住。”
“而河西之地,水草丰美,气候温润,岂是东北可比?”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明朝怎么占领这块地方?”
“我相信,即使以明朝的国力,即使耗费百年时间也不可能占领那么大的土地。”
“这意味着明朝在百年之内都在做无用功,这会极大的消耗明朝的国力,这不是好事情吗?我们为什么要阻止?”
“我的建议是让明朝去归化吧,我们不去管他。”
额色库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额勒伯克觉得言之有理,铁勒巴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反应过度了,但阿鲁台和马哈木却对视一眼,他们直觉认为必须阻止,否则蒙古会有大祸。
可惜,他们只有直觉,没有证据,无法说服众人,但是由于两人的坚持,铁勒巴也同意出兵;而额色库则以瓦剌初定,无力远征为由,拒绝出兵;瓦剌不出兵,额勒伯克也无可奈何,甚至为了防止瓦剌偷袭,还必须留下足够的守军,所以他派亲信苏木率领一万骑兵随三维首领东征,最后,他任命马哈木为主帅,因为马哈木是他的女婿。
蒙古决定出兵东北了,这让苦苦等候回音的朝鲜使者尹朝晖欣喜若狂,赶紧回朝鲜向李芳远禀报。
当五万多的蒙古骑兵沿着通辽、兀良哈故地进入辽东后,立刻引起了东北女真的响应,尤其是猛哥帖木儿和李忠诚到达东北后,更是如此,女真人纷纷汇集到两人麾下,意图将明军赶出东北。
针对这一情况,朱允炆还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攻其所必救,令平安帅军在蒙古人进入东北的要害之地通辽以及兀良哈旧地筑城,堵住蒙古军进入东北的通道。然后回身向东,将松花江以南地区的蒙古人、女真人全部肃清。
之后的战争基本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