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查塔努加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关卓凡就下定决心,要把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弄到中国来。
关卓凡打的如意算盘中,同斯潘塞的“合作”模式,要比加特林更进一步。对加特林只是买下了专利,对斯潘塞,却要“整体打包”――专利、机器、人,一个不能少。就是说,斯潘塞和他的兵工厂,硬件、软件,里里外外,全部搬到中国来。
阿波马托克斯小镇,罗伯特李向格兰特和关卓凡正式投降之后,关卓凡即电山度士,如此这般,谋之于斯潘塞。
斯潘塞十分犹豫。他对关卓凡的知遇之恩还是非常感激的,表示双方可以多种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出卖所有专利,连人带厂整个搬迁到中国去,呃,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没关系,你还看不清楚战后的局面。我呢,也只是投石问路,本来也没打算回国的时候就把你带走的。
所谓“战后的局面”,是指内战结束,美国专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遂行大规模裁军,军人复员,军费裁减,斯潘塞的兵工厂,很快便会失去大部分订单,最终无以为继。
那个时候,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而且,和现在比,还卖不上什么价钱。
事实上,原时空,斯潘塞就被迫在上述情形下,将专利、工厂和剩余的产品,统统卖给了奥利弗温切斯特。
买斯潘塞这种好事,怎么能让这个温切斯特来做?得我关三来做啊。
一切都按照关卓凡预计的发展:军方订货锐减,兵工厂日见亏损,斯潘塞见势不妙,主动找回了山度士,表示经过“深思熟虑”,愿意接受关亲王的“合作条件”。
关卓凡并没有趁机压斯潘塞的价,还为他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并承诺,到了中国。兵工厂不但要“扩大再生产”,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更新式的武器装备。
这不是在忽悠斯潘塞。关卓凡在小斯身上打的主意,不仅仅是要他为自己生产斯潘塞连珠枪。还确实希望能够着落在他身上,开出一个大大的金手指来。
斯潘塞兵工厂易地之后,更名为“申江兵工厂”,定址于高昌庙的“工业园”内。
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出任“申江兵工厂”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虽然,“申江兵工厂”的总经理、总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全部都是美国人,但却是关卓凡拥有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兵工厂”。
“自己的兵工厂”,并非说一定要由“自己”来运营、管理。
关卓凡一向认为,中国人初学乍练,一开始就想一口吃个热汤圆儿,一定欲速不达,不但效费比低,做出来的东西还很可能不合用。一开始的时候,整个厂子就应该从头到尾由外国人建设和管理,甚至熟练工人也用外国人。中国人就是跟着做学徒。
这样,不但一开始就有好东西用,且十年八年下来,当学徒的中国人也能出师了,到时候,再来接外国人的手,真正由头至尾,运营、管理工厂。
一间兵工厂,只要“自己”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同时,厂址在中国。一切尽在“自己”之掌控,就是“自己的兵工厂”。
在美国的时候,关卓凡还持这样的观点:军火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上、中、下游共同组成产业链。国内暂时还没有配套的产业、设施、人才,斯潘塞如果当时就去中国,功力反而会打折扣,预为之备就好。
不过,一年半过去了,高昌庙一带。相关的配套产业、设施,已经初露端倪;另外,这个时代的枪支,结构、工艺相对简单,对“配套”的要求,还没有后世那么高不可攀。一支斯潘塞连珠枪,绝大部分的组件,都可以在同一个厂子里生产出来。
当然,一部分的金属原材料,还是要进口的。
斯潘塞经过详细考察,得出结论:兵工厂整体搬迁之后,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继续由美国人担任,中国方面,只要能够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兵工厂的出品,就不会比美国“原版”差。
“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似乎不大容易?
不,关卓凡两年前手播的种子已经开花,即将结果,他马上就有能力“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了。
关卓凡赴美之前,容闳曾向他建议,在江苏开办“几十上百所学校,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认字”。
主意是好主意,可是在彼时的情形下,太过超前了。彼时,关卓凡不过一个刚刚卸任江苏巡抚的二等侯,干这种大张旗鼓抢科举的生意的活计,非被言路喷死不可。
再说,彼时江苏的洋务,不过刚刚有点眉目,短时间内,也没有这么多的位置,来消化“几十上百所”综合性学校的毕业生。
不过,关卓凡并没有完全否定容闳的提议,他在“广方言馆”下面,不显山、不露水地建立了两所“专业学校”:一所是“财务速成学校”――这已经派上了大用场;另一所是“技工学校”。
和田永敏主持的陆军军事学校的“工科”不同――那是培养工程师的;“技工学校”则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今年,“技工学校”第一批生员就会毕业,算一算时间,刚好就是“申江兵工厂”开工的时候。
除了“申江兵工厂”,“自贸区”和“工业园”其他的中外工厂,也都求贤若渴,“技工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早已被预定一空。
“斯潘塞对‘申江兵工厂’在‘工业园’内的选址非常满意,”利宾说,“他说,不论是土地平整,还是道路码头,又或者其他的配套,‘工业园’都做得非常到位,就是在美利坚,也不过如此――甚至比美利坚还强!”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斯潘塞说,他能够看得出来,在‘工业园’上,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很大的投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政府,在前期的‘基础建设’上,为工矿企业,做如此之大的投入。”
关卓凡微微得意:老子从原时空抄来的这套东东,还是很管用的嘛。
“还有,斯潘塞说,他想了好几天,认为你提出的那个想法――嗯,‘利用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支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程序,从而实现自动连续射击’――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有可能――小斯同学,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我很高兴。
这就是上文说的,关卓凡希望着落在斯潘塞身上,开出的那个大大的金手指:真正的自动步枪。
在这个时代,斯潘塞连珠枪已经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步枪了,但依然算不得真正的“自动步枪”,因为开锁、退壳、送弹、闭锁等所有程序,斯潘塞连珠枪都需手动完成。只有做到“利用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支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步枪”。
这不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后世由hs马克沁发明的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和斯潘塞连珠枪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
美国内战结束,军方不再订货,斯潘塞兵工厂惨淡经营,无以为继。奥利弗温切斯特买下了斯潘塞的专利、工厂和剩余的产品,在斯潘塞连珠枪的基础上发明了温切斯特步枪。之后,马克沁又对温切斯特步枪进行改装和试验,制造出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
关卓凡认为,如果基本技术储备成熟,资金充足,而思路又正确的话,提前开这个金手指,不是办不到的。
这个时候,现代步枪的基本技术都已出现并接近成熟,如撞针、栓动、金属定装弹、无烟火药,等等。资金嘛,不必说;而正确的思路――自己可以提供,并且可能是此时全世界唯一能够提供这种思路的人。
这样便宜的金手指,不开白不开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