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二十二章 一个月的成果
    从昨日的震撼中惊醒,回归现实的学员们从四百米障碍开始进行正式的军事技能训练。

    足足一个月没来研究所报到过的沈耘再次踏进刘所长的办公室,迎来的已然是与一月前一样热情的笑容。

    “小沈啊,你可算是想起来自己还是研究所的一员了。学院里倒是让你搞出了不少大动静,但研究所这边连个响都听不着,有些过分了。”

    一番不算责难的话,深究起来倒更像是对沈耘的提点。

    沈耘颇为不好意思。

    说起来如果这是普通高校的研究所,就照现在自己这样的出勤状况,估计早就被其他研究员们议论短长,心烦意乱的所长早就准备开始发难了。

    “这段时间给您添麻烦了,刘所。今天终于把新生的事情放下了一头,我就想着早点来所里跟您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

    军训期间沈耘也没有闲着,该进行研究的东西还是在研究,只是时间不充裕导致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可以让人一看的成果。

    今天沈耘之所以有这个底气过来,完全是因为有一小部分的内容,可以作为一篇论文发表出去。

    其中的某些论点,倒是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试探一下各方的态度。

    给沈耘倒上一杯水,示意沈耘坐下,刘所这才笑眯眯地开口:

    “哦,有什么新进展,赶紧说来听听。”

    沈耘整好以暇:“是这样的,刘所。关于上次咱们讨论过的题目,这段时间我做了一些思考,有一个不太成型的想法,写了一篇论文,想请您指点指点。”

    从包里掏出一叠早已打印好的纸张,沈耘恭敬地送到刘所面前。

    饶有兴趣地从沈耘手里接过论文,只是看了扉页的题名,刘所便赞叹道:

    “选题很有前瞻性嘛,看这个页数,虽然名为简述,但也不是那么简单吧?”

    《战略战术性协同作战简述》,这就是沈耘这篇论文的题目。长达五十多页的论文简直就像是一本书,刘所回头从抽屉里取了眼镜戴上,这才开始阅读内容。

    “纵观世界上历次军事革命,无论理论论证得如何周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由指挥体系的分散到完整,管理模式的粗放到系统,作战力量的隔阂到融合,产生螺旋式的发展。”

    “协同作战作为当下乃至未来最热门的作战模式,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从一场小规模的作战,到未来有可能的大规模战争,我军协同作战在理论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成熟。”

    联合作战的概念是从米国产生的,协同作战也是。华夏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探索,但缺乏一个指导性的理论,这条路走得是举步维艰。

    刘所长看到题目的时候就知道沈耘要搞个大动静,没想到只是看了一个摘要的前两段,就感觉沈耘这一次真是要针砭当下军事理论探索的一些弊病了。

    不过当他翻到正文,开始详细阅读论文内容的时候,却忽然发现沈耘的有些思想让他都有些理解不了。

    军事理论不是谁都能懂的,沈耘例举了详细战例的理论还可以综合印证,但到了一些纯理论的东西的时候,刘所长也只能感叹年轻人厉害了。

    说到底,刘所长作为装甲兵研究所的所长,擅长的根本就不是这种战略性理论的东西。

    翻了几页,见自己理解不深,刘所长直接合上了论文。

    “小沈啊,老实说,你这论文啊,我是看不懂。不过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先发给几个老朋友看看。当然了,上级首长也打电话问过你的情况,我的建议是,如果我那几个朋友评价还不错,就直接报给首长们看。”

    “到时候如果没什么问题,咱们在讨论发表的事情。”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刘所长没有大包大揽。他用最为稳妥的方式,对沈耘的这份论文进行了处理。

    听完他这个意见,沈耘根本不可能反对。点点头,径直同意。

    将论文郑重地放在自己的抽屉,刘所长与沈耘又闲谈了几分钟。重复申明上级首长对沈耘的重视之后,刘所长送沈耘出门,也没要求他继续去办公室坐班,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事实上上级首长对于沈耘的重视可没有刘所长说的那么轻描淡写。

    甚至于沈耘一开始进来的时候,刘所长也没打算全部隐瞒上级首长的催促。

    “如果他沈耘继续现在这个样子,那就一辈子在学院教书好了。”

    首长在电话里这样的愤怒,刘所是不可能直接口述给沈耘的。他看得出来,首长们期待很强烈,但沈耘的手笔也很大。关于那个确定的研究课题,刘所长觉得沈耘需要一点宽松的环境。

    但是沈耘拿出了一些成果。

    虽然看的不是太懂,但摘要上那些话如果属实,就说明沈耘已经有了眉目。首长想要的东西,现在全都有了。

    想到这里,刘所揭起电话,开始向自己认识的几个著名的军事理论研究员逐一打电话。征求到这些人的同意,刘所掏出沈耘临走时交给他的U盘。

    一封封邮件很快发送出去,松了一口气的刘所长喝了一口杯子里还温吞的茶水。

    而被刘所长惊动的几名研究员,此时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缓存好的文件,眼睛里却纷纷露出了期待的光芒。

    几位上了年纪的研究员此时完全无法适应电脑屏幕的光芒,或者从内心的更深处,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拿着铅笔,在这份非常有前瞻性的论文上写上几笔。

    一时间某几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们忽然被项目带头人叫去打印东西。当他们看到内容题目时,却全然不知道这论文跟自己等人当下研究的项目有什么关系。

    当然了,更加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再过两天,这些坐镇各大项目的负责人,会不约而同离开研究所,向同一个地点进发,意图寻找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