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辽西无底洞”,是张璟自己总结的词语,里面包含辽饷、给辽西附近胡人的安抚买边境平安的费用,还有修筑辽西的军事建筑的等一系列费用。
反正,辽西那里无底洞般的花钱,却一直没多少成效,甚至到了崇祯朝财政崩溃没钱时,张璟记得,“辽西无底洞”占了大明朝廷的半数开支还不算,大明朝廷竟然还差“辽西无底洞”的钱,这还不是无底洞吗?
当然,张璟厌恶痛恨“辽西无底洞”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花了大明朝廷那么多钱,而是因为这些钱,花了却根本没见到多少成效,完全无限接近于打水漂。
张璟一直认为政府在保家卫国方面,必须不能吝啬,该花的钱必须要到位,毕竟,这事关国家安危。
可是,“辽西无底洞”投了那么多钱,关外的局面一直没得到改变,大明已经做了该做的支持了,剩下的自然该“辽西无底洞”来担罪。
而作为“辽西无底洞”的元老创始人,王象乾难辞其咎,张璟不厌恶他都怪了。
纵观王象乾再次接掌蓟辽总督后,在对外上面,似乎就变得软弱了起来。
真实历史上,当广宁失守,熊廷弼和王化贞放弃辽西全境,退守山海关后,朵颜赖晕大、蟒金儿、煖太束不的朗素等三十六家及哈剌慎罕孛罗势伯彦、黄台吉等诸部蒙古人,乘着大明又在关外失败的功夫,便露出獠牙,一改之前的受招安姿态,反咬了一口大明。
辽左之地,素来富饶,而大明放弃了辽西,逃难回关内的大明百姓自然是会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走逃难。
穷困的蒙古人见了那些财富当然眼红,然后就肆意劫掠抢夺沿路逃难的百姓,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过,这些蒙古人抢了东西还十分无耻,大概也是他们忌惮大明,毕竟,明军虽然对阵建奴屡屡战败,但他们的实力也不是吃素的。
况且,不只是明军,自努尔哈赤率领建奴崛起后,蒙古人对付建奴,也没打过多少胜仗,自然也没有对明军进攻,存在太多优势。
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这些蒙古人竟然无耻的冠冕堂皇的说他们是见大明兵败,主动带兵前来边塞,为大明朝廷守边的。
明眼人见此,一看就知道这些本就是大明花了不少代价安抚的蒙古人,是故意这么说的,他们根本不是真心为大明朝廷守边的。
按理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哪怕大明刚刚战败,兵力没多少,但为了震慑那些蒙古人,大明也该打一仗,好让那些蒙古人知道大明并不是好惹的。
可是,王象乾接到战报消息,却并没有教训蒙古人,而是要一力安抚他们,并给了他们这些一些器物、粟米,重新商讨设誓,完全的一昧纵容他。
这件事情,实在是非常让张璟气愤,或许,王象乾之所以不攻,反而给蒙古人钱的策略,真的是按他说的因为辽东的建奴逆贼猖獗,大明朝廷不可能两线作战,既对付辽东的建奴逆贼,又对付辽西的蒙古人,所以只能无条件的满足那些蒙古人的所有要求,极力安抚他们。
虽然不知道王象乾认为这种安抚是对是错,反正张璟觉得这绝对是错的,因为,这种明显纵容的伯父,实在是在助长他们再来劫掠的气焰。
这不,真实历史上,还没过多留,插汉虎墩兔、炒花、小歹青等部落,又一起到边塞附近索赏,一点儿也不尊重他们的誓言,而王象乾却依旧无条件支持前来劫掠的蒙古,只要他们不再劫掠,那就要什么给什么。
很快,那些蒙古部落的月饷及新旧额赏,就被王象乾安排好了,岁约百万,诸部蒙古人知道了,就都款如朵颜。
想到一年要给蒙古部落一百万银子的安抚费,张璟心里就暗笑,也不知道大明已故的那些皇帝,见到王象乾竟然花一百万安抚费和饷银,但去安抚蒙古人,会不会直接从棺材里直接跳出来。
毕竟,这一百万虽然说是安抚费和那些蒙古人的饷银,但在张璟看来,这其实已经和纳款没区别了,幸好王象乾没有地的权利让他割,否则天知道这位蓟辽总督又会干出什么安抚的事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