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七章 蝴蝶效应
    路确非常严肃地说了一个问题:“我仔细想了下,历史可能会发生细微改变。”

    “什么意思?”顾遥立即紧张了。她男人还在北地呢,能不紧张?

    路确还以为她担心的是蝴蝶效应引起自身改变,便温声安慰:“字面意思,一些历史事件,要么是史书记载的不对,要么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引发了蝴蝶效应。不过,虽然引发了蝴蝶效应,但我们不是本体回到这里,不会有生命危险。”

    原来是这事,顾遥立即松了口气。她松了口气,路确便把话题拉回来,问出今日的主要目的:“武将圈子,你主要跑的是徐家?”

    这是明面上的,至于私底下,顾遥小声道:“我曾经看过一篇,写的是英国公……书中,他家在后来的功勋中,拥有极高的地位。结合时下,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很高。通过徐家,我接触了英国公府世子夫人和两位姑娘后,又派人测过,这家人根正苗红,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言辞和行动。”

    前面的说辞叫人无语,中间分析有点道理,最后的部分又勾起别人的兴趣。路确这才发现,顾遥具有撰写文书的才能。彼时不着急说这个,他顺着心意问顾遥:“你怎么测的?”

    “何福不是买兵部的车驾司么?他说乐安洲的车驾多了后,我着人买了一些,又找了几个应天府的人,来扮演汉王府的谋士,添置了部分当地的特色服饰细节,却又在大面上让他们着京城的杂衣……”

    顾遥缓缓说着,听罢,路确道:“怪道英国公离开前嘱咐英国公世子加大京城守卫。”

    “这个影响很大么?”顾遥问道。

    “这个的影响不大,只是让汉王的胜率更低。还有,我所说的改变,倒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太孙那里。太孙原本不会参加这次北征才是,现在,他不仅参加了,这一年也都在边疆待着,甚至是去年鞭挞进犯大明,便是他带人最先发现的。”

    顾遥觉得这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比之前的优势。路夫人非常给面子,立即表示认同。

    路确则道:“只怕有了太孙掺和的圣旨,会成为一些人的把柄。”

    顾遥不打算去琢磨这些,主要是因为没那能力纠结这些曲曲折折的人心,便道:“哪用操那么多的心?陛下坐上这位置,能力才是关键。那俩父子可是正统的继承人,这样还受不住自己的地位,败了反而更好。”

    路确笑了。

    好吧,他白担忧了。这闺女可能经验不足,但是很拎得清。如此,他们等待结果便是。

    结果还是有了些许变动。

    因为顾遥提前和郑智透露了一些,关注陛下的身体。郑智再转给太孙,太孙日日盯着永乐皇帝的身体。小心翼翼的收获,永乐皇帝抵达京城时,还有气在。太子,便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接管了大明的江山。乐安洲虽然近,但是,接到消息并抵达京城奔丧时,已经是太子登基为帝之时。

    国丧家丧,太康的顾家二房,却是一片欢喜。首先,三姑奶奶的公公,曾因太子身陷囹圄的杨士奇,不仅重见天日,担任大明内阁第一任首辅,开启了内阁辅政的王朝。大明官职,文管二品是极限,如六部的尚书,大理寺卿等等。杨阁老等三位东宫旧臣,身为第一大学士,直接加封一品。又为了实权,让几位重臣兼了六部尚书。其中,杨阁老兼了兵部尚书。原本就深受婆家敬重的五姑奶奶,一跃成为有实权的首辅嫡长媳。

    和顾家的欢乐不同,顾珍哭得不能自已。杨家的这一翻身,只晚了三个月,那个疼爱自己,一心惦记自己的老人,却是什么都看不到了!为感谢顾老夫人当年对杨家的帮助,杨家北上途中特意从太康经过,从杨首辅开始,所有人都祭拜了顾老夫人。

    这是老夫人的荣耀,也是顾家的荣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顾佑守孝后的复起,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顾家第二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老一代的姑爷,原吏部尚书蹇义,继续管着吏部外,加封太子少师。

    顾老爷子孝期才过,便坚持分家霸占,不,是取回顾家全部家产的顾大老爷,这会儿却是躲在小妾那里,一面大口喝酒,一面心疼到吐血。

    首辅啊!

    大夫人方氏已经和夫婿分居多年,她得了消息,整理了祭奠的用品,带着儿媳妇孙子去二房。至于大老爷,要死要活随意。至于家财,家里的银子,大老爷都拿走了。他不会管理田庄,大夫人拿着老太爷的遗嘱,理所当然地接了地契,连收益都不打算丢给大老爷。

    醉生梦死的大老爷,还不知道自己下半年将要面对经济问题。这会儿,手里有银子的陈姨娘,只想着给儿子说亲。(题外话,作者君怎么记得自己把顾言写死过?)

    二夫人小李氏接待了长房的人,见不是贵重的礼品便收下了。随即,她又拿了一打银票,递给方氏,并道:“老爷说自家人,便不要这一成五的抽成了。”

    大房的地都在顾佑名下,可以免田税。按照规矩,该给一成五的利。秋收已结束,方氏日前才送来的份子钱,小李氏收了,被顾佑说了一顿,这不,便又赶紧退了回来。

    她夫婿说的对,自家不差这点银子,还是大方一点吧。没准,没准日后又是善缘呢!当然,后一句不是她夫婿说的。毕竟,她夫婿和婆婆一个样,是真善人。

    发丧,哭丧,登基,大赦天下,一系列下来,文武百官才得闲之际,新帝政令开始。

    皇帝要迁都,迁回应天府。

    闹呢!这是百姓的声音。

    但是,从户部老大夏尚书开始,明确核算出定都北京的额外开销。从经济角度来说,夏尚书坚持回迁更省国库。

    吵吵嚷嚷中,新帝显示其肖似其父的一面。借着文官集团的支持,硬是拍下了这事,与洪熙元年,勒令太孙南下应天府,做迁都准备。

    郑智现在堂前的梅树下,思考良久,来找顾遥。

    “遥遥,你,你们身上有秘密,你不说,我不问。我想知道,是不是,迁都最后没成?”

    顾遥支支吾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