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刘璋决定了讨伐江南,那么他手下一众文武自然立即开动脑筋,为刘璋找一个“合理”出兵的理由。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快,这个合理的理由便出炉了!
刘璋在讨伐王睿后献帝便赐予节、钺,其中钺即斧钺,乃专属于天子之物,作为臣子是不能拥有的,固而称为假节钺,意思是天子暂借于某位臣子,虽然名为暂借,可是这一借就是数年,至今也没有收回(献帝表示朕得有那个能力收回啊),也就是说刘璋始终有着代替大汉天子征讨乱贼、不臣的权利!而今,江南山贼严白虎聚众万余,攻破吴郡,残害百姓无数,身为大汉宗室受献帝隆恩封为蜀王的刘璋自然应该替献帝分忧,讨伐严白虎,解救吴郡百姓于水火之中!
好吧,要讨伐严白虎,自然要从刘繇的地盘借道,刘繇若是同意,便中假道伐虢之计,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刘繇,而后攻取吴郡、会稽;如果刘繇不同意,那么好吧,立即给你扣上一个大帽子,你阻挡义师讨伐乱贼究竟是何居心?难道说你和乱贼狼狈为奸?这样的话就更简单了,大军直接开过去,三下五除二一齐消灭掉!
可是当理由找到后,刘璋却对是否和刘繇兵戎相见产生了犹豫,毕竟刘繇和他同为大汉宗室,理由再正大光明,也免不了同室操戈的名声,而且述起族谱的话,刘繇还是他的堂叔,虽然血缘可能早就淡的没有了下限,但大汉以孝治国,如果他对刘繇用兵,恐怕难以服众。还有就是是刘繇这个人的品格非常值得敬佩,就璋不想与他为敌。历史上刘繇病故后,曾经的敌人孙策将他的灵枢迎到其故土牟平隆重安葬,对刘繇的子女也是照顾有加,这对孙策来说可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反应出刘繇的高贵品格即便是他的敌人也同样非常尊敬!
因而刘璋决定先礼后兵,他让鲁肃向刘繇转交他的亲笔信,在信中他以子侄自居,言语间对刘繇十分的尊敬,刘璋还找上了已经死去的刘岱,将讨伐董卓时与刘岱建立起的友谊大加吹捧,盛赞刘岱对他这个晚辈的爱护、照顾,又为刘岱之死表示哀痛……
果然,与刘岱一母同胞的刘繇拆信阅罢后,很快便拉近了和刘璋的关系。
随后,刘璋又大加赞赏刘繇的高贵品格,并他对刘繇表示,作为大汉宗室的他对于大汉朝国之不国的局面非常的痛心,他矢志振兴大汉,希望同样是大汉宗室的刘繇能够教导、帮助他完成这一宏愿!
刘璋在信中并没有公开表露出自己有图谋江南三郡的意思,却表达了对刘繇安危的担心!刘繇身为扬州牧,却被袁术挤到了江南苦寒之地(不要奇怪,此时的江南远不如后世那样美丽、繁华,甚至连最偏远的益州也比江南更加富饶,此时的江南甚至被大汉朝作为流放刑徒之处,想想看,朝廷会把有罪的人流放到什么样的地方),而且袁术此人贪得无厌,早就贪图整个扬州了,一旦袁术大军渡江而来,恐怕刘繇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不把刘繇这个钦命的扬州牧杀死,袁术恐怕是坐不安稳扬州的!
虽然刘璋没有表露出图谋江南的意思,但是阅罢整封书信,刘繇却分明看到了刘璋在对他说“跟着我有肉吃、有酒喝,还在等什么?快开城吧,晚了我可不能保证你的安全了!”
刘繇反复将刘璋的书信看了三遍,每看一次,便感觉浑身的无力感更加强烈一些。有些举棋不定的刘繇召是仪、许邵等帮着拿个主意。
是仪此人或许知道的并不多,此人早年服侍刘繇,后刘繇兵败,他避居会稽,孙权继位后诚恳邀其出仕,出仕孙权后因其正直、清廉的品格深得孙权信任,后来正是他坚定了孙权讨伐关羽之心。是仪赞同刘璋信中所言“袁术必南侵丹阳”之事,他认为和袁术相比,丹阳处于绝对的劣势,最终恐难免失败。然而和刘璋比起,袁术又显得微不足道了,只要接纳刘璋,必然可以保证刘繇的安危,论公,有献地之礼;论私,有叔侄之谊。
许邵此人比起是仪就有名太多了,一句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世几乎无人不知。许邵和是仪的判断相同,无论是袁术还是刘璋,都不是现在的刘繇可以匹敌的,一旦袁术入主江南,刘繇最好的结局可能自己给自己一个痛快;如果是刘璋入主江南,结局就完全不同,他认为刘璋此人志在天下,必然十分爱惜其羽毛,若是主动投靠,不但可保性命无忧,还能富贵一世……
两位谋士的话让刘繇作出了主动投靠刘璋的决定,毕竟他和刘璋同宗同祖,所作一切都是为了复兴刘氏,既然如此,他又何妨投靠这位侄儿,帮助他实现所有刘氏子孙的宏愿?
刘繇当即派出是仪出使豫章。
是仪的到来受到了鲁肃的热情接待,得知刘繇献地投诚后,鲁肃告之是仪刘璋早就给了他一道密信,信中刘璋表示一旦刘繇主动投诚,刘璋依然以刘繇为扬州牧,同时告之刘繇,来日必定让他坐个名副其实的扬州牧,如果刘繇不愿意牧守一方,也可以进入中枢,如何选择一切都凭刘繇自愿!
同样,对于刘繇麾下文武官员,刘璋也会原职留用,若是才能出众者,亦会提拔重用。
是仪在豫章待了一天便立即返回了丹阳,同行的还有甘宁的水军第一舰队三万大军!
当浩浩荡荡的舰队抵达宛陵后,刘繇没有丝毫犹豫,亲自前往江边迎接。
甘宁对刘繇非常恭敬,一口一个“大人”、“正礼公”的叫着,这让刘繇心中安定了许多。
甘宁对刘繇表示他只是先头部队,蜀国大军不日即将前来,到时候蜀军会先行平定江南三郡,而后挥兵北上,直抵达淮南,定要让刘繇这位扬州牧实至名归。
刘繇大喜,当夜设宴为甘宁接风,宴席之上,甘宁见一陪宴小将美须髯、面英伟,执杯上前:“将军莫非东莱太史子义?”
小将拱手拜道:“正是末将,不知将军如何得知贱名?”
“哈哈,果然是你!”甘宁一手执杯,一手重重拍了对方的肩膀一下,大笑道:“先不说这些,来,咱们干一杯!”
太史子义是谁不用多说了吧?便是那信义为先的太史慈!
太史慈此时还只是刘繇麾下一名郁郁不得志的低级将领,因为沾了和刘繇同乡的光,才有资格坐在这儿,见蜀国堂堂第三野战军团副军团长、水军第一舰队司令、三等伯爵、官拜少将的甘宁如今礼遇,岂敢拒绝,连忙举杯道:“末将敬将军!”
饮罢,甘宁又拍了拍太史慈的肩,道:“非是宁识得君,而是王爷识得……”
太史慈忍不住好奇的打断了甘宁的话,道:“在下名不传十里,蜀王远在长安,如何识得在下?”
“哈哈,不瞒子义,王爷如何识得子义在下却是不知,宁只知王爷曾无数次在宁耳边提起子义之名,王爷言子义弓马娴熟、弦不虚发,更重要的是子义忠义无双……王爷常以未得子义为憾!适才宁见子义气度不凡,故而相询,不想真是子义,此番王爷总算夙愿得偿了!”
一旁的是仪笑道:“莫非又是蜀王那个神奇的梦境?”
众人听罢,似乎也没有其他可能,不由得都大点其头,同时深深的羡慕起太史慈。要知道随着刘璋势力一天天强大,关于那个神奇的梦境的事情不免流传出去,与那个堪称不可思议的梦境一同流传来的还有一长串人名,时至如今,但凡出现在那个梦里面的名字,无论出仕何方,都是显贵耀眼,而如今太史慈的名字也出现在那个梦中的话,那岂非表明太史慈飞横腾达的机会就要到了?
太史慈不敢相信的看着甘宁,脸上难掩激动,如同其临终所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自幼立此志向的太史慈习得了一身本领,然而投到刘繇麾下却始终不得重用,这令他十分的郁闷,但是信义为先的他又不愿意失信于人,只好落落寡欢的留在丹阳无所作为,现在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如何能让他不激动?
果然,甘宁立即便向刘繇提出请求,希望刘繇可以答应将太史慈拔到他的麾下。
刘繇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似乎真的小看了这位同乡,罢了,既然已经投到了刘璋麾下,自己再留着太史慈是福是祸恐怕未可知也,何不放其离去,谁都知道太史慈出人头地的时候到了,也许以后太史慈功成名就后,念着同乡之谊,还可以照抚自己,便同意了甘宁的请求。
甘宁大喜,当即任命太史慈为水军第一舰队参谋,甘宁向太史慈解释原本他是打算让太史慈做他的副手,可是蜀国有明确归定,军队营级以上将领的任命除非是在战时,否则必须通过蜀国吏部审核,只有吏部同意并发下委任状才行,他没有权利任命一位副司令,只能让太史慈暂时作他的参谋,参谋这个职务十分特殊,由于没有具体的领导职务,因而可以由相应的将领自行任命,没有具体的领导职务并不表示参谋这个职位便无关紧要,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将领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将领们出谋划策之人,因而极得将领信任、地位十分尊崇。
太史慈当然不会不满意,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得到重用,就算甘宁让他作一名亲兵,凭他的一身本领,也能很快的出人头地!
可惜后来甘宁把请求任命太史慈为第一舰队副司令的申请报上去,却让刘璋否决了,他直接在新兵训练营调拔了七千五百名骑兵,让他们骑着马奔赴丹阳向太史慈报道,而太史慈则当上了蜀国骑兵第十三师的师长,隶属于第三野战军团,官拜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