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南半球又一次进入了地理意义上的夏天。全球范围的核冬天虽然还没有过去,但是气温已经开始悄悄的回升,起点岛终于有了一些温暖的感觉,站在起点山上望下去,原来一片枯黄灰暗的地面上,开始染上了一些新绿。指导员李海铁每天检查气温,发现最低温度已经回升到摄氏四度以上。
二○一○年一月三日,恰好距离上次东渔315号出发塔西提岛的日子两周年,刚刚下水的“起点号”由船长赵旗率领已经准备起锚,再次踏上征程。“起点号”是一艘排水量大约100吨的木质三桅机帆船,船上除了用薄薄的皮革制作的三面船帆之外,还安装了一台原来东渔315船上拆下来的28马力双缸柴油辅机为动力,发动机使用50%柴油和动物油脂的混合油,油耗每小时3.8公斤,单纯用柴油机驱动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8节,三级风的情况下风机并用可以达到14节以上。
由于材料和加工设备的缺乏,这艘机帆船用了10个月才完工,主要困难就在于螺旋桨的制作。虽然东渔315带来了不少钢板,从塔西提也搜集了不少废旧钢铁材料,但是起点岛上缺乏高质量的木炭,试验好多次熔炼钢铁铸造螺旋桨的努力都宣告失败。万般无奈,只好按照指导员李海铁的主意用钢板锻造和焊接的方法制作螺旋桨。由于公差难以很好的掌握,最终做出的螺旋桨虽然可以使用,但是免不了有四片桨叶不够平衡,震动较大的毛病。好在船长赵旗选用了大侧斜*的低转速桨形,才使震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总算有些差强人意。
“走出去!走出去起点岛才能有出路!”两年前李海铁和船长赵旗就向起点岛全体人员宣布了起点岛的未来。但这个计划只有到紫外线辐射减弱到人体基本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才能开始实施。
船长赵旗背对朝阳,如一座雕像般稳稳的立在前甲板上,头也不回的大声下达着准备起航之前的口令,因为他不愿面对码头上送行的人们,也怕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
大家都在机舱里和甲板上忙碌着,唯有无事可做的海图员小郑,通过小小的舷窗呆呆的看着码头上的人们,心里却响起一首老歌的旋律:
“再见吧,亲爱的朋友,
再见吧,亲爱的海港。
风帆已经升起,船儿已经起锚,
我们正要远航,去那希望的地方……”
的确,“起点号”这次的目标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远航。正如航海计划中写的那样,“起点号”离开起点岛后将向西北方向航行,越过南纬20度线之后向西航行先经过汤加、斐济群岛停留,然后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目的地直到新几内亚岛。往返距离将要达到一万三千海里左右。
选择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起点号”的最终探险目标,是起点岛主要管理决策层的集体认识。因为在李海铁的南太平洋核爆炸点图上,新几内亚岛的东部地区是唯一没有被核弹光顾的大型岛屿,所以这里不会存在严重放射性污染的威胁。同时这个岛屿的面积足够大,拥有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岛上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面的一个岛屿布干维尔岛就是著名的铜岛,是世界第三大铜矿的产地。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几内亚岛的南部沼泽地带战前还有两处中型油田和一些石油化工设施,估计也没有遭到大的破坏。
船长赵旗下令起锚,汽笛响了。码头上的人们聚在一起,开始向“起点号”使劲挥动起手臂,于洁跑到船边,将一捧不知什么地方采来的野花撒在船上,然后站在岸上悄悄擦去流出的泪水。
大副吴膺和帆缆长欧阳在驾驶台上一丝不苟的按照赵旗的口令忙碌着,而娄强和张豫鲁这一对“冤家”并排站在船尾,此刻也没有了惯常那种诙谐潇洒,一脸凝重的扬起了自己的手臂。
当螺旋桨搅动着海水,在“起点号”的船尾搅起一团水花之后,船开始离岸,很快的,那螺旋桨搅起的水花越来越大,机声隆隆,船尾形成一条长长的白色尾迹……
出了起点岬口,“起点号”升起了三面新帆,开始加速向西北方向驶去。
*附注:大侧斜螺旋桨——1958年广州船厂一位老工人发明的螺旋桨。特征是桨叶倾斜狭长后掠如关公大刀,所以又叫“关刀桨”,桨盘直径较大,转速低、噪音低、效率高。有四叶、五叶、七叶等多种桨形。后来被其它海军强国剽窃仿制,成为现代化潜水艇主力桨形。在普通船舶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