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则修到底还是回漠北学院面对他那一班小娃娃了。
和来时一样,孤身一人,骑了一匹马,悄然离开。
李孑敏锐的察觉到,这人对她最后问的那个问题,有几分回避的意味。
这人可能真的跟北周有些关系,不过他选择的立场是漠北军,那病对于他对北周应该不是恩,而是仇。
年初的时候,漠北城及边境七城颁布了一则消息。
凡是愿意迁往原北周同安镇现中秦安同镇的百姓,减免一家三代人赋税徭役,每人还可分得十亩良田若是漠北军驻安同镇的家属愿意迁去,则无偿赠与每一位家属二十亩良田,孩子也同样算。
凡是愿意去安同镇开设上商铺的商户,则是减免一半的商税。
消息一出,漠北城和边境七城都沸腾了。
这次的优惠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很难不动心的地步。
民以食为天,三代的赋税徭役,十亩良田,他们只要搬个家,再勤劳一些,轻而易举就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漠北城里本来原住民就不多,百姓们也没有多少故土难离的不舍,自然是觉得哪里好,就往哪里搬。
而商户比起普通百姓们更激动。
中秦的商税比重是很大的,你赚十两银子,商税就要抽走六两,占了一半多。
而等到减免一半,就是只抽三两。
钱赚得少的商户不觉得什么,但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这个减免一半的税收,实在是太诱人了。
一时间,百姓和商户们连年货都顾不得置办了,纷纷赶到州衙新设的搬迁处报名。
因为人数太多,到最后只能又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漠北军驻军家属优先。
如此一来,就连报名参兵的也跟着多了起来。
李孑眼看着这搬迁和参兵事宜就这么形成了良性循环,索性也就不多问这件事了,全权委托给了慕易。
年后通过报名的百姓们才会迁往安同镇,在这之前,李孑留下何东和李怀带领十万漠北军驻守安同镇,她和陈修带着剩余的两万漠北军和近一万伤兵,两万兵将的英灵,返回漠北城。
芒山脚下有一块英灵碑,是上一场战争时候修筑的,所有的战死沙场的士兵都埋骨于此。
返回漠北城后,通知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家人前来积淀,发放抚恤金,所有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那将近一万的伤兵,有大半依旧还想要留在漠北军营。剩下的一小半,则是回到了各自的家庭之中。
回到家中的前漠北军,每年还会领到一定数额的银子,家中的人也会被妥善安排。
李孑把战后抚恤这一点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她是带着团子一起做的这些。
从埋葬战士们的骨灰,到祭奠英灵,再到安抚将士们的家人,安排那些伤兵今后的人生保障。
林林总总,亲力亲为。
团子不解,她就耐心解释。
李孑带着团子走到熙熙攘攘的街头上,路过那些失去亲人悲声痛哭的家门口,“百姓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买喜欢的衣裳,吃想吃的东西,念书进学,是因为在他们的前方,有这么一群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外敌的马蹄和长刀。他们为了保住身后的一个个百姓和家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那我们就有这个责任,照顾好他们的亲人。因为对我们说来,是失去了一个士兵,但对那战士们的家庭来说,他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我明白了姨姨。”团子仰着头轻声道。
李孑摸摸他脑袋,“明白就好。有些事,去做了才能问心无愧。”
回到芒山军营。
李孑路过校场,看见又一批新的漠北军正在被老兵带着训练,“团子,我交托给你的这五万漠北军,你带的如何了?”
团子抬眸看向校场。
“他们还有很多人不服气我,不过,我会让他们全部服气的。”
李孑看着他捏着小肉拳的模样,低笑了一声,“那好,姨姨就拭目以待了。”
“姨姨,我去训练了。”
团子说着抬脚跑到校场上,现在漠北军众人正在围着校场跑圈,团子先是落在了最后面,随后开始慢慢赶超。
在跑到第三圈的时候,他已经到了队伍的前方。
和领着跑步的士兵并排跑着。
刚刚进入漠北军的一众新兵:“······”
他们跑不过老兵还情有可原,怎么现在连个几岁的孩子都比不上了?
当即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般,冲劲十足地抬脚追上去。
李孑看着已经跟漠北军能够融洽相处的团子,心头也跟着多了一分骄傲。
果然她的决定是正确的。
只需要一个契机,不用她手把手的帮着铺路,团子一个人就能把路走下去,然后越走越宽。
终有一天,走出一条通天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