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 陆权
    去年夏季岚州与党项骑兵大战,漠北克烈部迁到阴山北麓,曾经阻住了岚州大军的去路。解决掉党项人的威胁之后,陈德深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调集骠骑营数个分队,日夜不停地对在此越冬的克烈部进行骚扰。

    骠骑营的游牧战士便像占有这片领地的狼群一般。他们并不和强大的克烈部正面接触。他们将腐烂的牲畜投掷在克烈部附近的水源上,焚烧克烈部积储来给牲畜越冬的干草甚至破坏越冬的草场。阿穆尔甚至向辛古提出,希望岚州帮忙从在中原人口稠密地带收集一些伤寒或者其他沾染瘟疫而死的病人尸体,打算投掷在克烈部的水源附近。这个原始的细菌战想法被陈德制止了,不过如果有一天草原游牧部族强大到威胁岚州的生存,岚州也会不择手段的。

    通常草原部落抢夺越冬的草场,彼此互有忌惮。正如生意场上谁也不能做亏本生意一般。偏偏得到岚州支持的这二十几个漠北骠骑营部落分队,他们的牲畜大量的送到岚州或阴山谷地中舍饲越冬,草料也不缺乏,粮草有岚州补给。骠骑营分队近乎两败俱伤破坏越冬资源的做法,让带着大堆女人、孩子、老人和牲畜的克烈部头痛不已。骠骑营战士皮袄之内有羽绒衣保暖,晚上有丝质羽绒睡袋,马匹有精料饲喂,在冬季的草原上活动能力远远胜过骑着草马,穿着单薄皮裘或者冰冷盔甲的部落战士。

    一旦克烈部的战士开展讨伐,骠骑营分队便远远地遁走,或者干脆躲到阴山山麓中,冬天的阴山有的地方背风,有适合越冬的温暖谷地,有的地方则是风口,一年四季都狂风凛冽,比大漠更为严寒。岚州派出了新成立的锦城营在阴山山麓配合骠骑营作战,一旦克烈部牧民追杀进入并不熟悉的阴山,往往被逗引得精疲力尽之后设伏擒杀。

    草原部落越冬也不能完全依靠秋季储备的干草的,克烈部南下也是希望南面的草原能够存活更多的越冬牲畜。但是冬季草原上的干草等必要物资极其有限,部众需要分散在广袤的地域上,才能各自取得足够多的生存资源。但是骠骑营一旦发现有分散的克烈部牧民,便会毫不客气地焚烧帐幕,掳人抢夺牲畜,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克烈部越来越不能应付岚州骠骑营如同马贼一般的骚扰,他们只能数千帐聚居在一起,但是聚居越冬地附近的草场难以支持这么多的部众、牲畜索需,大批牲畜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冻饿而死。一个冬季下来,不但损失了大批战士和牧民,越冬的牲畜存活下来的竟然还远远比不上留在漠北越冬。

    北风稍停,东风渐起,草原上刚刚探头探脑地冒出偏偏青草绿芽。饱受一冬骚扰地克烈部便忙不迭地拔营北返,开始出主意到南面来越冬的部落贵族被头人一通埋怨,再也抬不起头来。

    岚州骠骑营分队则得理不饶人,尾随克烈部的大队一直往北数百里之遥,一旦有部众企图脱离大队,在附近游牧,骠骑营分队便会毫不客气的掳人抢牲畜。整整一冬地作战下来,零敲碎打,竟然掳掠了千余克烈部牧民,牲口近万。直接参与作战的骠骑营和锦城营也战力大增。

    在整个冬季作战的总结中,岚州产生了一种发展自草原部落固有的领地概念的陆权观念。即通过强大的骑兵分队与部落根据地的结合,确保对关键通道的控制权,最终达成对广袤地区的领地划分及控制。虽然这些通道几乎没有人烟,但岚州军将明确对他们的控制,敌人进入这个区域,就将遭到岚州的打击。

    茫茫大草原并不是中原人眼中毫无区别的一片荒芜之地,在熟悉草原的游牧部众眼中,大草原是由丰沛水源的草场,猎场,盐场,河岸和湖畔区域,以及联系这些块状区域的道路形成的。虽然草原广大,但大的部落迁徙极其依赖水源,因此,在大草原上的游牧移动,实际上只能按照呈一定规模的水草地,水源地连成的有限路线行动。

    骑兵可以在短暂的时间之内不去理会这种资源上的限制,但大的部落迁徙却只能按照有限的选项行事,否则单单因资源不足而损失的牲畜和人口就能令一个部落元气大伤。当年匈奴纵横大漠数百年,只因为被汉朝逼迫,仓皇失措逃窜间不择道路,结果在迁徙中死亡的部众和牲畜远远超过被汉人杀掳的。

    岚州骠骑营所强调控制的通道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是拥有草场和水源的要道,或者是草原部落游牧迁徙的传统道路,或者本身就是东西方商路。控制这些区域,可以达到钳制商路,封锁敌对部落,在漠北的生存竞争中抢占先手的作用。

    控制关键通路,只是岚州骠骑营经略草原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迫使各草原部众放弃游牧习性,依附岚州,而岚州会给依附的草原部落安排领地和草场,实行定牧。

    草原部落的游牧习性,与其说是自然环境所逼迫,不如说是防卫需要。畜牧与游荡并不是天然联系的,一定承载能力的草场,养活一定基数的畜群,就必然能够养活一定的人口。之所以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广袤草原上形成了游牧体系,是由于草原上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弱小的部落往往受到强大部落的压迫,抢掠,乃至整个部落被贬为奴隶,最后,牧民们只能聚集成若干巨大的部落,而如此众多的畜牧人口,就超过了一块天然草场所能承载的极限。因此,“人口众多”的草原部落只能从一块被牛羊啃光的草场转到另外一块,如果在这块草场有一个弱小的部落,那就征服和吞并。如果是另一个强大部落,那就交战、结盟或者避让。如此这般,相互攻杀数千年。

    将岚州所控制的草原划分成若干领地。比如以两个百人队为单位设立一个定牧领地,一个领地的两百名军士共领有两千帐牧民。两位百夫长轮换上番巡弋,一位率领本队驻守本领地,统率两个百人队下萌户中的部落战士,足以自卫,还能打击马贼和应付突袭骚扰,另一个百夫长则率队向骑军集中,合成数千骑的精锐骑兵在骑军指挥使的统率下四处巡弋威慑。这样部落的规模不超过草原承载,在一块地方稳定地蓄养牲畜,无疑会大大提高牲畜上膘的效率和越冬成活率。而集中起来的强大骑兵也能给各领地以原来强大部落那样的武力保护。

    草原的承载能力与农耕地区相比是极为脆弱的,为了不使各领地草原部众繁衍再次导致草场退化,以及各领地之间迫于人口压力而争夺草场,领地上的无论军民皆应实行土地的长子继承制。岚州本部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将吸收草原领地繁衍的人口。

    在兄弟会高层的讨论中,于伏仁轨和辛古都提议,岚州所管的中原州府将可以吸收这些没有土地的草原部落的次子为骑军,但被陈德否决。纯粹的武力无论掌握在哪一个民族的手中都会导致叛乱,岚州体系如果想要长远的存在下去,就必须实现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在武力上的平衡,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必须达到平衡。大唐帝国安禄山之乱,中东帝国的突厥近卫军与马木留克军叛乱,都说明国家之内保存一个世代从军的民族是极端危险的,过度集中地武力足以导致无法反抗的奴役。

    职业军队是没有民族之分的,中原州府的百姓虽然现下众人被目为文弱,但并不妨碍每个时代都有足以和游牧大军相抗衡的精锐军队产生。而且随着植草饲畜的广泛推广,汉人子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上等战马,较为丰裕的社会也能承受养成职业军士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因此没有理由肯定中原不能依靠自己的子民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军。何况岚州大力推行尚武政策,只怕将来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军士身份都是众所争夺的对象,掌握军士多少,关系到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权利,中原各军府又岂能甘心将大批员额拱手让人。

    不过陈德倒是准备在未来大力扩张萌户-军府制之后,建立起更为精锐的教导军,这支军队倒可以完全打破地域的限制来选取最为精锐敢战之士,作为整个军队系统的核心存在。所有的军士在取得身份之后,都必须到这支中央军队中先行训练一年,然后发还原地。此后每提升一级军官也要受训。岚州军既然采取了中下层军官的推举制,唯有加大对各级军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不但能够深孚众望,也能拥有履行自己职责的能力与品行。

    春风一起,草原上积雪融化,气候渐暖,岚州骠骑营便护送着商队向敦煌进发。左军统御辛古又是这只出塞商队的统领,此番出塞有两千民夫,五百骠骑,一千弓弩手护卫。

    辛古摇摇晃晃的端坐马上,越觉昏昏欲睡,陈德等人在兄弟会高层上的讨论内容便在头脑里纷至沓来。有时候辛古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现在仅仅拥有一洲之地的陈德,要将这些本来应该藏在内心里的军略规划拿到兄弟会高层中不断讨论辩驳。

    “为了形成共识。”陈德曾经告诉他这个奇怪的词汇,“有了共识的存在,我们就好像一个有成千上万个头,数万双眼睛和手脚的怪物,虽然没有联络,岚州军每一个部分都能根据我们的共识做出最符合我们利益的行动。”一定要夺取陆权就是岚州兄弟会达成的一个共识。

    辛古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指挥使所说的共识这个东西,好像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好像是说信念,反正,又好像什么都不是,挺复杂的。不过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议事还是挺带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