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郊曾写得一首“登科后”,却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该诗虽有些俗气,但真实地反应了一个人一朝得志时的澎湃心情。
对于刘涣而言,而今还是一介布衣,连县试都为成参加过,想必这般心情,他是无法感受到的。
按理,以他现时身份,人家叫他一声“相公”,却是客套的礼仪叫法了。若按正儿八经的规矩,十五岁以下之儿郎,需参加县试、或称乡试、或称童子试,应试过关以后,于政治前途上取得了资本,那时,人们才叫一声“相公”,或者“秀才”。
不过县试一途,实为常见出仕为官的基础不假,但却不一定是为官的必要条件。同时,更不能以为通过了县试,以后就可以当官了。故此而来的称呼——“相公”一词,也没有那般讲究了。
时人往往见得穿着文雅,出口成章之辈,其言谈举止之间,难免流露出文人气息,便可断定,次子定是要参与应试、出仕做官的主儿,且先不论他能不能成功,叫一声相公来,一是聊表尊敬,二是附庸风雅已成惯例,久而久之,早已不论什么科学不科学、客观不客观……
最有意思的还有小姐一词,我们总喜欢称年轻女子为小姐,殊不知“小姐”这个称呼原非美称,乃贱者之称,为大家闺秀所忌。最初是指宫女。
又按照相关典籍而论,这小姐一称,或指卖艺之人,或指从事“妓女”行业的女子。
对于南北两宋而言,也称呼三类人员为小姐,其一是地位低下的女子;其二是妓女;其三是男人所纳之姬妾。当然事实无绝对,比如主仆关系极好的两只女子,丫鬟也时常成本家为小姐,那时,有属于尊称了。
可刘涣却管不了这许多,按他的见识,他只晓的,鹅湖村的农家女,都称丫头,最典型的就是杨满仓。诚然,他也怕自己叫错了,故而非得和达官贵人家千金打交道时,就称人家一声“姑娘”,混得熟悉了,又厚颜无耻地叫人家“美女”,或者直接叫人家的名儿,还在名儿的前面加一个“小”子。
凭他肚子中那点墨水,更不晓得这“美女”一词从何而来了,反正在他口中说出去,不论赞美或是贬低,授听之人总是高兴的……
他又带着黑娃来铅山找知县,可白跑了一趟,那赵知县不在府邸,更不在县衙。
其无奈之下,便去找主簿先生。通过上回交往,这主簿和刘涣已然俗套起来。刘涣也深知其脾性,故再三提醒他的“副将”黑娃,要他无论如何,装个读书人的样子,最好别说话。
黑娃一怔,以为要见大人物,比那日他们恐吓老画师高档了不知多少倍呢。
刘涣终于寻得主簿,开口闭口的“先生”,就像那主簿是他的授业恩师,或者他是那主簿的门生一般。
他向主簿询问了“石墨”一事,主簿略一沉吟,大致介绍了而今石墨的基本情况。刘涣一听却震惊了,想不到而今南宋时期,这煤炭的使用已然达到了不小的规模……
“那请教先生,却不知我能否购买那石墨来用?”
“可是可以,信州地界便有买地,只是那石墨的开采万分不易,一不小心,便是人命关天、阴阳两隔。朝廷规定了三六九等人物对于石墨的购买量,量太大却是买不到的,除非得到官家恩典……”
刘涣一听,瞬间愁眉苦脸,他想到了前世,怪不得那些做煤矿生意的土鳖那般有钱。“哼!老子将来有了那般手段,也要当一个煤老板。”
主簿见他不说话,又是愁云上脸,当即不解。
“你这般表情却是为何?”
“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主簿呵呵一笑,在他眼底,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这刘涣的话,也是孩子气了。
询问无果,刘涣垂头丧气地走了,走时问及赵知县何时归来,主簿呵呵一笑,没有答复,也不晓得他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涣哥,请我吃一顿东坡肉吧?”
“你只晓得吃,大事没办成,哪来那个心思。”
“涣哥你何时这般小家子气,咱们还有三百多两黄金呢,建个学堂绰绰有余。又更何况吃一顿东坡肉,再说,这人总是要东西的。”
“黑娃,哥的世界你不懂!哎……不过那东坡肉有啥好吃的。”
“嘿嘿,你是文曲星下凡,没有投胎前一定吃过太多太多的好东西,哪里会看得上这等凡俗之物。我便不同了,我或许是个饿死鬼投胎……”
“得了得了,你少夸我,请你就是了。我看总有一天,你定会变成个黑胖子,到时候媳妇也讨不到的。”
“讨不到也罢,媳妇有啥好的,我看啊,女人最是麻烦。你没妹瞧见丫头么,整日叽叽歪歪的,心都给你吵碎了……”
“你少说人家丫头,她而今已开始奋发图强了,发誓不仅要做个花木兰,还要做个女词人呢。”
“嘻嘻,涣哥……杨三叔说丫头将来要嫁给你的,你感觉咋样?”
“滚……”
就在刘涣和黑娃浑浑噩噩之时,在天子脚下的临安府,有一个疯子带疯了另一个疯子,之后两个疯子又带疯了一个女疯子,只是那个女疯子心中多的是一份仰慕和好奇,却没有两个疯子那般癫狂。至于为何,她也说不清楚……
却说那赵知县得了刘涣的诗词文章、奇妙杂谈和一篇策论,带着去寻他的上级,也是他的本家,赵汝愚,赵著作郎、赵知州……
却没在信州找到赵汝愚,而是一路朝东北而上,奔赴行在临安而去。
他赶到之时,正好元宵刚过,到了汝愚府邸,先没遇着要找之人,却遇到要找之人的千金赵琦玮。
“哟,赵伯父怎地这般好兴致,所来何事呀?”她一开口便称“伯父”,实在是这老头,与她那状元老爹皆是姓赵,又是他的上级,故而官场客套,称兄道弟起来。如果按年龄而论,这丫头实在应该喊人家一声爷爷。
“不敢不敢,下官却是来找令尊有要事禀报。”
“呵呵,你们官场上的人说话,最不痛快。再说我都应你要求,叫了你一声伯父,你却下官下官的自称,实在无趣得很……”
她这话说的老头有些尴尬,这赵老头不过区区一知县,算是官家品阶较低之人,又以此时惯例,见得上级或其他官员,都是称的“下官”,要不然,想必他也不愿意,一大把年纪了,谁会无端地向人卑躬屈膝……
丫头全不管什么礼仪、什么风化,与老头东聊西聊的,终于聊到刘涣身上。
“哎呀,倒是忘记了,我这里却有那刘涣亲手所写一些诗文,还有两样奇妙的玩意儿呢。”
“拿出来拿出来,本姑娘最不服气那小子,偏偏父亲说他诗词作得好,我看哪里好了,和我的比起来,却不见得高明!”
“呵呵,不急不急,你把令尊叫来,我便给你。特别是那两样玩意,有意思的很。”
奇玮无奈,纵然任她百般机灵和刁钻,毕竟赵知县远来是客,又是在她家府邸,她若离经叛道,故意为难,轻则挨训、逐回老家,重着挨打,禁足于屋中。
直等到良久,赵汝愚从外面应酬回府,听得管家禀报,才赴客厅而去。
“下官拜见大人,大人安好!”
“诶,你我本家之人,何须这般客套,再说而今又不在庙堂之上,更无公务交接往来,说的什么‘下官’。倒是我这几日应酬颇多,接待不周,你可不得往心底去。”
这便是赵汝愚,开口之间,既要顾及别人脸面,套了近乎不说,又不能坠了自家威风,只是以“你”“我”相称,倒也得当,暗合时宜……
但见他一张微瘦的国字脸,一对剑眉微微上扬,双耳成下垂之势,鼻梁轻挺,双目炯炯有神,身高七尺有余。儒雅之中不失武将气度,到底是皇亲国戚,官家血脉……
知县寒暄一阵,进了正题。
“还请大人赎罪,实非飞下官前来打搅,却是在我辖区出了一件大事,非禀明大人不可。”
“哦,是何事情,但请一一道来。”汝愚言毕,又正色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女儿,那小女儿一嘟嘴,气愤地走了,去说“有何稀奇,不过是些魑魅魍魉的琐事罢了……”
汝愚也不追究,长叹一声,实感无奈,其膝下而今两子一女,他唯独对这幼女宠爱有加。
“大人勿急,此事还得慢慢道来,烦请大人先看几首诗词。”
说完打开背包,将刘涣一干“浪淘沙”、“青玉案”等诗词递给赵汝愚。
汝愚一看,先是说了一声:“好字”!紧接着脸上开始阴晴不定,最终变得微微酡红,细声复读道:“共庆新年笑语哗,靖康英烈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临安歌舞迎佳节,遥视东京景物华。”
“赵老哥,这……这些诗词好生熟悉呢,其间气度、字迹笔墨,尽与上次犬女带来的很相似,莫非……”
“还请大人勿急,再看看这篇‘中国说’。”
汝愚又接过那长篇的文章,但见字迹已从正楷变成了行草书……
“天了天了,少年与大宋尽这般重要,这是何人所作?是那适才诗文的作者么?”
“正是!”
“他叫做……刘……刘……”
“刘涣!”
“对了,就是此人!听小女说来,此次子不过舞勺之年,长得儒雅俊朗,但……但小女言及次子放荡轻狂,似乎不通礼仪教化……你确信这当真是他所作?”
“回大人,下官确信无疑。今日所呈之作,全是下官亲自监督其完成的……”
“我的天了,若是如此,次子定非池中之物啊。好一腔热血,好一颗雄心,好一副精忠报国、眸逆古今的气度。便是我朝东坡居士,当年也不过如此……可……可此子毕竟年幼啊,难不成他是仙人下凡?”
“实不相瞒,我也觉得次子才学了得。”
“才学了得?老哥,怎一个才学了得就能了事的,你看他挥手而就,尽成佳句,这等文章……这等文章,纵横古今,信手聚典,妙论天下……天了,仿佛这尘世间再无困难之事,全在其指掌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