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三章 鹅湖山的秀才
    他看到那个在风雨里奔跑的痴心少年,恍惚想到了自己,生命中有些东西当真沉重婉转至不可说,一甩头,一起步,如隔来世……

    脸上无风霜,心里却有老茧。

    任他刘涣如何掩饰,也无法回避自己的那颗早已混浊不堪的心。好在而今上苍捉弄,又让他重走了一趟童年,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吧,今生此世,不搞点动静出来,怕是对不起自己……

    他从赵汝愚住处回来的时候,鹅湖村早已闹翻了天。刘涣此人,在鹅湖山一带,是今非昔比。

    关于他的诗词文章、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言论作为、他的颠三倒四以及时不时的离经叛道,被人们炒得热火朝天……

    辛弃疾的老乡,“历城八兄弟”真是最讲义气的人,听闻刘涣童子试得了第一,硬是要为他庆祝一番。

    也不晓得他们从哪里搞来的枣红马,在刘涣踏入永平地界的时候,刘三亲自把缰绳交给了他。

    丫头剪了一朵大红花,挂在刘涣的胸前。

    张老头更是得意洋洋,逢人便说,“看,这是我的孙儿,是鹅湖村的秀才呢,将来要做大官的……”

    时人自也为刘涣高兴,一是从与他结交以来,他的为人一直豪迈直爽,从来不摆读书人的架子;二是村里人大都受了他的恩惠,老农民们很朴实,讲究知恩图报。

    诚然,尚有一些怀鄙夷心态的人,他们只是妒忌,由于妒忌,便要想方设法地“啊q”一把,都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风言风语,刘涣全不放在心上……

    他暗自想来,活了两世,还是头一遭受到这等殊荣。才区区一介秀才尚且如此,真不知道,若被皇帝老儿点了个状元郎,又将是什么情景。

    人嘛,难免是有虚荣心的,那个不愿意沉沁在夸赞之中呢,特别是那些最真诚的夸赞与祝福……

    鼓声停、箫声起,历城八兄弟在刘三的带领下,可谓把一切安排得头头是道。

    刘涣看着刘三那成熟的身影在院坝中转来转去,一时间欣慰无比,但立马又萌生邪恶的念头——这等能干中厚、重情重义之人,做个管家一定很棒。

    鹅湖山一代的人都来庆贺他刘秀才,院坝之中里里外外全是人,堪比以前他接圣旨的时候还要热闹。

    “涣哥儿,今朝可是做了秀才了,啥时候拿个状元回来呀?”

    “涣哥儿,而今你也算有名有凭之人,那学堂建好以后,你做个把先生必定理所当然……可我听主簿说,那学堂建好以后,得由朝廷亲自安排教书先生呢……当时就不乐意了,你涣哥儿心念百姓,为这事情忙前忙后的,哦,到时候把好事情做好了,他们却来占便宜了么?哪里来的道理?”

    “哟,三叔你小声些!一切自有官家安排,我也懒得操心。”

    便在众人乐呵呵的时候,院外忽有一个小厮模样的人抱着一些用红纸包好的东西挤了进来。

    “让让,请让让,这是抚州陆子直送来的贺礼,碰坏了可赔得起?”

    人生鼎沸,又是乡里粗人,一时间没听到什么“陆子直”,倒是张老头眼尖,赶紧出来迎接。

    刘涣把应酬的事情交给了刘三,并特意吩咐了,要是见到黑娃那狗东西,好好揍揍他。

    这也怪不得刘涣,黑娃这番真是不讲义气了,大喜的日子都不现身。

    打开层层红纸,刘涣却见表面的有一封信,正是那陆九渊亲笔所写。

    大体内容是说恭贺他刘涣得了秀才,如此有了应试科举的资本,来年乡试之时,便是“一伙人了”……这话看似有些祝福的味道,但总觉得让人不爽,字里行间充满了挑衅。

    至于其他的都是屁话了,说什么会在近日来鹅湖山赏春,要请刘涣不吝推迟,做个导游……

    “赏春赏春、我看他陆九渊是嚎春吧?”他在心底嘀咕。

    李婶跑来一看,道:“哟,涣哥儿,这陆九渊是何人啊,出手大方呢,你看送的都是上好的布匹。”

    “婶子若是喜欢,随便挑些去就是了,我也用不着的。”

    “哟,那可不好,平日间受你恩惠实在太多,怎地好意思再要你的‘贺礼’……”

    “婶子说的哪里话,我看这布匹你且拿去吧,权当是为我做一身衣服,其余的就凭你处置了……”

    “不好不好……”李婶只是推迟,但最后还是接下了。

    刘涣看了陆九渊的信,再也没了喝酒的心思。

    “你陆九渊算什么东西,个人的名声是个人自己挣来的,你不爽便要嫉妒,嫉妒也就罢了,你字里行间的冷嘲热讽,举些什么‘大未必佳’的例子……哼,你不来鹅湖山倒好,你若来了,老子定好生收拾你一番……”刘涣越想越气愤,大好的心情尽被陆九渊一纸书信扰乱……

    可细想开来也是,貌似他陆九渊也是个苦逼的人呢,三十多岁了,连个进士都考不上……

    犹记得他以前曾参加过两次乡试,都不曾中举。第三次倒是成功的,但是在乾道八年,距离现时还有一年时间。

    是想,一个意气风发,喜欢以文会友,心怀家国天下的人,却总是在科举上没有建树,他如何不急。

    而今与刘涣书信往来,却总是觉得刘涣在对他打马虎眼,除了写一些诗词给他,出一些刁钻算术难为他以外,剩下全是溜须拍马的恭敬废话……

    陆九渊是何等认真严谨之人,长期接刘涣这等书信,难免心中不爽。今朝又闻那小子接圣旨、得秀才,名声一躁,综合各方因素,故而写信讽刺刘欢一般。

    人的名,树的影,风一吹,便就摇曳起来。最好不要风大,风太大,就会把树折断的……

    宦海沉浮,没见过吃过猪肉,却见多了猪跑。刘涣很清楚“急流勇退”的道理,不过区区一介小秀才,万万不得招摇过市,否则是要吃大亏的。

    在这看似安逸的时局之中,谁也不清楚,到底明日睁眼之时,看到的是惊喜还是意外?

    黑夜给了他一双黑色的眼睛,他却拿来翻白眼……因为他醉了,被刘三灌醉、被七大姑八大姨的男人们灌醉。

    打麻将输了钱,玩纸牌又输了钱,好不容易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也全被吐了出来。吐得昏天暗地,不省人事,睁着一对白眼哀嚎,要死了一般……

    翌日。

    他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觉得很不对劲。放眼一看,才见得床上枕边,放满了荠菜,凌乱的衣物中又有荠菜花、桐花……

    他不明所以,跑去问张老头。老头一边喝粥,一边拿了两个刘涣给他做成的“文玩核桃”,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但重要的信息只有一句,便是说,“今日是三月三”。

    “三月三,什么三月三?”刘涣还在纳闷之际,就被丫头跑来拉走了。

    “涣哥涣哥,你难得回来一趟,今日是三月三呢,走走走,我们登山去,我已想好了要写一首诗呢……”

    原来,今日夏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刘涣依稀记得,论语中讲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上巳节的情形。

    他还来了兴致呢,一时间想着曲水流觞、禊饮踏青、侍奉香火、修禊事也的美事。

    有丫头在旁边,不会寂寞;有桃花可以看,更是美哉美哉了……

    其实何止是他刘涣高兴,在当时,这等春季的节日,便是许多达官贵人、王侯将相、骚客文人,也是欢喜的不得了。

    殊不知而今行在临安府,那可是更加非凡。却见士庶烧香,纷集殿庭。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

    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贵家士庶,亦设醮祈恩。贫者酌水献花。

    正有“梦梁录”所谓:“杭城事圣之虔,他郡所无也”。

    但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方式,刘涣带着丫头,又叫了历城八兄弟,缓缓登上了鹅湖山。

    “涣哥你看,虚相大师在带领一众弟子诵经呢,他们念的都是什么内容?”

    “还能有什么内容,不过是些他们也听不懂的鬼话。丫头你不知道的,这佛经最开始是从番外传进来的,当时写的都是梵文,也不晓得我大汉民族有没有翻译错了。”

    “错不了的,以往那么多圣贤之人,怎会错了。”

    “你咋知道不会错,当时翻译,你又没有在一旁。”

    “那当时翻译之时,莫非你涣哥儿就在一旁了?即是如此,你又如何敢说是翻译错的?”

    “额……这个问题嘛,依我看来,也不是啥原则性的问题,何必较真呢?”

    “怎能不较真,不是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么?”

    “丫头,有时候啊,人的话太多了,也不好,容易伤到旁边的人。”

    “嘻嘻……你一说不过人家,就打马虎眼。按黑娃的话来说,你好贱呢!”

    刘涣直接被征服,不再和她多说,按这些时日以来的观察,他觉得自己不是那能够驾驭住丫头的主……

    历城八兄弟只是默不作声,却时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包括山形山势、地里水文、往来人员、风的动向、天气的脸色、还有平常草木的位置及其他……也怪不得他们发神经,这是刘涣传给人家的“侦查手段”,而今众人勤练不怠,早已养成了习惯。

    对他们军旅之人而言,什么上巳节、花朝节,都是苍白而无力的,他们的心中,早已养成了那股子冷漠和严肃的气质。诚然,好的军人,也应该是这个气质才对头。

    “涣哥,你看刘三大哥他们,一路上话也不说,像些木头呢……”

    “他们是木头,你却是苍蝇,这一静一动,刚好给鹅湖山的春色渲染了情调……”

    “你敢说我是苍蝇,那你便是粪便,否则就是发酵的肮脏之物。否则我这只苍蝇又怎会在你的身旁转悠?”

    “丫头,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

    “我的小伙伴,你何必惊讶?姐姐和你开个玩笑罢了。”

    “哎”……刘涣长叹一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唯有春风里的桃花味,飘荡在山林之间。鹅湖山早已成了一群疯子的地盘,连那嫣然春日,也觉得今年和往年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