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四回 集结,误会酿成的怒火!
    那么,公孙康为什么会知道炮灰团的可怕,以至于如此愤怒呢?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孙康与曹操之间凄美的故事,咱们细细说起。话说公孙康小时候与曹操是同班同学,又是同桌,众所周知,曹操小时候是个跟袁绍等纨绔子弟鬼混的小流|氓,总是喜欢欺负善良老实的公孙康,整天掐他鼻子捏他脸,踹他屁股绊他腿,公孙康胖乎乎的脸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衣服也总是带着血迹和鞋印。而公孙康自小就是把自己当作佛祖来修行的,已经达到了形似神也似的境界,所以一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地保持着弥勒佛的笑容,仿佛已经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了似的。

    可是他毕竟还是个人,忍耐终归是有个限度的,而曹操使起坏来又总是得寸进尺,简直是蹬鼻子上脸。毕业后虽然不是同桌了,他们也一起就职于大汉朝廷,经常见面是难免的。而每次见面,曹操都会坏笑着把他好一顿折磨。就这么过了十几年,在他们都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男人后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公孙康终于忍受不住曹操日复一日的蹂|躏了,在再一次鼻青眼肿地行完事后,公孙康整理着衣带,轻轻地骂了曹操一句“你真讨厌!”。前文提过曹操是很记仇的人,报复的时候又必然变本加厉,听了公孙康的这句话,就好像自己养了多年的宠物狗居然敢突然转身咬向自己的感觉,于是不觉大怒,二人便翻脸了。

    公孙康毕业之后,他老爹公孙度已经在辽东打下了这片基业,要让他继承,可是他不想要。他自己似乎也清楚,辽东那穷地方又偏又远,根本没人来旅游,也没人来打仗,甚至朝廷都懒得派人来收税,可以说一点商机都没有,一点刺激都没有。再加上百姓文化水平普遍很低,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自然经济也不发达。谁愿意去那么个破地方发展?如何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时的公孙康同袁绍曹操一样,长大后就一直在中原打拼,凭借着自己弥勒佛般的觉悟、宽容与魅力,也算混得不错,小有成绩。与曹操翻脸后,怒气冲天地立马拿出自己打拼的全部家当,意欲报这二十年来的被辱之仇。

    可是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展现出自己出色的才能,名声在外、势力做大了,不是公孙康所能比的。所以他就与当年的刘备一样,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挫折,没错,见到了炮灰团并亲身领教了一番。虽然说此一时彼一时,那会的炮灰团尚在幼年阶段,但是于大已经成为首领,威力已是不可小觑。双方只是刚列好阵形,骂战还没开始呢,于大仅仅一声吼,就看见公孙康身边的爱将夏侯节被吼得肝胆俱裂,跌下马来吐血而死。

    之后发生的那些事情,完全如刘备遭遇的如出一辙,更不多述。这一仗让公孙康的资产赔了个精光,士兵也投降曹操了多数,他狼狈不堪地逃窜回了辽东,老老实实接过了老爹的衣钵,死也不出来了。因为路途遥远,中间还有个找事的袁绍,曹操就念在同窗旧情上,没有穷追不舍,暂且饶了他一命。

    从那时开始,炮灰团的可怕就深深烙印在了公孙康的脑海里,让他再也忘不掉,欲罢不能。怀着这种深深的恐惧,他在中原地区安插了大量奸细不停地打探消息,当听说炮灰团逐渐成熟壮大时,他日夜提心吊胆坐卧不安,生怕哪天曹操真为了旧账而打过来找他麻烦,他辽东的一亩三分地也保不住了,可还了得?

    所以,他以及他的众手下们早就有归顺曹操的意思了。只不过当年毕竟公然与曹操叫板过的,现在突然投降,面子上挂不住,对自己的社会舆论影响也不太好,就一直把这事拖着,扭扭捏捏下不了决心,迟迟没有进行,把手下们急得团团转,可是又不敢劝谏。正因为如此,每当有团伙拉他下海,让他投资对抗炮灰团时,他都会像这样暴跳如雷,杀死这些人以表明自己不与炮灰团作对的立场,手段暴力血腥,与弥勒佛判若两人。

    唉,袁熙袁尚可不知道弥勒佛也会有如此不堪回首的往事,上来就直接这么说,无异于老虎头上搔痒,纯粹自杀嘛,可惜可叹。

    不过另一方面,曹操虽然没有去追杀公孙康,却早就觊觎公孙康辽东的领土了,虽然那里偏远荒芜,但好得是咱大汉的土地,想要统一全国,那里的版图必不可少,何况公孙康又是那么好欺负!但是之前有个袁绍在前面作梗,辽东的事就搁下了。灭掉袁绍后,曹操本来是迫不及待地就要突袭辽东的,只不过炮灰团疲惫不堪,众谋士又献计让他静观其变,自己也觉得有理,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修养生息,开始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公孙康带着二袁的首级来降了。

    曹操是清楚公孙康的心理的,他这么久了还是按兵不动,在辽东闷声不响,不仅不跟那些公然与炮灰团作对的团伙合作,还杀了不少那样的人,肯定早有降意!所以公孙康想着投降,曹操也知道公孙康想降,可以说,这是件郎有情妾有意的美事。但是遗憾的是他俩却少了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搞得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都在等着对方先敞开心扉,就这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等越失去耐心、越恼怒起来,他俩之间的误会也就越来越深。

    结果到了如今,曹操听说公孙康杀了二袁的时候,已经过了好多年的时间,谁都知道,等一个人这么久,不容易啊,曹操想捏公孙康的胖脸而忍耐了这么多年却不可得,本来是焦急,后来是不满,现在可想而知本就有几分痞气的他的心情已经是多么愤怒与怨恨!

    更气人的是,你公孙康以前可能没有契机来投降,也就罢了,原谅你;可是现在已经如谋士们预言的那样,你杀了二袁,完全有理由、有底气来降了,我曹操也可以感激地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大呼“欢迎回家”,可是你没有!还是没有!!还是躲在了辽东没啥表示!!

    因此曹操终于怒不可遏,是可忍孰不可忍?便下令火速召集炮灰团回来,整军一举踩烂辽东!

    这时离曹操下令让炮灰团开始放假,已经过了好多年时间,端的是白驹过隙,令人感叹。那么这几年大家都在干嘛,日子都过得如何呢?

    袁熙袁尚不必多说了,悠然地向着辽东的人生终点前进着、玩耍着;小皇帝抓了这么多年贼,终于连金内|裤也被偷走了,丢失了全世界仅有的一套皇服,只能山寨了一身假冒伪劣产品权且穿着;天下所剩无几的豪杰们研究了这么久炮灰团,一致认为逃跑是对付他们的最佳选择;齐运至今不知所踪,也不晓得他那呆笨的脑袋里到底有没有在想结婚的事还是别的啥;炮灰团众人玩遍了天下名胜,吃遍了世界美食,游遍了祖国山河,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还是那么幸福;倒是黄唤比较认真,在这几年里为炮灰团精心设计了完整的职位阶层,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从最低级的炮灰到百夫长、千夫长、总管、将军等细细划分,彼此的薪金待遇也有了差别,完全杜绝了那些混吃混喝的家伙的存在。炮灰团自此内部有了竞争,后来许多有才能的高手也因为这个职位的设置而不断晋升,从而展露头角,在多次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在历史、在这小说里留下了自己的英名。

    黄唤把这份方案献给曹操决策的时候,曹操看了,立刻暂时忘记了对公孙康的愤怒,不禁拍案叫绝,觉得这份方案相当了得,以普通军队的官职为样本,又结合炮灰团独特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于是当众准许这份方案的实行,同时大大地口头表扬了黄唤,对炮灰团比齐运这个主将上心的多啊!——话说回来,炮灰团都集合完毕了,齐运这家伙跑哪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