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人的智慧往往是长时间的,不是一种短期效应,因此一时间还爆发不出来。
而且太平军的北伐势头很猛,他们的軍队渡江之后,很快就打垮了江北清军。
汪海洋部在李秀成派遣的重炮部队的支援下,很快就拿下了海门和通州两座城市,左宗棠的楚军集团看似不堪一击,不断的向西边的扬州退守。
而杨辅清的軍队,也歼灭了和州和无为州的八旗、绿营,向巢县方向进发。
曾国藩在安庆似乎鞭长莫及,一时间也没有什么举动,湘军主力曾国荃部依然驻扎在安庆一步不动。
那些过去谩骂曾国藩的清流继续谩骂曾国藩,不过从过去的对洋人姑息养奸变成了对太平军的畏敌如虎,可是他们的骂声中,怎么看都夹杂着一股恐惧的口气。
太平军的北伐从6月开始,只能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而且他们是水路配合。汪海洋沿江前进,打下瓜洲之后,李秀成麾下水师马上在瓜洲建筑水营,接济汪海洋各种补给。杨辅清打下无为州之后,李秀成也在裕溪镇开辟了港口通过新裕河可以直通巢湖,给进攻巢县的杨辅清部保证了后期给养问题。
在北伐顺利的情况下,太平天国内部没有爆发任何冲突。
反倒是满清内部人心惶惶,他们这几年就没过过好日子,天津教案不说,太平天国占据了南方财赋重地,西北的回疆也是战乱频频,阿古柏已经趁乱占据了库车之外的整个回疆,而沙俄趁机还攫取了伊犁,沙俄的入侵,更是让清廷感到压力重重。
朝堂上的愤青们,整天除了叫嚷要西征,就是叫嚷南征,当然还有骂曾国藩,除此之外他们拿不出任何好办法,唯一的好办法还是勒令曾国藩即刻渡江作战。
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之中,倒也有一些做实事的人,比如李鸿章,他就任直隶总督两年来,在大沽口一带修建了完善的要塞群,自夸已经不用惧怕洋人的舰队。
还有就是奕欣等满人中的开明权贵,他们开始组建新的八旗兵了。从各旗中挑选青壮旗丁,编组新军,统领正是从广東回到北亰的八旗副都统富珠哩。
富珠哩刚刚回到北亰不久,其实就被下了大狱,罪名是他在明军攻城的时候,帮助明军劝降。很多因为投降而保住一命的满人官兵,不但在这时候不解救富珠哩,反而落井下石,大言不惭的表示,要不是受了富珠哩的蛊惑,有他们爷们守着北亰城,就是一百万伪明的逆贼也休想打进四九城,他们将丢失城池的罪责全都推给了富珠哩。却浑然忘记了,明军进城之后,是富珠哩带着从广州跟来的八旗兵,穿着明军的军装,守在一家家满人权贵的门前,防备有乱兵进入这些府邸劫掠。
但奕欣是一个聪明人,他调查清楚之后,不但释放了富珠哩,反而委以重任,给他加官进爵,让他从满人中挑选出一万人,购买洋枪大炮编练新军。
只可惜这些八旗大爷,走步训练是没有问题,可一下了操就吆五喝六的不是去喝酒,就是去打牌,富珠哩想约束他们,还被他们拿出红带子、黄带子的资历训斥。富珠哩是从广州逃回来的,他根本就不敢招惹这些在北京根深蒂固的八旗二代们,而且能送到他军中吃粮的这些旗丁,无一不是通过各种过硬的后门进来的,他们背后的力量更是他一个在广州居住了几代人的广州旗人能股得罪的起的。最后只能走一步是一步,让他带这些人上战场,去跟武装到牙齿的明军搏斗,他知道那只是送死。
旗人自己烂透了,就只能靠汉臣武装,可汉臣总让人不放心,不是他们做出了什么不适当的举动,而是一种两百多年来对汉人的防范心理使然,汉人又何尝信任过满人?
慈禧时不时的除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哭诉两声外,也只能跟奕欣一起,使用权谋让这些汉臣无法拧成一股绳罢了。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沉得住气的人,他过去在安庆一待就是几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亰他不动,皇帝跑到了承德他也不动,李秀成跟陈玉成进攻武汉他同样不动,这次李秀成北伐,他依然不动。
他不动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动。
这几年曾国藩在安庆也没闲着,他模仿自己参观过好几次的大明兵工厂样式,让容闳雇佣了两百多个美国人,在安庆修建了庞大的兵工厂,安庆军械所比历史上还要宏大,已经能够生产从蒸汽船到线膛枪在内的大部分武器装备。
只可惜他们生产的蒸汽船都是木质结构,线膛枪也是前装枪,在技术上已经比大明兵工厂落后了一代。而且还无法生产线膛大炮。蒸汽船的大马力蒸汽机,依然要使用进口,不是从美国进口,就是从大明进口,只有500吨一下的船用蒸汽机能够自产,而生产这些小型蒸汽机的钢铁,还是从大明进口的。
即便是这样,曾国发打造的军事工业,也已经远远超过只能修理步枪的太平天国的军事工业了。
可曾国藩没想到太平天国竟然会向大明购买铁甲舰,更没想到的是,这种军国利器大明进入真的肯卖,两个没想到让湘军顷刻间丢失了制江权。
在丢失了制江权之后,湘军之后的战斗,就只能局限在陆地作战上。
刻在陆地上,曾国藩始终都没有作为。
7月,杨辅清包围了巢县,鲍超从三合镇回军支援,三次都没有打破太平军的包围圈。8月,汪海洋十万大军从瓜洲北上包围了扬州。同时分兵到仪征、**等处,开辟了大大的一块江北基地。显然对于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事情,汪海洋这些王爷十分用心。
对于太平军跟清军爆发的激战,大明第一时间就跟英法等国公使沟通过,大明宣布将在这次事件中保持中立,也希望各国保持中立态度,不要强行介入,以免使问题复杂化。英法两国纷纷表示,希望太平天国和满清的战争不要影响到两国在上海的正常贸易。
上次太平军进攻上海一役中,大明居中调停,为上海的中立做了保证,保证任何一方都不能让上海陷入战争之中,在必要的时候,大明将负责保护这座城市的安全,而英法则在战争期间要保持中立态度。
所以大明其实对山海英法军事力量的中立,负有监督和保护的义务,为了让两国不趁机介入,大明派遣了两艘万吨级铁甲舰在内的一只十艘大型军舰组成的舰队,北上上海,驻扎外滩对岸的陆家嘴一带。
为了让大明隔开洋人跟上海县之间的联系,李秀成大方的将浦东很大一片土地租借给了大明,正对外滩的陆家嘴就被大明海军选中,建设在上海的海军基地。看得出来,李秀成对洋人能否保持中立态度,也十分的重视。虽然他不在乎跟洋人打仗,但是他一直都有一个观念,认为洋人在水上很厉害,即便大明都要让他们三分。
在大明铁甲舰和披甲木舰组成的混合舰队的监督下,洋人真的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控制,只有英国派遣了一艘蒸汽船在长江上巡航,保护往来船只的安全。法国舰队更是直接趴窝在外滩上,他们连租界都失去之后,在上海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基地,法国商人也大多进入英美公共租界做生意,老实说,他们介入战争的兴趣本身就不大。大明主要是防备法国人借机找回过去失去的利益。
但法国人没有在上海闹事,他们却选择了在大明的南方,在越南闹事。
9月份,长江一带的激战持续不断的时候,法国向越南提出允许他们在红河上自由通航的要求,被越南朝廷拒绝,法国就让商人让·杜布依雇佣人员私自进入红河,试图寻找到一条通往中国云南的通道。
让·杜布依所带的人在红河上,被越南政府炮击,导致多人受伤之后,法国殖民政府打着调停的幌子,派弗朗西斯·加尼尔将军带舰队前往北方,调停当然只是一个名义,这个弗朗西斯·加尼尔本人正是西方所谓的红河航道的发现者。
1866年他组建了一个庞大的调查团,从湄公河流域一直率队深入中国的云南、四川,再沿长江至汉口,于1868年6月到达上海。经过两年勘察,他向殖民政府呈交报告,证明湄公河不适于通航,并指出滇越的贸易的通道应为红河。
他因此次勘察所作贡献,在1870年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金质奖章,同时他的报告也引起了法国人对红河的兴趣。要不是随后爆发了普法战争,可能法国在红河的扩张早就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弗朗西斯·加尼尔,正是中国历史书中的安邺,后来被刘永福带领的黑旗军打死在桂越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