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章一三三 回国
    而在如何把这封信送达李君度面前上,李君华耍了一个心眼,因为他知道,如论自己的姿态如何放的低,无论自己的语言如何恳切,他的话都会被长兄视为假惺惺、假仁义,毕竟,当年争夺皇位这件事是长兄一生都走不出的漩涡。
    所以,这封信没有走两国皇室之间的密件渠道,这个渠道其实早早建立,是两国皇室之间私人信件的来往,当然,建立这些年来,只有李君度与帝国境内父母之间来往,这兄弟二人从未通讯过。
    李君华命令安全局的人按照外交渠道的流程,把这封信送达帝国驻阿格拉的大使馆,是外交邮件里面装皇帝私信,这样帝国驻印度大使在拿到之后肯定不敢拆看,但也会担心送回国内而耽误行程,因此一定会找裕王这位皇帝的亲兄弟解决这个麻烦。
    李君华对自己的弟弟实在是太了解,李君威这个家伙素来对别人的隐私好奇,当年李君华尚未婚配,北伐漠北时去军前效力,与身在京城的未来皇后之间有书信往来,但凡经过了李君威的手,无一例外都是要被他偷看的。
    与长兄从未有私人书信联络的李君华,忽然在印度政变之后给长兄去了一封书信,仅仅是这一点,都足够李君威打开了,更不要说,里面的内容肯定涉及到李君威。
    只要让李君威看到了写给李君度的信,那一切就好办了。
    如何顺利让长兄接受自己的安排,李君华不知道该如何做,但他知道,只要按照这个流程到了李君威手里,凭借弟弟的聪明才智,肯定就能解决了。
    事实正如李君华料想的那样,李君威看到书信之中,感觉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从来不惧怕国内有人故意整自己,因为他向来把报复政敌当成自己在国内的主要事务,并非他有这个爱好,而是李君威认为这是他与二哥李君华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李君威的眼里,二哥李君华实在过于正直了,这个以君子德行约束自己的皇帝实在是有些迂腐,有些时候,他愿意用一些非常的手段替兄长解决一些人一些事。
    但是这一次有些不同,这一次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了,隐隐有结党之势,已经不是快刀斩乱麻可以解决的了。
    李君威也耍了一个小手段,他故意把信带去了太子宫,故意让负责洒扫的奴隶看到,李君威清楚的知道,这些人之中肯定有长兄的眼线,未必是监视自己,而是监视身为太子的李昭圭的。而这些人确实看到了书信,抄录了一份送到了李君度面前,彻底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君度这个时候也已经知道李君威在国内遭遇的舆论指责,他没有管是因为这符合他的目的,或许可以逼迫弟弟留下来,但是看到这书信,李君度就知道,自己的打算又落空了。
    为了保住裕王,李君华甚至会央求自己帮忙,那么已经说明了两点。
    李君华绝对不会让弟弟君威留在印度的。
    李君华会不顾一切的为李君威在印度所做的一切开脱,或许会做一些非常之事。
    在李君度看来,身为一个皇帝,解决下面的纠纷太简单了,杀几个领头闹事的就可以。既然裕王离开已经不可避免,李君度可不想让李君华当这个好人,于是立刻让李君威进宫,帮助弟弟解决来自国内的指摘。
    李君度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通商,另外一个就是和平外交。
    在印度斯坦帝国建立之后,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完全垄断在了后族手中,为了加强管理,整个帝国只有第乌一个通商口岸,而为了让李君威有所交代,李君度把通商口岸增加到了四个,但新增的三个全部都是殖民者曾经的殖民地。但这仍然弥足珍贵,有助于开启工业革命的帝国在印度的贸易扩张。
    而和平外交则并非与帝国之间,两国的外交从来都是若即若离的,李君度并不准备改变这些。所谓和平外交是接受帝国裕王殿下的外交斡旋,与一直敌对的莫卧儿王朝等次大陆上的敌人达成和平协议。
    虽然这些功劳安在李君威身上,但是仍然符合印度的利益。李君度的放开通商,是以引进帝国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而和平外交也在印度经历一次内乱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当然,这都是作为李君威‘实际取得的外交成果’对国内展现,诸如印度准备彻底开放、要与帝国联合征服波斯等谣言也有意的被推出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是谣言,但都是可以在报纸上大标题报道的东西,因此会让裕王的印度之行显的更有成效。
    虽然两个哥哥斗智斗勇,各显神通,但李君威是实实在在得利的,原本前去印度只是一个意外,但却没想到为他这几年的海外行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既然裕王的印度之行取得了如此丰厚的成果,于国有大利,那么一些舆论上的指责就不攻自破了。一直以来,实行包容政策的皇帝也下令严查,着实抓了一大批人,而这也是给裕王的交代。
    你看,有人骂你,我替你报仇了,那你回来就不能反攻倒算了吧。
    “怎么只有你,皇上怎么没有来接我?”李君威看到码头上只有诚王林君弘,不解的问道。
    林君弘自然不会把裕王的这种话当成什么大不敬,毕竟这说的是兄弟之间的事。“病了,这两日尤其难受,下不来床。”林君弘无奈说道。
    “怎么回事?”李君威皱起眉头。
    李家兄弟三人,老大南征北战几十年,不像是长寿的样子,李君威也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外奔波太多,身体不甚康健。唯有二哥李君华,在国内养尊处优,平日养生惜福,既不吃丹药,信长生,也没有贪杯好色那种不良嗜好。就算平日里太过忙碌,但他当皇帝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从未出现病的下不来床这种事。
    “李昭稷惹事.......。”林君弘低声说了皇子之事,当日李昭稷烧伤同学的事终究还是没有瞒住皇帝。
    “原来是这样。”李君威听完,也颇为无奈,他并非表现出太多的情绪,这些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万不能听一家之言。
    林君弘说:“所以这次回来,别惹是生非了,皇上不好当呀。”
    李君威微微点头,他原本就没有立刻报复的念头。二人坐上马车,一路说着闲话,林君弘想起一件事:“对了老三,有一件事你要失望了。”
    “直说无妨。”
    “听说你在欧洲时,答应英国的那个牛顿爵士,他若来帝国,保他进科学院,并且答应了很高的待遇?”林君弘主动问道。
    李君威并不否认这件事,毕竟他少年时候就听父亲提到过牛顿,在后世那都是教科书上的人物,当年父亲李明勋对其念念不忘,怎么也都能配得上自己答应的那些待遇。
    林君弘说:“这件事不好办了。半个月前,澹台从里斯本发来消息,说牛顿真的要到帝国来,请求政治避难。问我们这边,你答应的那些条件还作数吗?”
    李君威讶异,因为牛顿几次表示了坚决不来的。而林君弘把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原来是英国的内战已经越来越血腥,牛顿原本并不是威廉三世时代的大人物,但却仍然遭到了詹姆斯二世的报复和清算,早已身无分文。
    而内战不断,对牛顿这样的人来说,英国已经乱到了‘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地步。想要活着,想要继续自己的梦想,他就要离开英国。虽然牛顿可以像英国很多人那样,逃亡尼德兰等新教国家,但这些国家可给不了李君威答应的那些待遇。
    因此在逃到阿姆斯特丹,暂时安置下来之后,牛顿立刻通过帝国驻尼德兰使馆,询问这边的消息。
    “既然这家伙山穷水尽,那就让他来呗。”李君威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来没关系,给钱也可以,关键是你答应他入帝国科学院,这几乎不可能。为此我特意问了问科学院那边,给出的答案就是不行。”林君弘说。
    李君威倒是不明白了:“有什么不行啊,让皇兄给一道圣旨不就行了。”
    “你外出多年,规矩早就改了,现在的进入科学院,不是一道圣旨就能办到的。要得到科学院三名以上院士的推荐,如果有三名以上反对,就要投票表决。这是皇上亲自改的规矩,说科学的事让科学家们决定,他这个二把刀,只要给钱就足够了。”林君弘说道。
    无论是帝国皇室还是帝国政府,对科学发展的热情都比较高,在经费支持上也一向大方,而帝国无论是国立大学还是科学院类似的研究机构,都不缺钱。因为在李明勋时代,就未雨绸缪,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帝国很少有的地主,申京、槟城等大城市建立的时候,帝国皇帝就把很多好的地段送给这些机构,因此城市越发展,地皮越值钱,这些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科学机构仅仅靠租金就能得到大批资金。
    李君威直接说:“那就找人推荐呀,大不了我资助几个项目就是了。”
    “要是你这招管用,我还专门和你说这个事吗?我自己就解决了,还来烦你吗?”林君弘说。李君威一想也是,林君弘是执掌帝国元老院,办事比他还方便。
    李君威问:“那是为什么?”
    林君弘无奈说道:“说白了吧,帝国科学院那帮子大牛,瞧不上牛顿了。
    老三,这不是咱们小时候了,听到一个万有引力,就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帝国建立三十一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帝国的科学家们已经让我们在科学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沿,牛顿那些成就过于基础,已经不能和科学院的那群大牛比肩。
    别说进科学院,牛顿爵士估计连帝国大学里的物理课都未必能完全听懂。
    原本我想着,牛顿爵士的三大定律,怎么着也算是基础科学,帝国科学界今日所得,都是站在人家肩膀上探索所得。仅此一点也能说服那些院士们接纳牛顿。”
    “是啊,就这么办吧。”李君威觉得不错。
    “是,我就是这么办的。可是科学院的那帮子不知道从何得知牛顿痴迷炼金术的事,立刻就不愿意了。
    而牛顿的一些著作和主动与帝国科学院之见的书信往来也被翻出来了,这个家伙依旧是个基督徒,字里行间还充斥着对上帝的偏信,有时候还会用上帝来解释科学问题。
    这在科学院的那群大牛面前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违背帝国的科学精神。”林君弘非常为难的解释。
    李明勋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他的这些思想不仅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们和身边的下一代,还传承给了帝国的科学界。
    而这个时代的欧洲,即便是被后世认为科学巨匠的人,对宗教的热情也比对科学的高。
    譬如牛顿,他不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神论者,因为他不认为上帝只提供第一推动,但牛顿认为,上帝在创世之后,需要是不是的出手维护世界的运转。而只要提上帝,就被帝国的科学界所不容。
    林君弘前去科学院的时候,希望缓和一下,看在牛顿为基础科学做出贡献的份上,为其申请荣誉院士的称号。但依旧被驳斥了,甚至有人说,宁愿给予一位帝国的小学数学老师荣誉院士,也不会把这种称号给予一个神棍。
    李君威闻言,只有摇头:“牛顿没错,科学院也没错。”
    “那这件事怎么解决?”林君弘说道。
    李君威直言:“我不可能为了一个牛顿而扼杀帝国的科学精神。既然科学院如此坚决,牛顿就不宜来帝国了,省的他说我出尔反尔,派人跟欧洲那边说一下,给他钱,让他在尼德兰搞他的炼金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