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零五章 左良玉和李岩的对峙
    美丽的女人,让方以智左右为难。
    只得又在忐忑中度过一天。
    ……
    寒冷已经席卷的北方的大地。
    虽说如此,北方的百姓们却享受到了难得的安宁,没有战乱,甚至连曾经横行的瘟疫也自然的消弭。
    崇祯十七年,不仅仅是历史的节点。
    也是气候人文的节点,在十七年以前,大明的土地多灾多难。
    天灾之中夹杂着人祸,将大明一步步推向深渊。
    而在十七年之后,却突然变了。
    曾经的灾害,自然的消失,干旱没了,瘟疫也没了。
    入关的鞑清简直运气好到爆炸,捡了漏般的进入中原。
    不过,在这里,就变成了朱慈朱慈登基为帝的大吉之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崇祯时期的灾害,在新皇登基后烟消云散。
    虽然气候的转好,和朱慈本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扛不住大臣们很多还是很迷信的,大臣们很迷信,下面的百姓更迷信了。
    灾害的消失,简直就像是老天在告诉大家,新皇帝才是真正让老天认可的天子。
    原本朱慈的威信,在北方的百姓中已经到了顶峰,现在又在这种不可质疑的事实下面。
    更没有人敢于质疑朱慈作为天子的合法性。
    当然,朱慈对于京城以及附近的州县,已经统治的十分牢固,所谓的天象只不过是在他统治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罢了。
    不过,还在冷宫里崇祯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在后宫里,听说了钦天监奏报的事实后。
    崇祯只能叹息……莫非大明那十几年的灾祸,真的是因为老天不喜欢他这个皇帝?
    凭什么啊?他哪里不好了啊!
    北方是平静的,只要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很快便会恢复战争的创伤。
    但南方,还并没有安稳。
    李岩和左良玉之间的战争,基本拉开了序幕。
    无论是李岩和左良玉都打着大明的旗号,将北京的朱慈奉为正统,李岩效忠北京,那是当然。
    但左良玉也搞这么一出,实在让人觉得可笑。
    当然李岩知道,左良玉这么做也只是为自己留后路罢了。
    关键还是在这一次战争的胜负。
    这一战可是大明的国运之战!
    若胜,平定左良玉的祸根,内部稳定了大明的形势,无论是继续打击伪顺,还是伪西,都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若败,南京落在左良玉手中,这之前的努力都将彻底白费。
    在兵力上,左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李岩依靠的是,南京那高到令人窒息的城墙。
    在左军行动之前,李岩已经做好了备战工作。
    从北边带来的兵力并不多,加上南京本地的守备力量,满打满算,不过四五万人。
    这四五万人,战斗力参差不齐。
    一部分是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的乡间兵练,还有一部分是南京京营那些不怎么靠谱的混蛋们。
    作战能力比较强的乃是从北京调来的三千皇卫营部曲,由黄得功统领,他们基本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思想和觉悟性比较高,能够活下来,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经配的上精兵的称号。
    这样的阵容,看起来只是马马虎虎,要是对方是鞑清的精锐,或许还真有的打。
    被干掉,被碾压都不足为奇。
    但是……左良玉,那也只能呵呵。
    “左良玉只是徒有虚名而已。”黄得功在战场上混了这么些年,对大明的许多将领的能力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周遇吉,曹文诏那样的人,才当的上名将的称号。
    左良玉……还真让黄得功看不上眼。
    首先我们列举一下,左良玉在成为总兵的这十几年里那些骄傲的战绩吧。
    好了,列举完了。
    所以说,当黄得功对左良玉表现的不屑,也是有事实根据的。“左良玉号称百万,实则二十万,而其部精锐,在朱仙镇一役损失殆尽,能战者不过二三万,其余不过乌合之众而已。”
    李岩也深表赞同,他曾经是李自成的人,和左良玉还是大眼瞪过小眼的。
    他们农民军已经算是乌合之众了,被明朝一些强势的将领以少打多追着揍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左良玉的乌合之众,比农民军还要乌一些。
    这样的废物,竟然能做到总兵官,其手下二十万大军,还真是不敢想象,简直就是大明的悲哀。
    “还不是多亏东林人的保举。”黄得功不屑道。
    左良玉是东林党的军事代言人,东林党首脑侯恂亲自py起来的大将,他能不能做大,和他有没有能力,关系不大。
    只要亲近东林党,一个废物,都能推上大将的宝座,仅此而已。
    “左良玉,要么不敢进敌,要么遇敌则退。但有胜者,若非虚报功劳,便是拾人残羹罢了,实在不足为惧。”黄得功说道。
    李岩也深以为然。
    这也是圣上在安排对左良玉的军事事务时,并没太过于重视,似乎只当做跳梁小丑一般。
    除了派来三千皇卫营的将士充当中坚力量外,连援军似乎也并没有准备。
    左良玉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也只是在数字上吓唬人而已,在某种程度上,左军的战争实力,比当初的二刘还要差上一线。
    但是,这并不代表李岩可以高枕无忧,随意的应对。
    在没有取得胜利前,李岩还是十分小心谨慎的。
    在左军抵达南京之前,不仅仅将兵力收缩起来,同时坚壁清野,储存好粮草,以防万一。
    九月中旬。
    左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南京而去。
    二十万大军,水路并进,看起来还真有些壮观。
    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只要能够干掉李岩,实际上也是给新朝廷一个下马威。
    当初因为自己实力强大,连崇祯都不敢动他,小皇帝竟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也必将后悔。
    拿下南京,然后顺理成章的接受朝廷的招抚,为自己能够继续拥兵自重赢得政治资本,保证自己的利益和性命,这就是左良玉的想法。
    芜湖和南京相距并不远,前后三百余里,前锋兵势即将抵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