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开疆拓土
    匈奴人大大小小的部落极多,四散分布在诺大的草原上,有时候几百人的部落都敢称名王。
    这些部落之中有许多因为规模小,位置偏僻而在汉军的征讨之中得以逃过一劫。
    可这也并不算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主力退回边墙之后,草原上的杂胡们就开始活跃起来。
    匈奴人灭亡带来的势力真空,让所有的野心家们都开始疯狂四处攻击,用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而那些漏网之鱼般的匈奴小部落,就成为了他们报复与吞并的首要目标。
    没有北逃远遁的匈奴部落,都遭受到了曾经的奴隶们的大肆报复。
    牛羊被抢走,女人孩子被掠夺,男人和老人们被屠灭。整个部落彻底灭亡。
    草原上的杂胡有许多,像是乌桓,鲜卑什么的。之前都是匈奴人的奴隶,被压制的非常厉害。现在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
    这种追逐草原新霸主的吞并战争,大概会持续个几十上百年,然后产生新一代的霸主出来。
    可草原上这个英雄那个英雄的,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开春之后,汉军居然又来了!
    这次汉军出兵的规模就要少的多,兵分几路也只有三四万的骑兵。
    不过虽然人少,可对付这些杂胡们却是已经足够了。
    而且残存的匈奴人部落也全都投靠了汉军,成为消灭杂胡们的铁杆帮凶。
    汉军的策略与部落不同,他们主要目标是为了抓人。
    抓女人是给大汉猛然多出来的那么多牛羊马匹做养殖员。而抓男人那就简单的多了,用来在大草原上修建众多横纵交汇的直道,以及修建城池。
    北方横跨万里的大草原,是华夏几千年都要头疼的地方。
    想要彻底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那就要牢牢掌控住这片草原。
    历史书早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王霄,那些草原部落一个都靠不住,那就只能是依靠汉人迁徙,去填满草原才行。
    都说汉人种族天赋是种田,可说到放牧也是绝对不差。
    否则的话,那些三牲六畜的驯化,都是谁做到的?
    占据草原不但可以解决延续千年的战略威胁,还能为中原大地提供宝贵的食物供给。
    王霄可不想看到日后会出现大饥荒,出现吃树皮草根,吃什么观音土的事情来。
    所以他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偌大的草原给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片巨大的草原上的形式,概括下来就是一个字,乱。
    各个部落互相仇视厮杀,互相之间杀来杀去的全都是血海深仇。
    为了争取作为裁判的汉军的支持,还有从走私商人那里得到兵器甲胄各种物资等等。
    草原上的部落们都把自己的俘虏卖给大汉,然后换来武器装备又去打下一个部落,想要抓更多的人。
    这样子年头打到年尾的,外加人口持续不断的流失,草原上能有多少人这么损失下去啊。
    而且汉军还在其中不断挑事儿,今天支持这个,明天支持那个的。而且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派出大队骑兵集团,去大草原上不分身份的进行大扫荡。
    几年的功夫下来,草原上几乎没什么人了。
    除了那些死去的之外,大部分的草原男女都被送进了边墙之中。
    女的去众多百姓之家里放牧,而男丁则是在无休止的干活。
    修建道路,梳理河道,修建城池等等。
    草原上沿着直道与河流,也出现了不少的城池。
    虽然这些用土坯而不是石头构建的城池防御力不高,同时面积也不大。
    可在大草原上来说,那就是比曾经的王庭还要牛逼普拉斯的地方。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匈奴大单于,住的地方也都只是一下雨就会臭气熏天的牛皮帐篷。
    虽然这些小城池面积不大,最多只能容纳几千上万的人口。可里面都是真正的房子,不是那种下雨天会被熏死的帐篷。
    这种定居生活,相比起逐水草而居住的部落生活来说,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然而实际上在王霄看来,这些所谓的城池不过是一些定居点罢了。
    好在草原上的科技太落后,而且人也快都没了,这些定居点不断的增加,可以有效帮助大汉永远掌控这里。
    王霄以直道为骨骼血脉,以各处定居点为支撑,从而将大草原牢牢掌握在手里。
    这其中,从边墙出发,一直延伸到遥远北海的直道,就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渡过北海再向北的话,那就是无边无际的针叶林了。
    别说汉家子弟,就算是那些标榜为能够受得了苦寒的匈奴人,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在那些无边无际的针叶林里生活。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来说,没有那种生存条件。
    所以直道的最北端,就是修建到了北海岸边。
    之后汉人们在这里,沿着北海岸边修建了一连串珍珠项链般的城池。
    有了足够的人和城池,才算是真正的把这里纳入囊中。
    这几年下来,草原上的人口比例也是出现了重大变化。
    大量部落的人口因为互相残杀而消失,更多的人被融入了汉地或者是在工地上劳作。
    现在大草原上反倒是曾经的那些牧民们很难找到,因为被看到的话就会被抓走。
    王霄相信再这么坚持十年下去,茫茫大草原上,就将只剩下大汉的人。
    现在汉军已经不再每年春秋两季出兵扫荡草原了,修养了一段时间之后,王霄的目光终于是可以看向西域。
    此时对大汉威胁最大的北方,已经差不多算是安定下来了。以后就算是会有什么叛乱的,那也是汉家自己的事情。
    而东边的话,那都是茫茫大海。至于海上的那些岛屿,老实说以这个时代的生存条件来讲,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
    人活着需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生存,可在那些海岛上开荒的话,什么生活条件都没有。至于从陆地上用海船来送,疯了吧?
    而且陆地上还有大把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占据,把宝贵的人口送到海岛上去对抗饥荒,疾病,当地土著什么的。不是有毛病还能是什么。
    那些海岛上没什么大汉需要的东西,除了偶尔去抓土著回来修路修城池之外,什么金山银山的,王霄都不在乎。
    说白了金银不过是死物,是赋予了它们货币价值才有了价值。单纯只是为了得到金银而投入巨大的话,绝对不是一位英明天子要做的事情。
    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出海去东边海岛上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毕竟就算是大航海时代,也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口的大规模增加而出现。
    此时大汉虽然用各种方式鼓励生育,甚至王霄都公开宣布取消人头税了。可大汉的人口增长速度,依旧是赶不上开疆拓土的速度。
    也就是东北方向的黑土地上,才有了大规模移民的基础。
    虽然这里冬天超冷,可这里面积太大了,而且土地极为肥沃。伸手捏一把都能流油的那种,这样的地方当然是要大规模修路,然后沿着土迁徙百姓分土地了。
    南边的话,同样还是生活条件的问题。
    南边基本上都茂密的热带森林,以大汉的科技水平来说,大规模的移民过去同样的不现实。
    真要是移民过去的话,只能是在少数已经开垦出来的平原地区生活。
    想要开垦那边,必须要大规模的砍伐烧荒才行。
    除了东北方向之外,大汉真正能够打通,并且大规模移民的地方,只有西边。
    通过西域再向着西边进发,就是宽敞辽阔的两河流域(中亚)。
    从两河流域南下,就是堪称粮仓的印度。继续西进的话,既可以前往中东,乃至于抵达地中海。
    王霄为大汉安排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往西边走。
    与历史上一心只派遣大军去攻打,打完了就回来不同。王霄不怕耗费时间和人口财富,也要将完整的道路与大量的移民都给安排好之后才一步步的西进。
    打好了基础,才能真正的将那些土地纳入大汉的怀抱之中。
    时间来到元鼎年间,历史上原本早已经病逝的霍去病,因为从小修炼顶级武学,身强体壮的依旧是活蹦乱跳。
    他与卫青一起,再度率领大军从敦煌出发,分别出阳关与玉门关,沿着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进军。
    在西域都护府长史张骞的支援下,两支大军横扫南北两侧的大小国家与杂胡部落,基本上彻底消灭了西域的抵抗力量。
    战俘们都被送去修路,而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百姓们,则是进驻各地的城池与田地,正式在这里安家落户。
    彻底掌控西域的大胜消息传来,长安城内外锣鼓喧天,旌旗招展。
    百姓们都在为大汉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开拓了一块庞大的国土而欢呼雀跃。
    王霄乘势宣布,拆除长安城的城墙,以之前的长安城为内城,外面不再限制百姓们的居住与商业的发展。
    一时之间,长安城外的土地上,飞速建立起来无数的街道与房舍。
    这里是大汉的心脏,是全天下最为繁华之地。
    整个大汉之中,就没有不想搬到这里来居住的。
    长安城外的建设与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王霄则是来到了卫青的府上。
    此时卫青率军出征在外,家中主事的是平阳公主。
    当然了,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此时的平阳公主应该是冠以夫君卫青的汤沐之地的名号,应该是叫做长平公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