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三九二章 阮家没得选
    “派个人去告诉大司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他攻他的青州,我取我的陈留,日后以巨野为界,可莫要坏了同朝情谊。”杜英微笑着说道,“这件事余之前还不知道交给谁。
    但是通事馆最近北通河北、西入西域, 事情办得漂亮,你们也的确能胜任此职。”
    梁殊了然,杜英这既是要和桓温约定莫要攻伐、一致对付鲜卑人,也是在表明自己和桓温之间没有任何缓和余地了,一切公事公办,只等日后在战场上一较高下。
    否则杜英身边出自桓温或者朝廷派系的人有很多, 甚至还不乏有能够在桓温面前说上话的,又何至于让通事馆派人呢?
    “阮宁如何?”梁殊问。
    “他?”杜英皱了皱眉,这家伙当初心思不定, 一直不想留在关中,不情不愿的,以至于杜英只好把他架空了。
    “阮家,不比往昔了。”梁殊笑答。
    杜英先是错愕一下,旋即也反应过来。
    之前的阮家,的确是坚定的江左世家同党,这也得益于阮家和王谢各家代代不断的联姻,将阮家牢牢地绑在了王谢各家的战车上,即使是阮家现在已经萧条落败,也没有人敢小觑阮家。
    这也使得阮家心甘情愿的站在王谢世家这边,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阮家的地位。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首先是阮宁留在关中,虽然是王羲之早年把他和王坦之、韩伯一起留下,本意是为了给关中添堵,但是现在王坦之和韩伯一个两个都变成了关中的人,这就导致阮宁就算是不想跟着关中走,也已经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除非阮宁能够在公开场合大骂关中, 直接宣布和关中断绝一切关系。
    可是阮宁又如何敢呢?
    所以不干他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已经是关中的人了,并且阮家在江左也被打上了关中的标签,洗刷不掉。
    与此同时,阮家目前和王谢各家最亲密的关系,就是阮家的长女嫁给了谢家的家主,谢奕。
    在不久之前,谢奕把阮夫人从建康府接到了京口,更是代表着谢家内部的正式分割,谢奕这一支显然是铁了心要投靠关中了。
    而倒霉的阮家无论是从上一代算还是从这一代算,都等于被切断了和王谢世家之间的联系,属于想要站向王谢世家那边都没得选,注定了只能和关中一起走。
    哪怕是阮家是世家制度的拥护者。
    这种无奈,现在也不只是出现在阮家身上,现在的江左世家,包括吴郡和青徐等地的世家,多多少少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只能跟着大家族同气连枝的二三流世家。
    对此, 杜英也不由得感慨一声:
    “他们所支持和拥护的制度, 现在反倒是成了迫使他们不得不反对这种制度的枷锁, 当真是造化弄人。”
    按照世家制度的一贯思想准则,全家上下同仇敌忾,那么某一个或者两个身居高位的人,其言行身份就已经足以代表整个家族的态度。
    在王谢世家们眼中,阮宁和阮夫人的身份地位,足以代表阮家,也就已经足够拒绝阮家加入到如今世家的圈子里。
    毕竟现在王谢世家内部也逐渐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在对待朝廷和大司马上是合作妥协还是坚决对抗,比如之前的乱局就已经暴露出来世家内部也存在诸多不可信任的,何家和蔡家这些平日里颇为低调的二流世家,这一次骤然站出来跟着司马昱走,的确打了乌衣巷各家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之现在世家已经开始面临如何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以维持世家几代基业的问题了,所以在如今王谢世家核心成员的范围上,自然有所紧缩。
    所以现在阮家根本就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追随关中。
    这就使得阮宁从原本的“不稳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值得信赖的人。
    还是在世家制度的推动下导致的。
    也不知道阮宁会作何感想。
    但梁殊却并没有一样轻松的笑出来,他无奈的说道:
    “这也是因为现在通事馆一样并没有那么多人可用的缘故。关中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势力,至少在地盘上来说是这般,所以······
    至少派遣出去的使者,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既能够据理力争,又能够尽人所能事,为关中争取所需。”
    简而言之,既能够上得了台面、不坠关中颜面,又得厚颜无耻、尽一切可能为关中谋取利益。
    显然关中本地的士子官吏们在这上面还远远不能说是擅长,反倒是喜欢纵玄论道的世家子弟们,更擅长这些。
    气场、文化,都足够,只要能够挺直腰杆子,一阵云山雾绕丢过来,对面十有八九已经晕了头,恍恍惚惚的就签了协议不说,可能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此次梁殊前往邺城,就是如此,其实到头来,大多数的渤海世家和鲜卑贵族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获得了原本应该平等获得的条件,反而为此而沾沾自喜。
    在现在通事馆实在找不到类似优秀人才的情况下,阮宁也算是梁殊推出的不得已的人选。
    斟酌了一下,杜英颔首:
    “就他吧,也算是给他一次机会。不过这也说明现在关中的人才培养还多有不足的地方,通事馆也应该和书院多加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让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梁殊愁眉苦脸:
    “属下的确也曾经和书院商议,但毕竟通事馆需要的人杂,多才多艺才好,所以属下和书院那边都很为难······”
    杜英笑道:
    “慢慢来吧,只要能够培养出来学贯中西的人才,日后终究会有大用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过程或许很缓慢,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应该开始,并且摸出来一些端倪了,这样才能最终在书院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
    比如现在西域方向就已经有所进展了吧?”
    梁殊点头:
    “如今已经和西域的不少商贾谈成了合作,但是西域诸国应当还在观望之中,意味不详,显然他们应当在等待着中原能够决出真正的霸主,至少都督在他们的心中,此时还不算够格。”
    杜英哂笑:
    “不过又是一群墙头草罢了,他们看上不上我,殊不知在我的心中,他们更是不过土鸡瓦狗尔,待到中原平定之后,王师出阳关以扫西域,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