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
    张献忠遗孀杨氏愿以改嫁顺监国为条件,换取大西奉表称臣消息传到已至安塞的陆四耳中时,陆四是哭笑不得。
    “果然年少有为者,不出房门媒婆便踏破门槛。你四爷爷我文成武德,武功盖世,又年轻俊杰,那杨氏倒是好眼光,也是好算计啊。嘿,你四爷爷我现在还真是癞蛤蟆...啊,不对,还真是块天鹅肉咧。”
    陆四扔下手中已经看到最后一章的《三国演义》如此与侄孙陆义良打趣道。
    义良最近识字用功,认得不下千余字,知道那最后一章的回目叫“降孙X三分归一统”。
    孙字后面那个是啥字,现在还是有些难度。
    “四爷爷,那张献忠的女将长得好看么?”义良关心重点问题,这要是个丑八怪,那四爷爷这身子可就亏了。
    “我哪知道,我又没见过。”
    陆四嘴里这么说,心里却肯定杨氏定是貌相极美的,要不然八大王也不会立她为后。
    陇西传来消息说这个杨氏是十八岁被张献忠“强聘”继而册立为后,算起来现在应该是二十二岁,年纪倒是同陆四差不多。
    杨氏也曾为张献忠生育一子,可惜此子被已存牺牲之志决意出川抗清的张献忠杀掉了。
    说来,也是个可怜女人。
    若是没有陆四,这个可怜女人是被她四个义子联合起来绞死的,罪名是“傲居诸将之上”。
    嘿,人家皇后不傲居你们四个义儿臣子之上,居哪里?
    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这四个好义子这件事干的相当不地道,你兵变就兵变,夺取就夺权,非要把一个空有虚名的“义母”给杀了,实在是有违人伦。
    不过嘛,现在杨氏的命运肯定不会那么惨了。
    自古太祖豪杰,不问妇人出身。
    对于杨氏的“非份”要求,陆四本人不置可否,即纳也行,不纳也行。
    纳的话,有道理。
    毕竟,自古以来战败一方的女眷多半是要躺在胜利者卧塌之上的,尤其是这种年轻的皇后。
    政治上,杨氏若入大顺后宫,则等于彻底将大西法统交出,对于稳定西营文武人心及对西北的治理是有极大好处的。
    陆四现在也是急于从西北抽身,故而对西北问题的指示就是速定。
    如何速定?
    当然是传檄而下。
    因此,杨氏的配合将加快西北大定的进程。
    而且,给自己再娶一个老婆,身为男人的陆四肯定不排斥。
    尴尬的是,杨氏的身份有点敏感。
    不是皇后这个身份,而是其辈份。
    张献忠生前同陆四的老丈人李自成那是称兄道弟,所以理论上陆四见着杨氏得叫声婶婶。
    这天下哪有侄子纳婶婶的道理。
    别的民族可以,汉族这边,有点说不过去。
    名义上的婶婶,也是婶婶。
    再者,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将名义上也是杨氏的义子,虽说艾、刘已降,但陆四总不能厚着脸皮给张献忠擦皮鞋,做人家四个大小伙的干老子吧。
    况孙、李尚在负隅顽抗,真要知道陆四成了他们的后干老子,东、西二府就算不为他们义父张献忠争口气,也得为他们自个争口气。
    难办。
    陆四棘手,拿不定主意,便问贾汉复、高一功、刘体纯等人的意思。
    贾汉复竟“噗嗤”一声笑道:“此监国私事,臣下不便进言。”
    “监国哪有私事可言,我看你贾胶侯是存心看我的笑话。”
    陆四笑骂一句,问高一功、刘体纯。这二人论辈份都是李自成、张献忠一辈的,因此二人的意见很重要。
    “兴国公怎么说?”
    刘体纯没有先说自己看法,而是问具体负责人李过的意思。
    “刘帅,兴国公的意思是监国许杨氏可以不为张献忠守节,那杨氏如今选择改嫁且指名改嫁监国,似乎没有问题。”
    贾汉复顿了顿,补充一句,“逻辑上没有问题。”
    “逻辑”是监国陆四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大致就是道理通不通的意思。
    李过其实也是含糊其辞,既没说可以,也没说不行,总之是把这皮球踢给了当事人。
    新任甘陕总督孟乔芳也是踢皮球,倒是陕西巡抚张国柱力谏监国速纳杨氏,“以为大局计”。
    刘体纯点了点头,又问:“西营那帮人怎么看此事?”
    “西营那边,”
    贾汉复摇了摇头,笑了笑道:“那帮人能有什么意见,便是有怕也不敢直言。”
    事实上艾能奇、刘文秀等西营将领听了皇后娘娘竟以改嫁大顺监国为奉表条件,一个个也是哭笑不得。
    恼火,怒不可遏倒真没有几人。
    艾能奇、刘文秀这两个比杨氏都大的义子,怎么可能对这个年纪小的义母真有什么母子之情。
    顶多一时之间觉得没法接受,但从各个角度再细想,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他二人反对也没有意思,都已经是大西的叛将、大顺的新臣了,哪还有资格说什么忠贞名节的事。
    再者,退一万步讲,人杨氏才二十二岁,没有理由叫人家就此当一辈子寡妇吧。
    其他人,如马元利、窦名望、王自奇等,则是纯当一乐。
    说白了,西营上下大多都是“泥腿子”,于什么封建伦礼并不看重,反而较为务实。
    虽然张献忠同李自成生前平辈而交,也称呼唤弟,但两人没有血缘,也没有八拜过,如此大顺陆监国客气一声叫杨氏婶婶,不客气也就是个“贼婆娘”。
    马元利、窦名望他们也是巴不得陆监国能纳杨皇后,因为杨氏这个大西皇后真的嫁入大顺后宫,对他们这些西营降将未必不是“利好”大事。
    这要是杨氏肚子争气能给尚无子嗣的大顺监国诞下长子,将来这位长子肯定要依重西营,届时西营于大顺朝可就是威风八面了。
    唯一暴跳如雷破口大骂杨氏不守妇道的是那原西营中军都督、现为第十一军镇帅的王尚礼。
    王都督对老万岁当真是忠心耿耿的很,即便是无奈跟着定北、抚南降了大顺,内心对大西总还是有千万感情的,故而实在接受不了老万岁尸骨未寒,婆姨便叫老万岁之死元凶给睡了的。
    刘体纯若有所思。
    高一功插嘴问道:“汪兆龄什么意思?”
    贾汉复讥笑道:“汪丞相给监国的信中已自称罪臣,他还能有什么意思,巴不得监国把那杨氏娶了,好做他的甘肃巡抚。”
    “老汪这人还是不错的,要我说,咱们顺西两家就这位汪丞相最合我的脾气。”
    陆四不是无故冒出这话来,事实上他的前世诸多史料将汪兆龄这个大西中央政权的一把手说的极其不堪,生生给刻画成奸臣小人,鼓动张献忠滥杀的奸贼形象。
    但实际上,汪兆龄这个举人才是西营之中最具革命者气质的领导者。
    此人不仅一手帮助张献忠创立了大西政权,更在施政过程中处处透着“共产主义”的革命斗士形象。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汪兆龄主张绝不与地主士绅妥协,哪怕他本人实际就是出身于地主士绅阶级,为了彻底消灭地主士绅阶级,汪兆龄激进劝说张献忠开恩科,将川中几千读书人处死,以根绝读书人为地主士绅张目,并为地主士绅效力反对大西政权。
    西军在川中推行过的杀尽地主政策同汪兆龄是断然脱不了关系的。
    中国最早提倡使用简笔字的也是这位大西汪丞相,原因是汪丞相认为不能再让地主士绅把持“教化”继续愚民,欺压民众,所以要将“教化”普及到所有人民,使大西朝的所有百姓都能识文断字。
    但是过去的繁体字过于繁琐,不利百姓学习,因此在汪兆龄的主持下大西朝开始去繁易简,同时大力推广白话文运动。
    这个运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大西政权榜文、公告以及军政相关文报,甚至是六部奏疏都是用白话文叙述,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要是哪个官员还咬文嚼字的用八股文形式写公文,汪丞相是发现一个杀一个。
    陆四从前番缴获的西营诸多策令上,看到许多后世改革的影子,当了解这些策令多是汪兆龄起草,对这位西营一把手当然是刮目相看,因为他的大顺也要推行简化字及白话文。
    所以,这才愿意给汪兆龄甘肃巡抚的重任。
    大顺,也需要汪这种全心全意为百姓的革命者。
    将来诸多律法政策的施行,更是需要汪兆龄这种“激进者”去执行,指着那帮降官去干这些在他们固有观点相悖的政策,估计也就是听个响,没啥实际效果。
    便同有的皇帝爱用酷吏一样,酷吏有害,但不能缺少。
    “妇女丧夫改嫁乃是寻常之事,任何人都不当阻拦,只是这个杨氏身份特别,其突然提出改嫁监国,我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刘体纯想了半天竟将此事往阴谋上去想。
    也不由这位已经内定为国公的刘帅如此想,杨氏一个“小丫头”怎么就突然有了要嫁大顺监国的念头的?
    如果说无人指使,那杨氏可是真有心机了。如果有人指使,那背后性质更恶。
    “有人指使也好,无人指使也好,杨氏不过一介妇人,便是真改嫁了监国,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高一功不以为然,对监国外甥女婿道:“臣以为若是能换来西宁、兰州、宁夏等地的和平,监国可以纳杨氏为妃,否则杨氏潜逃出固原,西北之地怕是一两年不得安宁,到时免不了大军征剿,劳民伤财。”
    陆义良瞄了眼高一功,心道你高帅不怕外甥女背后埋怨你?哪有做舅舅的给外甥女婿纳妾的道理。
    “高帅所言固然有理,然而唯今所虑是纳杨氏恐会让孙、李与我大顺死拼下去。”
    贾汉复提醒最关键的一层。
    几天前孙可望、李定国被李成栋、胡茂桢部阻于延水,本是能将孙、李集团十万人拖住,等待监国率主力赶至合围消灭,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急于突破延水的孙可望、李定国一方面连番督兵猛攻顺军营地,另一方面竟让数百西营健卒每人饮了两碗酒后,在李成栋部扎营所在的渡口上游三十余里地处冒死渡河,以冻死冻伤三分之一兵员的代价成功以铁链接通两岸,再于铁链之上铺设木板,从而令得西军“声东击西”成功大部成功渡过延水逃往靖边堡。
    不过也抛弃了大量辎重及牲畜战马,不可谓不狼狈。
    山西方面,左潘安率所部抵宁武关后,飞檄大同的姜骧领军前来助战。本欲在顺西之间继续做墙头草的姜骧得知西军攻宁武不克主力已退,知道局面再也不容他在大同继续观望,遂领所部两万人前来宁武关接受左潘安指挥攻打保德州。
    驻守保德州城的西军守将靳统武不愿孤军困守,所以率军出城野战顺军,结果被左潘安指挥的顺军以数倍优势兵力击退,被迫退回城中。顺军其后围城,将保德围的跟铁桶一般。
    左部有顺军最早成立的纯火器部队郑思华旅,该旅携带了大量火药以及闯王包,另外还有福建人洪宝指挥的顺军炮兵主力第一镇,该镇大小火炮近六百余门。
    每日于城外以火炮及闯王包轰城,令得城中西军苦不堪言。接连炮轰两日后,左潘安下令姜骧部奋勇攻城,经半日鏖战顺军终是夺城,西军守将靳统武同李定国委任的保德知州郭桂之被生擒。
    靳统武部的覆没标志延绥东北一带再无西军主力,左潘安趁势命姜骧为前锋沿长城南下攻打延绥另一重镇神木。
    不想神木城中驻守的西军虽是杂牌军,但守将秦勇却是防守甚严,姜骧未能得手。
    左潘安闻讯大怒,亲领主力前来助战姜骧。面对顺军优势兵力及强势炮火,秦勇竭力支撑,还是难以敌挡,最终神木城破,城中西军官兵3600余人被杀,另有战马600余匹被顺军缴获。
    顺军其后迅速攻占神木附近的建安、双山、永兴等西军驻守的堡寨,现前锋已经抵达榆林。接李成栋急报他于西军主力在延水交上火后,左潘安没有立即带兵前去增援李成栋,而是继续沿延绥境内的长城内线向西进军。
    因为李成栋说的明白,西军孙、李集团是要往靖边逃窜,所以只要顺军抢在孙、李集团前抢占靖边等地,哪怕李成栋在延水兵败,孙、李集团也无路可逃。
    可惜,正向靖边急行军的左潘安不知道李成栋在延水边上没能拖住孙可望、李定国。
    各方面的情报汇聚到行营这里,陆四通过不断完善的地图大致也判明了孙、李集团的下一步动静。
    首先孙可望和李定国已经不可能去固原,他们唯一的逃跑方向就是宁夏。
    心中盘算一番后,陆四让侄孙义良去弄些酒肉来,要高一功他们同自己吃酒。
    众人没想到正议着大事,监国却突然要吃酒都是愣了一下,但一个个很快精神起来。
    喝酒吃肉,人生一大块事!
    很快,酒肉就备好。
    酒是监国最爱喝的洋河大曲,肉是亲兵们早就烤好的羊排。
    两碗酒下肚,面红耳热的陆四突然起身离案,举着酒杯缓缓踱步来到众人面前,打了一个酒嗝问众人道:“我这监国若纳了那大西皇后,是不是便同那曹操一样了?”
    曹操?
    高一功、刘体纯等人都是泥腿子造反,知道曹操是哪个,但监国纳杨氏同曹操有什么关系,以他们的水平实在是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