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四十五章 幽州惊恐
    虽然祖大寿所部已经如同惊恐之鸟,而且粮草极度匮乏不惜纵兵劫掠城池了,那么朱兴发却也没继续带着主力追击下去的想法。
    楚军此番北上,战略目标是快速拿下幽州城,一路推进到山海关去,并不是说非要杀伤多少的敌军有生力量,攻占其他什么地方。
    所以现在对于楚军而言,最紧要的是快速发起并结束天津会战,一战定乾坤后直接杀到幽州城去,甚至在天津就可以直接分兵杀向山海关。
    嗯,快速推进到山海关还要更重要一些,幽州城嘛反正迟早都能拿下的,早几天晚几天影响不大。
    于是乎,朱兴发留下了一个骑兵旅和第十师下属的第三十八加强团,汇同第十师属骑兵团一起继续向蓉城进发,一路朝着祖大寿追击而去,持续向祖大寿所部骑兵施加压力,避免他们回头!
    大约一千八百多骑兵以及四千人左右的步兵和炮兵辎重部队,足够给祖大寿这支惊恐之鸟足够的威慑了。
    又留下一个步兵团驻防保定、霸州一线。
    还有一团杀向新城、固安一线,攻占并控制这一片区域,从侧翼上保护天津以南的运河沿线,同时也可以威胁幽州城,进一步牵制明廷的兵力。
    毕竟固安距离幽州城,直线距离只有区区五十公里左右,如果不考虑后勤供应问题,楚军只需要两天就能杀到幽州城下。
    幽州城那边面临这样的威胁,自然也就必须增加幽州城自身的防御,而不是把所有兵力和火炮都填到天津城区。
    如此也就可以有效减轻天津那边的楚军压力。
    至于两个骑兵旅,则是朱兴发亲自带着迅速回援北伐军本部主力,准备和各主力部队一起参加天津会战。
    那里还有着一场大战等着这些骑兵呢。
    楚军里的骑兵数量有限,除了各师属骑兵团外,主力骑兵也就三个旅,之前全部调往保定一线,纯粹是因为祖大寿所部骑兵的威胁。
    如今祖大寿自己一路往西,连粮草都不足,根本就没有能力继续威胁到楚军自身的后勤线,所以也就没必要在这里保持这么多的骑兵了。
    当这两个骑兵旅一路赶回的时候,运河沿线的李成通上将也率军顺利拿下了静海,正在稳扎稳打的朝着天津进发。
    此时,身在天津的洪承畴同样得知了祖大寿战败,只带着数千骑兵狼狈而逃的情况。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洪承畴没有骂谁,更加没有指责祖大寿没有死战到底,反而选择率军逃跑。
    他只是一个人面对着窗外的夏日阴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局势艰难啊!
    ——
    只是洪承畴没有发飙,不等于崇祯不发飙!
    崇祯得到祖大寿所部战败,损兵折将的消息还是四天以后!
    不要怪崇祯得到消息晚,纯粹是没人给他通报消息……
    比如祖大寿自己,人家忙着逃命,忙着到处劫掠粮草以维持麾下四千骑兵和近万匹马匹口粮呢。
    四千骑兵其实都没啥,吃不多少,但是近万匹战马所需要的粮草可就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了,这换算下来,几乎等于四五万人的口粮呢。
    这意味着,祖大寿要一边跑路,一边到处征集足够四五万人吃的粮草。
    如此生死危机之下,人家祖大寿哪有心情和时间去搭理后方崇祯他们怎么想啊,连派人去通报都没有。
    崇祯得知消息,那还是地方官员报告上来的,所以时间上有所延迟。
    得知这个消息后,崇祯暴跳如雷……按照惯例又是把一堆臣子们骂了个狗血林头。
    这边刚骂完呢,崇祯又得知了楚贼已经攻陷了固安,距离幽州城已经只有区区五十公里。
    楚贼杀到幽州城,那已经是旦夕之间。
    而这种情况引起了幽州城内君臣的极大恐慌!
    一时间,幽州震动,群臣惊恐,崇祯暴怒……
    一票大臣们开始提议让洪承畴分兵派回京城,还有大臣们则是认为,洪承畴在天津驻防重兵二十万,每日耗费钱粮无数,但是驻防天津都半个多月里,愣是不见有什么动作,怀疑洪承畴拥兵自保。
    甚至有的人认为洪承畴已经和楚贼秘密谈跑投诚,哪怕还没投诚,但是肯定已经是在谈着了。
    总之,随着祖大寿的不战而逃,随着固安的失陷,幽州城里的一票文武官员权贵们,已经惊慌失措,各种流言都有,而各种想法的人也有。
    面对如此困局,崇祯一开始还是坚持相信洪承畴。
    但是随着一群臣子们不断的说着各种危险,各种说洪承畴已经投敌之类,再不济也是拥兵自保,坐视京城陷落等各种话,崇祯的想法也有些动摇了。
    七月十九日,崇祯派人去天津,让洪承畴派兵一部回援京城。
    面对使者说什么天津城内有兵二十万,完全可以留下十五万继续死守天津城,派兵五万返回京城勤王的话,洪承畴恨不得用鞋底抽死他……
    如今的天津一线,有个屁的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的说法,那只是号称……用来鼓舞士气,迷惑敌人的,哪有自己人把二十万大军当真的。
    天津城里,本来满打满算也就十二万人,其中三四万还是构筑工事,运输辎重的民夫青壮。
    各部兵力加起来一共也就八万人多点。
    而之前洪承畴又派了祖大寿本部万人迂回南下,出击的这一万人有六千投贼,四千骑兵朝着西边一路狂奔,现在都跑到房山以北了。
    看祖大寿所部骑兵的逃跑路线,大概率是想要绕过京城,然后一路直奔山海关去了。
    如此,天津一线里剩下的兵力其实也就七万人左右。
    这钦差一张口就是要调五万人回援京城,这真调走了,天津也就不用守。
    再者,洪承畴可是很清楚,别看楚贼已经杀到了固安,但是脱离了运河一线后,杀到固安一带的楚贼攻坚能力有限,同时兵力也有限,不过三四千人而已。
    就这三四千人,还是缺乏大量火炮,尤其是重炮的三四千人,根本不可能攻破拥有高大城墙,大批京营驻防的幽州城的。
    洪承畴为什么选择驻防天津,一方面是当时的崇祯等人没敢放大批边军入城,只让洪承畴他们在外围驻防抗击楚贼。
    而在外围,之所以不是选择驻防保定等地方,就是因为看出来了楚贼作战,尤其是攻坚作战极度依赖后勤,脱离了运河,楚贼的攻坚能力就会直线下降。
    因此根本就不用担心楚贼会大规模绕道霸州,固安一带直接攻打幽州城。
    楚贼要是敢这么干,他就敢直接杀出去袭击楚贼的侧后位置。
    如今,京城那边让洪承畴派兵回援,而且还不是抽调全部兵力回援,只是让他分兵回援。
    说实话,洪承畴是不愿意的。
    这本来就处于劣势,守住天津本来就没多大的把握。
    这还分兵……这不找死嘛!
    所以,洪承畴找各种理由给婉拒了分兵,提出了兵力要集中使用,要么就继续驻防天津,要么就带着全部兵力返回京城,然后死守京城!
    而这样一来,很多人又不乐意了。
    你洪承畴什么意思啊,想要带着大军都回来,是不是已经投靠楚贼了,想要趁机带兵杀入京城啊?
    你洪承畴是不是想要图谋不轨啊。
    然后朝廷的一票大臣又开始吵吵闹闹了,让洪承畴直接带兵返回京城,这不适合,万一洪承畴已经暗中投贼了呢,这让洪承畴带兵回来岂不是要完蛋。
    而让洪承畴继续带兵在天津城里无所事事也不行,先不提京城威胁,投贼不投贼之类的问题,光是每天耗费的粮草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哪怕这些粮草都是洪承畴自己派兵去民间征集的,但是也不妨碍一票大臣们觉得那是朝廷的钱粮。
    这么多的钱粮,就被十几万的低贱武夫、青壮给吃了,多浪费啊……
    还不如早早发起决战,打完了後说不準還能剩下一大批钱粮,到时候大家一分,岂不美哉?
    于是乎,在臣子们的一通劝说后,崇祯又下旨给洪承畴,让他尽早肃清当面贼兵,以节省钱粮,以抽调兵力回援京城云云。
    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赶紧打,打完了事……
    洪承畴接到了新的圣旨后,还能说啥……只能是再一次深深地叹气,然后转身出门,随即到了一个偏厅,对着偏厅里一个穿着便服的中年人道:“贵使久等了!”
    至少有些明廷的大臣们是没猜错的,洪承畴是真的有和楚军的使者进行接触,并正儿八经的就投诚进行秘密谈判!
    都这个时候了,明廷上下接触楚贼商讨投诚的人多了去,他洪承畴不是第一个,也不會是最后一个。
    只不过稍微接触了后,洪承畴还是没拿定注意。
    这倒不是洪承畴担心投诚后,自己背上叛徒之类的骂声。
    主要是对面的楚贼给出的条件不咋地,只给了个没啥实权的侍郎,还是个右的……
    然后洪承畴还稍微打听了下,以往众多投过去的官员哪怕能保住实职,但是家产什么基本都留不下多少,甚至家里的万亩良田最后都得‘捐献’出去……
    一边是对面开出来的条件不咋地,一边方面洪承畴觉得手头上好歹还有七万多兵力呢,多少能打一打。
    就算最终打不赢,但是依靠这七万兵力,也能够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投诚条件。
    投诚,他其实是不介意的!
    但是待遇问题他很介意。
    南边的李成通得到了使者的明确回报,洪承畴再一次拒绝了投诚,还暗示说自己起码值一个兵部尚书。
    对此,李成通呵呵一笑:“他以为自己是什么玩意,给他点颜色还开起染坊来了,还兵部尚书,滚他娘的,我大楚就没兵部这么个衙门!”
    “传令下去,明儿开始炮击,我倒是要看看,他凭什么要一个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