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33章 五大神政,官员调动
    第1833章 五大神政,官员调动
    浩大的登基仪式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王羽的身份又一次发生了一个转变。
    而王羽登基称帝一事,在大苍各地,也引起了相当的震动。
    而王羽登基称帝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梳理燕北、燕南、河北、河东、山阳、盛澜六道之地的政务。
    首先,就是河北道刺史一职。
    原河北道刺史管仲入主六部,那么,自然要选出一个新的河北道刺史来。
    思来想去之后,王羽最终还是决定将书院之中跟随他出来的王贽提拔上来。而且,还是出生于名门。虽然大武王氏衰弱已久,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可以说的是家学渊源,至少,在知识传承这方面,不是任何一个小家族都可以碰瓷的。
    王贽本身也是一名神级政治人才,之前是因为资历的原因,这才没有担任河东道或者是山阳道刺史之位,而并非是他能力不足。
    不过,在他为官的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两郡郡守,取得了不俗的政绩。
    虽然说将其直接提拔为一道刺史,还是有些快了,不过,河北道这个刺史毕竟是有些特殊的。
    毕竟,如今的邺城,就是大汉国都,正好位于河北道之内,作为河北道刺死的他,可不像其他道的刺史那样权力庞大,河北道之内,权力在他之上的比比皆是。
    这么一个刺史,可不像其他道的那些刺史那样让人眼红史。
    除去一个特殊的西平道之外,王羽治下六道的刺史一职:
    河北道刺史,王贽。
    河东道刺史,杜如晦。
    山阳道刺史,高颎。
    燕北道刺史,萧何。
    燕南道刺史,长孙无忌。
    盛澜道刺史,荀彧。
    王羽以这六大刺史主管六道之地的政务,其下则还有各郡太守分管各郡的政务,当然这些人都是只管政治不管军事,军队王羽自然是另有安排。
    王羽治下,除了一个在东夷的诸葛亮,因为其特殊的外部环境,这才除了正确抓在手的同时,和管仲联合起来,又抓起兵权,实现了军权政权一起抓。
    其他的文臣,就算是包括管仲,也是主管政务,而不能掌握军务。
    管仲虽然也领兵上过战场,而且还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果。不过,他当时所带领的只是一只几千人的偏师,最关键的主力依旧不在他的手中,而是在韩信的手中。
    这次王羽所选的六大刺史,萧何政治103,王贽政治100,荀彧政治100,高颎政治100,杜如晦政治100,这五个都是神级政治人才,也就只有燕南道刺史长孙无忌,他的政治属性没有达到神级。
    不过,长孙无忌的政治属性虽然没有达到神级,但也是天级巅峰的存在,他的政治属性也达到了99点。
    这几人之中,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能有足够的能力担任一国丞相,他们就算是处理一国政务也没有问题,如今有他们来带替王羽主掌管六道之地的政务,相信这六道之地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一道之地庞大无比,而一道的政务也是相当繁杂的,也不可能所有事都交给六道刺史,所以除了六道刺史之外,王羽还为他们选定了副手。
    大汉地方,乡、村两级是最基础的行政单位,乡为县的下属行政单位,乡主管官员为啬夫,乡的治安官员为游缴。乡啬夫不仅主持乡政务,还是乡司法主官。乡游缴主持乡公安工作。村,是乡的下属行政单位,村一级别的地方官员为亭长,亭长不仅仅管理村行政,还要管理村治安。
    不过,这两级官员并没有什么品级,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县,这才应该算是真正的正式的第一级行政单位,上万户以上的大县的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小县的县官为县长。
    县令或县长主管全县的政治事务。县丞,副县长。县尉,协助县令或县长主管县公安工作。
    再往上一层,那就是郡了。郡设立太守、郡丞以及唯有边疆地区设置的长史。
    同时,郡内部也有自己的监察和监督机构,如督邮和五官掾等职官。
    郡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主官,主管郡内所有政治事务。郡丞。相当于副郡守,太守不在职,由郡丞代替郡太守职务。
    此外,还有直接服从直接服从中央大司马和皇帝指挥调度的郡都尉,就算是道行军将军都没有直接的指挥权。
    郡都尉要负责地方的军事事务和公安工作,所以,平时,郡都尉的行动职能又要受到郡太守的支配。但是,地方上的大型公安和军事行动,郡都尉不能够听命于郡太守,只能够服从皇帝或朝廷大司马的调度指挥。
    而到了道这一级,则是以别驾从事作为道刺史的佐官。
    盛澜道刺史,荀彧,别驾,申不害。
    作为神级政治人才的生活,他在为官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县令又担任郡守,同样是政绩不俗。
    他升迁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从县令又担任郡守,郡守这个位置都还没有做多长时间呢,可王羽又要提拔他了!
    相比之下,盛澜道的那个位置,确实有些特殊,在苏定方的大肆杀戮之下,基层官员匮乏,之前的那些科举的人才,大部分都后来一步步被调任到了盛澜道。
    而且,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民心也远远未曾归附。
    故而,在这里,王羽足足派了两位神级政治人才,搭成了这个领导班子。
    儒家出身的荀彧,再搭配上法家出生的申不害,或许也有相得益彰之处。
    河北道刺史,王贽,别驾,王安石。
    河东道刺史,杜如晦,别驾,姚崇。
    山阳道刺史,高颎,别驾,王导。
    燕北道刺史,萧何,别驾,张选。
    燕南道刺史,长孙无忌,别驾,王莽。
    在别驾这个职位上,王羽大规模启用了王氏一族的本家人才。
    王安石、王导、王莽,这其中,年纪最大的王导,年龄都比王羽大了十几岁了,但这三个,确确实实都是和王羽一辈的人才。
    一来,这三个人确实有才,王安石的政治属性已经达到了天级巅峰,政治能力足足高达99点,而王导比之也差不了多少,政治属性也达到了98点。王莽虽然差点,但结合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两重光环于一生的他,政治属性也妥妥的94点。
    以他们的能力,一州别驾,绰绰有余。
    二来,这三个人的政绩也足够。
    政治99的王安石,之前一直在担任河北道宁平郡太守,在他的治理之下,本就富裕的宁平更上一层楼,并且,当初河东李石开率领兵马大举进入河北的时候,王安石也有调度之功。
    政治98的王导,之前一直在燕北担任郡太守,政绩比之王安石更加显赫。毕竟,宁平本就富裕,在大苍是能够排在前列的,相比之下,苦寒之地的燕北,虽然某种意义上底子差一些,但也更有发挥的余地。而政治94的王莽,虽然政绩也不错,但相比上面两个人就差远了,主要是他经常搞一些骚操作。本来一切顺利,但往往最后一步,时不时的拉低一下自己的评分。
    三来,因镇东军军改一事,王氏内部多有怨气,甚至包括王常在内。这三个人,也是一种另类的让渡利益。日后,一旦上面的刺史回归中央,他们就是距离刺史之位最近的。
    除了六道刺史和其副手之外,六道之地的各郡太守,在和赵安陵、管仲等一众大臣商议之后,王羽也给出了新的布置。
    首先是盛澜道。
    大盛王朝与大澜王朝被苏定方平定之后,不仅组成了新的盛澜道,其治下,也被重新划分为九郡之地。
    四小王朝地理位置特殊,不管是北狄又或者是大武,都只有一河之隔,虽然如今还有大剑和大昊两大王朝作为屏障。
    不过,盛澜道之地,太守最好也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以便在合适的时候以防万一,以应对一些紧急的情况。
    故而,第一个被王羽想到的人选,那就是在李石开发兵河北道之时立下了战功的于谦。
    以于谦的能力,不管是辅助荀彧治理盛澜道,又或者是辅佐苏定方和蒙武抵御外敌,他的能力都绰绰有余了。
    而他的第二个人选,那就是同出一族的王敦了。
    王敦同样是东晋时期王氏一族能够发展成顶尖豪城的最重要人物,“王与马,共天下”,这个说法的由来,便是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
    他的能力并不比王导差多少,只不过,因为王敦之乱,这才在史书中评价不如王导。
    “王敦,统帅95,武力67,智力90,政治90,魅力86。”
    这种能力,正好可以让他在盛澜道之内发光发热。
    此后,曾经在燕北道担任郡守的两位燕北老臣徐舟、江平,也被他调到了盛澜道之内。将燕北众多老臣分散到各道之内,也是为了瓦解燕北那一派的凝聚力。
    再加上其他几名调来的郡守,自此,盛澜九郡的官员调动也告一段落。
    刺史:荀彧;別驾:申不害;
    边军主将:苏定方;行军将军:蒙武;
    东江郡太守:徐舟;
    襄安郡太守:江平;
    北河郡太守:于谦;
    西陵郡太守:王郭;
    南昇郡太守:张既;
    武原郡太守:长孙顺德;
    沙阳郡太守:蒙毅;
    河宣郡太守:屈原;
    河凉郡太守:张柬之。
    最重要的盛澜道之后,接下来就是燕北道官员。
    作为原镇东军体系力量最为庞大的一个地方,这里的郡守,如果没有足够的手腕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实实在在的扎下根来。
    而且,这一回,借着大封群臣的关系,大量的燕北老臣都被充实中央,又或者是被分配到了各地为官,尽可能的打开燕北这个庞大的团体。
    接下来,就该是派遣真正有能之人,让燕北道也完全落入他的掌握之内。是的,是王羽他的掌握之内,而不是王氏的掌握之内。
    就像是镇东军一样,必须是王羽自己的军队,而不能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家族的私兵。他底下的将军可以掌握军队,但只能是王羽让他掌握才行,王羽如果不让他掌握的话,他就只能乖乖的让出兵权,而不存在那个庞大的军事集体收不回兵权的情况下。
    镇东军的军队是这么一个道理,燕北的各个地方官员同样是这么一个道理。
    这次,王羽统筹全局之后,对燕北九郡采取了新的任命。
    燕北道刺史,萧何,别驾,张选。
    辽阳郡太守:宋璟;
    武都郡太守:商辂;
    武平郡太守:王冕;
    武兴郡太守:韩愈;
    乐平郡太守:王居之;
    昌原郡太守:王潜善;
    边原郡太守:庞籍;
    固原郡太守:高士廉;
    黑水郡太守:李纲。
    王居之、王潜善,这两个不仅是燕北老臣,而且还是王氏一族的人。
    甚至,一听王居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一位和王当之,王升之这些人是一个辈分的人。
    不过,王氏一族之中,确实有好几个支脉都是之字辈。
    王羽虽然刻意想要将椰北老城都调往四方,以为他彻底完全将燕北拿在手中,让这个地方能够百分之百听自己所令,而创造机会。
    但是,也不能够不给人家留一丝一毫的余地。故而,九个郡守之中,到底还是留出了两个没有动他!
    再则,他总归还是要注意点吃相的。
    不久前才刚刚完成了镇东军的军改,现在又大张旗鼓的对于地方官员下手,如果一点余地都不给人家留的话,狗急了,还要跳墙,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更别说人了,更不要说这些累世勋爵的贵族了。
    当然,九个郡守,三分之一都是出自于王氏一族,也是表明了王羽的一丝态度。
    六道之地,盛澜道与燕北道这两道才是重中之重,在官员的调动和任命之上,需要用点心。
    至于剩下的四个道,相对来说,就不需要像那两个道那样考虑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