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章 洪承畴王学军都进大别山
    阿济格接受了洪承畴的建议,向北京顺治皇帝,向摄政王多尔衮上报大捷。
    摄政王知道整个战役的全过程,接受了阿济格和洛洛欢的捷报,并且大肆宣传。
    一时间大清士气高昂,占领区的百姓一片黯然。
    但多尔衮没有因胜利而赏赐阿济格和洛洛欢,反倒大加褒奖封赏洪承畴, 这让大家有些迷糊。
    接着,多尔衮下令旨,命令留在确山和王学军对峙的两人,带兵,后撤到仪封驻防。
    这样的原因是,开封已经被闯军残部占领, 如果清军还在确山,其实就等于腹背受敌了。
    退到仪封, 不但解开了这个不利的局面, 同时得到河北的供应。更想的是一石二鸟,让归顺了南明隆武的闯军残部,和王学军的新明,直接面对。
    他希望有着杀父之仇的新明和闯军能起冲突,自己好渔翁得利。
    李自成被吴三桂等满汉大将,从北京一路节节败退,追击到了西安老巢,结果还是没有站稳脚跟,烧了西安,一路退进了湖南。
    败退之中,李自成死难,结果闯军群龙无首,分成了三股。
    一股是李过为首的,一路败退进荆州地区,有兵十一万,老营十五万。
    一路是白旺保护高夫人的七万军队,二十万老营, 败退到平江。
    还有一股,是田建秀郝摇旗等为首的,竟然有二十一万人马的东路军,保护着四十万老营,驻扎长沙。
    这个时期,闯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况。
    为了抗清,也为了能据有一块地盘喘息。
    三路人马纷纷和南明隆武朝廷义和,施行联合抗清。
    但南明却阳奉阴违,总是记恨李自成逼死崇祯,推翻大明的仇恨,处处逼迫,让闯军没有立足之地。
    就在大家彷徨的时候,高夫人进了军营,这下彻底的解决了其他两路闯军,为谁继任李自成衣钵问题而产生的分歧与彷徨。
    于是,在高夫人的支持下,李过继任了李自成的衣钵,但没有称帝,而是保持着和南明继续上的合作。
    在趁机占领了半个河南之后,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的闯军, 合计有兵四十万, 老营百姓八十万。
    在这一年的秋天,秋粮入库后,将大顺军各部,整编成忠贞营。
    留下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由郝摇旗,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张鼐;党守素、蔺养成;进才、牛万才组成六队,李过自带一队,高夫人自领一队,再称老八队。
    在农业上,施行了新明承包办法,招募从陕西,山西逃来的百姓屯垦,一时间到也混得风生水起。
    而隆武帝迁都广西,虽然依旧是傀儡,但郑芝龙的影响已经鞭长莫及,约束力下降,也混得有声有色。
    浙动鲁监国,凭借地区富庶,人口众多,再加上河道纵横不利骑兵队天然优势,顽强的生存。
    这就更加分散了大清的兵力。
    现在的大清是四处救火,四处起火。
    弄得坐镇北京的多尔衮小顺治焦头烂额。
    都打不动了,留下李岩坐镇陈留,王学军准备灰溜溜的回陪都扬州。
    然而就在他要走的时候,突然接到锦衣卫汇报,洪承畴带着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万绿营,回到大别山,去围剿剩下的山寨兄弟去了。
    得到这个消息,捏着情报,王学军愣愣的坐在那里思想了好久。
    在后世,千里跃进大别山,那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决策。
    因为只要占据了大别山,就直接威胁到了南京。
    现在的状况和那个时候是多么的相似啊?
    洪承畴进了大别山,剩下的那十几个山寨,是绝对抵抗不住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的。
    没有了这十几个山寨作为支撑,整个大别山区的百姓,就没有了继续反抗满清的希望。
    就会彻底的解除对南京的威胁。
    更让南北中原地区,连成一片。
    而那样的局面形成,自己在河南的这支队伍,就再一次出现了腹背受敌,两面被夹攻的窘境。
    刚刚收服的三个州府,随时有被再次攻陷的可能。
    那把原本准备迁移山东人口,到这里实行承包屯田的政策,就不能实行。
    这个政策一旦不能实行,自己占据的这河南三府,就成了鸡肋。
    不但不能像当初预测的那样,让这三个沃野千里的府,给新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收入,反倒会成为新明政权,财政上的一个巨大包袱。
    必须占据大别山,威胁南京,让洪承畴不敢对镇江扬州轻举妄动。
    必须占据大别山,将整个中原彻底的割裂.
    必须占据大别山,让自己经营河南,后背无忧。
    必须占据大别山,将南明的势力,隔绝在西南偏安。
    必须占据大别山,将大顺的势力,隔绝在西北。
    但,洪承畴去了大别山,那么,让谁去对付洪承畴呢?
    李岩?帅才,可去。
    但他去了,谁坐镇河南,来和满清对峙呢。
    李锦江,可行。
    现在的李锦江,已经是两师四万人马的军长了。
    但以他的能力,能对抗的过洪承畴吗?
    再说了,抽掉他去了大别山,那么,李岩手中的兵力就不足了,还能对付得了对面的阿济格吗?
    谁去对付洪承畴?
    在心中万般盘算之后,王学军发现,其实自己漏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那就是——自己。
    为什么漏掉了自己呢?
    答案明了了,那就是,在内心潜意思里,自己还是对洪承畴这个明末真正的,唯一硕果仅存的名人的恐惧。
    世界上什么结最难打开?
    心结。
    自己的心结在此,最难打开。
    但必须打开。
    因为,自己真的要完成老天爷给自己的任务,恢复大明,就必须面对这个时代,一个又一个名人,一个又一个高山。
    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寿,多择,多尔衮,顺治,等等在这个世界里,最耀眼的一群。
    豁然起身,信心和斗志再次充满全身。
    这样的王学军,让在坐的所有人,眼前不觉一亮。
    似乎就在转瞬之间,自己的这个王爷,突然变了一个人,突然-脱胎换骨。
    一个蔑视天下群雄的浩然之气勃发。
    这样的气势一出,不由得让人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在他的面前,再也没有人敢坐着了。
    于是,大堂里,近百将军,一起——站起来。
    “王爷,你什么意思?”
    “我要回扬州。明知山有虎,那就不去明知山。”
    大家一片跌倒。
    这,这不是明显的临阵脱逃吗?你还能不能行啊你。
    王学军微微一笑:“我对外要宣布,我要回扬州。但,我要带着我剩下的三千昆仑奴,走商城,到凤阳祭拜大明先祖。”
    “王爷的意思是,您去对付洪承畴?”王光启小心的询问:“您有把握吗?”
    王学军就拿眼睛,热切而诚恳的盯着王光启:“往下说啊,请王爷为大明,不可亲身犯险啊。”
    在王学军热切的目光中,王光启坚定的,毫不犹豫的点头:“这是王爷最英明的决断,下官给您点赞。”
    于是,满大堂就是一阵,属下楼主,属下沙发,属下板凳,属下吃瓜,属下点赞。
    王学军这个气啊。
    你们不给我留台阶,往死里逼我,那好,我就死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