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来自王相,王懋行的一封亲笔手书。
字里行间,引经据典,表明了推崇贤德的意思:‘自古贤德者居上位,天下幸事’。又举了尧舜禅让的例子,表示了王氏隐晦的支持。
王相的亲笔手书仿佛一颗定心丸,晋王看在眼里,动荡不定的心安稳了许多。
就在这时,后院的消息也传来,说王妃的胎保住了,已经不再流血。
晋王长长地出了口气,心头沉甸甸坠着的大石落下,他放心地在书房里睡下了。
才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忽然有人半夜在书房外大力拍门,晋王被硬生生地被拍门声响唤醒。
他向来倚重的两位王府谋士,尘先生,张先生,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神色,并排站在门外。
“给殿下贺喜!上天赐给殿下的时机到了!”
“宫里传出来最新的消息,圣人病危!”
———
今夜是八月初十。
姜鸾睡不着,坐在凉风阵阵的水榭里,四边轻纱挂起,她在栏杆边低头望着水波里的细碎月影。
遥远的前世,很多事都模糊不清了。
但那个抱着浮木、在冰寒洛水里顺流而下的夜晚,刺骨的冰寒,她至今记忆犹新。
深秋寒凉,应该是八月末的某天。
那夜浓云少月,半圆月色在厚实的云层间穿梭,若隐若现,和今夜倒有七分像。
东西两边的望楼已经赶工修好了,形制简陋不花俏,但好用,夜里将士巡值的身影在望楼高处隐约可见。
就算是再来一次乱兵夜破京城,她的公主府也能抵挡个两三天。
危急关头,两天的缓冲时间足够了。
食案上放着一小筐新鲜荔枝。那是裴显今早送过来的。
他连着在自家府里休养了四日,闭门谢客,对外只说感染了风寒,身上的箭伤已经大好了。
姜鸾慢悠悠地剥了个荔枝,噙在嘴里,吮着晶莹的甘甜滋味,又把荔枝小筐往二姊方向推了推。
懿和公主今晚在她这儿做客。
自打她开了公主府,懿和公主倒是多了个去处。今日她邀了二姊过府玩耍,懿和公主欣然应下。
不料宫外停了谢征的车马并两百腾龙军亲兵,过来替他们节度使说话,邀懿和公主上车。
说是今日秋高气爽,适合城外出游,已经征得皇后娘娘的同意。递过来一张谢征亲笔写的邀请信笺。
懿和公主已经应下了姜鸾过府,又不想去城外,当场拒了。
不想谢征的两百亲兵连同马车一路跟过来,至今守在公主府门外,赶也赶不走,骂也骂不走。
喝问他们什么目的,为何不走,为首的那名亲兵校尉是个能说会道的,口口声声说腾龙军即将拔营离开,懿和公主出降的日子又未定,说不准要安排到明年。
谢节度想在离京前和懿和公主会面,如果今日不得空,那就明日。总归要讨个确定的日子,他们才敢出城复命。
姜鸾吃着荔枝,和二姊提起门外等候至今的五十亲兵,
“哼,手下的亲兵一副癞皮狗模样,养狗的主人又能好到哪里去。他谢征想见二姊,二姊就要出城去见他?凭什么。他们不肯走,行,在门外慢慢等吧。”
姜双鹭坐在水榭围栏边,对着动荡的水面发呆。
竟似完全没听见她说话似的。
夜色已经深了,夜风吹过粼粼水面,吹皱了一点浅淡星光。姜双鹭从发呆里惊醒回神,轻声和姜鸾说,
“他竟以为出降的日子会在明年?但我在皇后娘娘那儿听来的,分明是——”
文镜就在这时面色凝重地快步过来水榭。
“外头的情况有点不对。早过了宵禁的时辰,望楼上巡值的弟兄发现了有几股来历不明的人夜过主街,人数倒是不多,每股约莫数十人聚集,往皇宫方向快跑而去。”
姜鸾心里一紧,告诉自己不要多想,按照常理猜测,
“该不会是夜里街上巡值的武侯?”
“不是。不对劲。”文镜立刻否认了。
“巡值的武侯平日里见得多了,都是按班巡值,什么时辰巡到哪条街道,路线都是固定的。无事也不会在街上急奔。不像是武侯。”
姜鸾的视线落在水榭外的湖面上。
粼粼的水面,倒映出云层遮掩的隐约月色,微风吹皱了水波,她的心湖也跟着震荡起来。
她把剥了一半的荔枝扔回盘中,起身去了东南角望楼。
望楼最高层有二十余尺,居高临下望去,此刻街上的情形一览无余。
一队街上巡值的武侯按照既定的巡视路线,正不紧不慢从北往南穿行过长街。转入横巷时正好撞上潜伏在暗处的一股数十人。
两边打个照面,一边早有准备,一边猝不及防,一队巡街武侯七八人瞬间便被砍倒,连声音都未发出,尸体拖入暗巷中。
看到这里,文镜的脸色顿时变了。
“敌袭!”他厉声喝令下去,“所有人叫起!分发兵器防具就位!弓|弩手上望楼!”
几乎与此同时,只听远处传来隐约响动,高处火光明灭,那是隔着一个坊的兵马元帅府的四角望楼同时发出警讯。
顷刻间,兵马元帅府的外门轰然洞开,里面涌出上百名玄铁骑精锐,由一名裨将带领着,人喝马嘶,马蹄踏过静谧长街,直奔巡街武侯被砍杀的暗巷方向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