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73.第173章 扔掉了多少好东西
    第173章 扔掉了多少好东西
    姜宁手快,第一个抢到了红包。
    结果拆开一看……
    差点吐血,一块三毛钱。
    这手臭的……
    拿着手机扬了两下,最终也没摔下去。
    旁边冯雨高兴起来:“我抢到了。”
    姜宁凑过去问:“抢了多少?”
    冯雨高兴万分:“一百多。”
    姜宁惊讶:“抢这么多,我爸发的多大的红包?”
    回头翻了一下,他爸这次真的出手大方。
    竟然发的一千的大红包。
    冯雨问他:“你抢了多少?”
    姜宁郁闷至极:“一块三。”
    “怎么这么少?”
    冯雨不信:“我看看。”
    姜宁就给她看。
    冯雨看了,乐不可支:“你这手气可真臭。”
    冯雪扬着手机,她也抢到了。
    姜宁问道:“抢了多少?”
    冯雪把手机递过来。
    姜宁瞅了一眼,抢了三十多块钱。
    也还可以,虽然不如冯雨手气好,但比他强的多。
    红包抢完。
    冯雨又高兴了:“我是手气最佳。”
    姜宁也看到了,冯雨是手气最佳,他是手气最臭。
    抢的最少。
    那个不爽,发送表情包:再来一个。
    冯雨不好意思起哄,但看的开心。
    其他人就没顾忌了,其中以姜伟姜泽最积极。
    纷纷跟着起哄。
    姜爸估计心情很好,果真又发了一个。
    姜宁手快,第一个抢到,这次运气还不错,抢了八块八。
    扭头就问冯雨:“你抢到没?”
    冯雨说:“抢到了,十五块七。”
    姜宁又问冯雪:“姐呢?”
    冯雪拿手机给他看,也抢到了,五十多块钱。
    姜宁瞬间又不好了:“又是我最少,靠!”
    冯雨笑的不行:“你手气可真差!”
    姜宁很不甘心,继续在群里起哄:再来一个。
    有他带头,其他人自然又是跟着起哄。
    姜爸顺应民意,又发了一个。
    姜宁这次手气不错,抢了四十多块钱。
    总算不是手气最差,这才满意。
    三个红包发完,姜伟又@姜华:“华子喜当爹,怎么不发红包?”
    姜华装不住了,就发了个两百的红包。
    姜宁没抢,他已经没兴致了。
    到了医院,病房里就姜妈一个人。
    问了一下,其他人去吃饭了。
    张玉兰关心的冯雪几句,注意力就放在了孙子身上。
    姜宁这才靠近了看了看,惊讶的发现小家伙竟然睁开了眼睛,伸着一根手指头戳了戳皱巴巴的小脸蛋,问:“不是说小孩要好几天才会睁开眼睛吗,怎么这么快?”
    张玉兰说:“以前是那样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吃的多好,各种补营养,也不用上山下地干活了,孩子娘胎里就在享福,长的好自然生下来就会睁眼睛。”
    姜宁又问:“小家伙头怎么有点扁?”
    张玉兰瞥了他一眼:“我把你刚生下来也是这样子。”
    姜宁:“……”
    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感觉他老娘话里有话。
    陈慧茹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冯雨也看了看孩子,又问了问陈慧茹。
    陈慧茹气色比刚出产房那会好了许多。
    姜宁让到一边,拉了把椅子坐下。
    没说几句,外面一阵喧哗声。
    张家的亲戚也来了,大姨父小姨父舅舅舅妈拎着各种营养品进来了,原本安静的病房里再次热闹起来,姜宁也没地坐了,起来招呼一阵,跟舅舅和两个姨父到外面说话。
    大姨父笑着说:“你嫂子生了个儿子,这下你爸和你妈可高兴坏了。”
    姜宁点头附和:“我妈连饭都不吃了,一分钟都不想离开孙子。”
    三个长辈都笑。
    小姨父邓强问:“你和冯雨打算要几个?”
    姜宁道:“看情况。”
    舅舅张跃东问:“看什么情况?”
    姜宁道:“冯雨想要儿女双全,估计得生两个。”
    陈学峰赞同道:“儿女双全当然好,一个将来也太孤单了。”
    姜宁附和了下,问舅舅:“张玉龙的事咋样了?”
    张跃东似乎不想说,但还是说了:“十一定婚,元旦结婚。”
    姜宁问道:“房子收拾好了吗?”
    张跃东道:“收拾好了,就等买家具家电了。”
    姜宁顺口问道:“彩礼要多少?”
    张跃东一听这个就来气:“二十万八。”
    姜宁惊讶:“怎么要这么多?”
    张跃东不想说,心情都坏了。
    陈学峰说了句:“人和人不一样,还是你命好,白捡了个好媳妇。”
    姜宁深以为然,认识冯雨之前他也相过几个妹子,差点就不想找老婆了,现有张玉龙的例子,自己确实算命好,道:“姚家没儿子,就两个女儿,要那么多彩礼干什么?”
    张跃东道:“家庭就有问题,妈是后的,又不是姚丽丽亲妈,爹是个二溜子,听说欠了一屁股债,就指望着卖掉丫头还债呢。”
    邓强给算着账:“房子了六十多万,彩礼二十万,还得再给买个车,算二十万,这就一百万了,加上买衣服首饰,还有结婚的销,这媳妇娶回家一百二十万挡不住。”
    张跃东脸色不好看。
    姜宁笑着安慰舅舅:“没事,就一个儿子,舅舅挣那么多钱不拿出来存着干嘛,再说车子房子买了都是资产,又不是白送人了,我结婚还了好几百万呢!”
    张跃东道:“那怎么能一样,冯雨啥也不问你要,你结婚就了几十万,你办的简单点也能把媳妇娶回家,而且没你爸妈的钱,张玉龙怎么和你比,自己挣不来几个铜板,都得我,人家还要给我定标准,房子必须得三个卧室,车子不能低于二十万,能一样嘛!”
    姜宁分辨:“哪是几十万,我在小区买了两套房子,农场别墅不是钱啊!”
    陈学峰道:“那个肯定不能算,你那是置办的家产,怎么能算到结婚成本里,就算不结婚你也要买房子盖别墅,张玉龙这个直接就是结婚的成本,要是不结婚,你舅舅买什么房子车子,也不用那些钱,性质不一样。”
    姜宁觉的也有道理,就没再争论这个。
    聊了一阵,去吃饭的人来了。
    姜伟和姜泽两口子,三个姑姑也来了。
    病房一时人满为患,里面站不下。
    男人们就站楼道里,讨论着子孙后代香火传承。
    姜宁应付一阵,就和冯雨冯雪先走了。
    这里没他什么事情。
    走回小区,天已经黑了。
    没去301,先去了302。
    刚进门就听到楼上嗵嗵嗵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声音。
    冯雨瞬间那个烦闷:“又开始了。”
    姜宁问道:“这家就没消停过吗?”
    冯雨说:“没有,一天到晚都不安生。”
    姜宁就道:“那咱收拾一下回农场吧!”
    冯雨说:“快一个月没住了,得收拾一下,明天再回去!”
    姜宁没有意见,过去躺在沙发上。
    冯雨坐在左边的单人沙发上。
    冯雪则靠在了右边的贵妃上。
    一边说话,一边抱着手机干各自的事。
    冯雪刷短视频姜宁到不稀奇,但冯雨也在刷短视频,就很他很稀罕了。
    要知道冯雨以前可是从不由短视频的。
    甚至连软件都没装。
    姜宁就问:“你怎么也刷短视频了?”
    冯雨头也不抬的道:“以前那么忙,操心的事一大堆,我哪有时间刷短视频,这学期就带一个班的道德与法治,也不带班了,闲的没啥事,就刷刷短视频。”
    姜宁随口问道:“那玩意儿难教不?”
    “不难教!”
    冯雨说了一句,抬头看着他,说:“我不想教这个了。”
    姜宁问:“为啥?”
    冯雨有点不开心:“现实和书本上的东西根本不一样,给学生讲道德与法治,我总有一种负罪感,还要给家长布置线上作业,我最近刷短视频还刷到不少人在吐槽这个事情,太扯蛋了,还不如带数学呢,只教知识就行了,不用想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姜宁给出建议:“你就当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行了。”
    冯雨说:“你想什么呢,教育怎么能和庙里的和尚念经相提并论,是要负责任的,就因为老师不负责,你这样的学生发达了都不去看你的老师!”
    姜宁:“……”
    冯雪抿了下嘴,没忍住,嘴角扯出了笑意。“你自己看着办法。”
    姜宁不想费这个神,拿着手机看群里。
    看的是小区业主群,里面很热闹。
    七号楼一位业主在骂娘:哪个哈怂动我的电动车了,驴入下的,我的电动车把你投胎的路挡住了,还是把你吃屎的路挡住了,手闲的给我推倒。
    四号楼二单元二楼的一位业主同样在骂娘:二楼三楼的你们有些素质行不行,大中午的就像鬼子来了一样,娃娃嚎就不说了,大人也跟驴一样不消停。
    四楼的说,我家孩子没哭的。
    三楼的怼回去:哭了怎么了,我娃在自己家哭,又没跑到你家哭去,嫌吵就学仙灵农场的老板买块地盖独栋别墅去,我在我自己家还不能有点声音了,天天哔哔个没完。
    姜宁莫名躺枪,就对冯雨和冯雪说:“你们看小区业主群。”
    冯雨问道:“业主群怎么了?”
    姜宁说:“在吵架呢。”
    冯雨习以为常:“天天都有吵架的,今天东家的车停到了西家门口,明天西家的狗狗把便便拉到了东家的门口,总之有断不完的官司,天天吵的跟菜市场一样。”
    可等看到自家躺枪,就不淡定了。
    冯雨问道:“这人咋知道咱们农场有别墅?”
    姜宁一点都不意外:“北安才多大,我在农场里盖别墅又不是什么秘密,指不定就是农场哪个工人的亲戚,也没准北安人全都知道呢!”
    冯雨就挺担心:“不会有事吧?”
    “没事儿!”
    姜宁一点都不上心:“比起那些违法犯罪的,我在农场盖个别墅算什么事情,陆经纬那么讲原则的人,不是也没让我拆掉嘛,安心啦,不会有事的。”
    冯雨就放心了,又想起个事:“杨秋燕给你打过电话没?”
    姜宁道:“打了,怎么了?”
    冯雨表情古怪:“她跑去市里开店了,三天两头没话找话的给我发微信,想忽悠我给她投资,搞我看现在一看到她给我发消息就头疼。”
    姜宁问道:“她要多少投资?”
    冯雨说:“我没问,不知道。”
    姜宁道:“你问问,要是钱不多你就给她投一点。”
    冯雨惊讶:“你咋家的,咱家也不需要做风险投资啊?”
    姜宁给她解释:“就是一步闲棋,明年农场不卖草了,二场建起来要搞牧场,过完十一要把草场梨了种上果树,得给水果找销路,杨秋燕要能折腾起来,也是个大客户。”
    冯雨知道这个,说:“我总觉的她炸炸乎乎的不靠谱。”
    姜宁却有不同意见:“老实本分的人干不成事业,勤劳致富就是个笑话,喜欢折腾的虽然未必能搞成事业,但那些发家致富的却没一个是老实本分的人,全是杨秋燕那样的,以你的名义给她投上一笔钱,她要是能搞出点名堂来那固然好,就算打了水漂也没事。”
    冯雨说:“我是公职人员,哪能搞那些事情。”
    姜宁抓了抓头:“不是听说允许在职人员搞副业了吗?”
    冯雨道:“瞎说,公职人员哪能搞副业,那不是乱套了嘛,你说的那是前两年发的一个文件,鼓励一些技术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跟咱们有没关系。”
    姜宁道:“那就以姐的名义投给她。”
    冯雪连忙摇手,表示不想当股东。
    姜宁道:“就是挂个名,没你啥事。”
    冯雪还是不太乐意。
    姜宁却不理她反对,敲着二郎腿使唤冯雨:“老婆给我倒杯水。”
    冯雨瞧了瞧他,就放下手机准备起身。
    冯雪比划了下,让冯雨坐着,她起身去给倒水。
    坐到九点,两人才去了对门睡觉。
    细说高原之行。
    姜宁说了冯雪尿裤子的事情。
    当然也说了他给换裤子的事。
    冯雨吃了一惊:“电话里你怎么没说?”
    姜宁搓着她肚皮道:“这种事电话里怎么说,本来我都不想说,想想都尴尬,但又觉的这事得告诉你,别哪天你知道了说我不告诉你。”
    冯雨没说什么,她早有心理准备。
    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是免不了的。
    只是有些叹息。
    一辈子太长了。
    一想姐姐的后半生就挺发愁。
    翌日周三。
    冯雨睡到七点了还不起。
    姜宁早起出去溜了一圈,在小区门口的包子铺吃了一笼肉包子,打包了两份早饭,回来见冯雨还在睡,就奇怪:“都七点了你怎么还不起?”
    冯雨打着哈欠:“八点半才上课,我现在不带班主任,带的也不是主课,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找我了,八点前就到学校就行。”
    姜宁道:“那也不早了,洗脸半小时,吃饭半个小时,再睡迟到了。”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冯雪呶呶鼻子,打着哈欠爬起来穿衣服。
    “我先走了啊!”
    “嗯。”
    姜宁没去对门,出了卧室就下楼。
    先去农场坐班,当了一上午签字机器人。
    快十点的时候,老杨也来了农场。
    姜宁一边签字,一边和他聊。
    搞了一次美食大赛,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野味毕竟稀缺,野兔子本来就很受欢迎,消息传开后,市里和周边各县也有不少二道贩子看到了商机,跑来买兔子,现在一天能卖掉上千只兔子。
    每月创收近两百万。
    就算冬春不捕,只捕半年也能创收千万。
    麻烦的是,兔子不但不见少。
    反而越来越多,数量增涨的速度眼见可见的越来越快。
    姜宁问道:“那几个加工厂建的咋样了?”
    老杨有点不太满意:“都是些牛逼大王,牛逼吹的那叫一个响,实际上没多少钱,搞个两三百万的小厂子也墨墨迹迹的,还让县里帮着贷款,要有钱早建好了。”
    姜宁客观评价:“现在搞实体的,手里有现金流的不多,咱们属于特殊情况,不过最近应收账款急速增涨,是不是该把外债收收了?”
    老杨说:“那些是新增账期,最近园区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和家具类企业陆续投产,木材发运量翻了好几倍,挂的账才多,等账期到了再要钱。”
    姜宁一边签字,一边点着头:“那也行,不过卖草的钱的尽快收回来了,明年咱就不卖草了,这生意也不做了,可不能拖到明年,时间长了可不好要了。”
    老杨也挺头疼:“天下难事莫过于要债,别的到还好说,有两家欠的太多了,我让把草停掉不给拉了,让人跑了好几次都是没钱,狗入的我看那老板想赖账。”
    姜宁就放下笔,目光炯炯道:“想赖账可不行,赖谁的账也不能赖我的,实在不行回头我找县里去要,不能让他们光拿好处不干活,真要没钱把牛羊拉回来抵账也行。”
    老杨大为赞同:“县里能出面最好了,那些赖皮不怕咱,但衙门就不一样了,最好让公安局的去,不给钱就拉牛羊,牛羊不够就把厂子弄来抵债。”
    姜宁连连点头,就得这样干。
    对于那些想赖账的,用什么手段都不过分。
    讨论了会大事,又说起小事。
    姜宁问道:“中秋我不在家,十一快到了,发点什么福利好?”
    老杨说:“中秋发的农场的米面粮油,再发不太好,发五百块钱吧!”
    姜宁问:“国庆是大节,五百少不少?”
    老杨道:“不少了,那么多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国庆还有一个春节,还有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什么的,七八个节日,算下来发的钱都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
    姜宁想了一下:“发一千吧,再给涨一涨,农场一年挣那么多钱我也不完,放在账上就是一串数字,多给工人发点钱,让大家日子过的不要那么紧巴巴。”
    老杨问他:“你在外面买农场不用钱?”
    姜宁笑了起来:“我在外面另有资产,家里的钱不出去。”
    老头就没再问。
    姜宁问他:“上个月买票买了多少钱?”
    老杨说:“三百多万。”
    姜宁又问:“县里现在欠我们多少钱?”
    老同志拍着扶手说:“又五千多万了,不知道县里拿什么还。”
    姜宁就开玩笑:“实在不行,跟陆老板商量下,让县里重新找个地方去办公,那把栋大楼给我们,那楼盖的挺不错,要过来搞成酒店生意肯定好。”
    老头笑眯眯的:“那你回头问问陆老板给不给。”
    这里面有好多事情不能细说。
    总之县里又欠了农场不少钱。
    之前有副官和姜宁开玩笑说,反正还钱是没钱的,不如把办公大楼抵给农场算了,当然这就是个玩笑,姜宁也不会当真,就算县里真的给他,他也不会要。
    忙到快十二点,食堂天饭了。
    姜宁和老杨去食堂吃饭。
    一人拿个盘子,和工人一起排队打算。
    排在前面的好几个长辈,不好意思插队啊!
    到了跟前,看到有凉皮。
    姜宁还挺好奇:“这凉皮是食堂自己做的吗,怎么是黄的?”
    他大姨说:“这是手洗的,现在的凉皮都是机器做的,看着跟清粉一样,以前用手洗的凉皮就是这种,你三四岁的时候还有,等你上小学就没人洗了。”
    姜宁无话可说,岁数太小是硬伤。
    好多东西他都没有见过。
    老杨建议:“这凉皮好,你尝尝,九十年代北大街一条街都是卖凉皮的,那会一碗一块钱吃的人能坐满一条街,后来的凉皮不知道咋弄的,啥味道都没有,就没人吃了。”
    姜宁从善如流,让大姨给他打了一份。
    光调料就有七八种。
    端着盘子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尝了口。
    不错。
    再尝。
    真香。
    凉皮很好,但更好的还是料。
    姜宁一边吃一边说:“凉皮的调料怎么放芥末,不过这个料调的真不错,配上凉皮的这个味,越吃越爽口,这么好的东西以前怎么不早点做出来?”
    老杨说:“做这玩意麻烦啊,不然怎么会现在全是机器生产的,不但很麻烦,而且没人会做,食堂有个九十年代卖过凉皮的,最近食堂人多有闲功夫了才做了一些,而且这东西挑面粉,现在的面粉做出来的也不好吃,还是以前的老麦子做出来的才好。”
    姜宁唏嘘一下:“我们扔掉了多少好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