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0章 兴明讨虏
    册子里的人名是刘玄初为吴三桂制定的“统一战缐”。
    也就是一旦起兵必要拉拢的对象。
    共二十一人。
    提督八人,总兵十三人。
    八提督分别是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琛、四川提督郑蛟麟、平凉提督王辅臣、江西提督俨自明、福建提督王进功、山东提督马宁、广东提督杨遇明。
    此八提督或过去是吴三桂的部下,或接受过吴三桂指挥,其中张国柱、李本琛、郑蛟麟三人已明确支持吴三桂起兵。
    这也意味着只要昆明起兵,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不需任何战斗即为吴三桂所有。
    平凉提督王辅臣关系经略西北大局,吴三桂已定方光琛陪同次子吴应麟前往说服,鉴于王辅臣的“历史表现”,平凉方面起兵的把握极大。
    江西提督俨自明早年是明朝参将,曾随吴三桂在四川抵御西营刘文秀,二人私下关系密切,因此被清廷视为吴三桂党羽,三年前由永宁总兵迁调为江西提督。
    表面是给俨自明升官,实际是借此削弱吴三桂羽翼。
    原吴三桂忠勇右营总兵官后被清廷一纸调令迁去福建当提督的王进功,原义勇左营总兵官迁往山东任提督的马宁,同俨自明性质一样都是清廷为了削弱吴三桂羽翼外迁升的官。
    广东提督杨遇明虽非吴三桂部将,但其子杨宝荫现为平西藩帐下副将,因此刘玄初认为只要昆明起兵,那杨遇明肯定会在广东响应。
    八提督之外总兵十三人,有赣州总兵吴得功、潮州总兵刘进忠、四川总兵谭弘、抚剿总兵梁加琦、河南总兵蔡禄、高廉总兵祖泽清等。
    无一不是各据一方手握重兵之人,兵马多者七八千,少者也有两三千。
    群起响应,大江南北反清势力就是遍地开花,让清廷手忙脚乱之时根本无力抵御北上的吴军主力,同时也会削弱清廷于各地的统治。
    刘玄初称之为“势”。
    “势起,则王爷大业必成!”
    病中的刘玄初再三强调这二十一人的重要性,希望吴三桂给名单中这些人许诺高官厚爵,对于那些尚不知云南即将起兵的将领,也要亲自写信给他们以表重视。
    “公侯贵爵,王爷当不吝封赏,便是亲王、郡王,王爷也当大度赐出。”
    说罢,刘玄初又提起一事,“广东高廉总兵祖泽清是王爷舅父祖大寿之子,也是王爷嫡亲表弟,其若能与杨遇明一同起兵响应王爷,则尚家不反也得反。”
    “尚家?”
    吴三桂眉头微皱,并不认为尚可喜那个老狐狸会响应他一同起兵反清。
    这老小子不久前还主动上书燕京要求撤藩,怎么可能突然就跟他吴三桂一起造反呢。
    方光琛却知刘玄初目的,当下道:“王爷无须担心尚可喜,只要杨、祖二将军能举兵,尚可喜便是自顾不暇。”
    其指杨遇明虽是广东提督,但众所周知广东清军大半为尚家的藩兵,因此杨遇明这个广东提督实际能够指挥的仅是其直属的三千标营。
    以三千标营想要拿下广州无疑痴人说梦,所以必须得到提辖高州、雷州、廉州三地营兵的祖泽清配合,如此两家合力至少万余兵马,尚可喜纵是不肯反,其藩下兵马也必被杨、祖牵制。
    从而无法听从燕京方面指示对吴军大后方云贵构成威胁。
    而且尚可喜本人虽对清廷有愚忠,其藩下将领未必都是如此。
    可遣人携重金密至广东,结交拉拢尚可喜部将,以起分化作用。
    说白了,刘玄初的策略一是确保吴军北上之后能够得到各地将领响应支持,从而掀起大势;
    二是以“纵横”手段拉拢分离长江以南有可能对吴军构成威胁的势力。
    不能歼灭之,也要确保其分身无力。
    如广东尚家一旦陷入广东内战,那他藩下几万兵马就得从清军建制中暂时抹掉。
    “金银身外之物,本王于滇数年积蓄不少,取出来分与他们便是!”
    吴三桂也不是贪财之人,其之所以在云南大肆敛财,就是防备清廷撤藩秘密攒下的起兵资金,这会既已决定起兵,这些钱财再不拿出来何时拿?
    欣然同意刘玄初建议,表示回去就给杨遇明和表弟祖泽清写信。
    也相信二人一定会起兵响应他。
    前者独子在自己藩下,后者则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嫡亲内表。
    就算祖泽清不愿支持表哥,清廷难道还能相信他不成?
    广东有杨遇明和祖泽清等牵制尚可喜,广西同样也要针对性作为。
    因为广东和云南隔着广西,广西就在云南隔壁,若现在不作部署,大军北上之后广西清军突然全力攻打云南,将士何以心安?
    刘玄初显然早就想到如何解决广西,其道:“广西绿营多是定南王旧部,现由定南王婿孙延龄节制,孙延龄年少得志,为人狂妄,王爷只要极力拉拢,甚至许其王爵,其必愿意响应王爷,另广西诸将马雄、马承荫、郭义、缐国安等人都可联络。”
    孔有德旧部全部安置在广西,广西也是当年顺治许给孔有德的藩属地,虽然孔有德战死,但其部下还是实质得到了广西,形成了没有藩王的藩镇。
    因此清廷削藩的话,同样也会收取广西孔有德旧部的权力。
    事涉自身利益,加之眼下形势于清廷极度不利,吴三桂只要能拉拢住孙延龄,刘玄初断定广西很有可能会是第一个响应云南的大省。
    如果不是他身体不行,肯定要亲自去广西说服孙延龄,再联合广东杨遇明、祖泽清对尚家形成包围之势,迫使平南藩下那几万精兵成为抗清另一大集团。
    “福建耿继茂与清廷有弑父之仇,耿家也一直被清廷监视打压,纵是耿继茂不愿响应王爷也不会与王爷为敌,王爷可派人至福州与耿继茂密谈,许以江浙利益,耿继茂多半就会心动”
    刘玄初说话时不住咳嗽,吴三桂看在眼中颇是自责。
    悔去年不应该把刘玄初发配到曲靖,使得这位谋士成了如今的病痨样。
    想到刘玄初去了曲靖也一直在为自己谋划,心中更是愧疚。
    方光琛忽的提到一人,说此人可做耿继茂的“工作”。
    这人便是浙江总督赵廷臣。
    赵廷臣于顺治十五年出任贵州巡抚,次年即擢升云贵总督。
    因赵廷臣在云贵与吴三桂“合作愉快”,遇事多为吴三桂上折子辩驳,如前年吴三桂被收取平西大将军印时,赵廷臣就上书认为此举不妥,故被清廷认为赵廷臣已为吴三桂拉拢,为免云贵彻底沦为吴三桂地盘,燕京方面便调赵廷臣转任浙江总督。
    又拆云贵总督为云南总督、贵州总督各一。
    云南总督卞三元,贵州总督杨茂勋。
    有赵廷臣这個浙江总督为吴三桂许给耿家的江浙利益“背书”,耿继茂不可能不为所动。
    耿家只要出兵北上,江浙方面的清军就得被耿家拖着,如此放眼长江以南,除了江西和湖南外,清廷已然是无兵可用。
    “我与君邻过命交情,其当不负我。”
    吴三桂请方光琛替他写信给赵廷臣,不求廷臣于浙江起兵响应于他,但求能说服耿家父子北上即可。
    稍顿,有些迟疑道:“自古出师有名,本王是不是先给燕京上道折子请求撤藩?”
    “王爷糊涂!”
    刘玄初和方光琛几乎同时出声。
    两位谋士的同时反对让吴三桂不由愣住。
    方光琛苦笑道:“今日局面,王爷纵是连上十八道奏疏请求撤藩,燕京也不会同意。燕京若不同意撤藩,王爷如何师出有名?天下人又如何看王爷?藩下将士又如何看王爷?”
    直指此举除了让自身陷于被动,无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影响动摇藩下十几万将士的军心。
    吴三桂恍然大悟,再不提上书撤藩。
    刘玄初也指藩下十数万将士连同家眷已在云南安置了四五年,此时起兵北上纵是将士有些想不明白,因扎根云南时间不长,在当地形成的利益不多,因而于起兵一事多半不会反对。
    只要“舆论”上做到位,将士封赏到位,军心士气必高昂无比。
    但要再拖个十年八年,恐怕这些已经自视为滇人、成家立业生子的将士就不愿意冒这风险了。
    吴三桂听的不住点头,继而又问二位谋士:“那本王以何名义起兵?”
    刘玄初脱口便道:“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
    意拥立明韩王为天子以复明号令天下。
    未想方光琛却反对道:“当年出关乞师,力不足也,此可解;至明永历已窜蛮夷中,必擒而杀之,此不可解矣。篦子坡之事可一行之,又再行之乎?”
    “这”
    方光琛的话击中吴三桂心中最痛处,其知以复明为号好处很大,但实是过不了心中那道坎。
    “当下自立绝不是上策,不如王爷自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恢复汉人天下为号召。”
    刘玄初提出折中意见。
    “兴明讨虏”非“复明讨虏”,一字之差,看着差不多,将来却可以有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