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 情迷 5
    一点春皱——东坡暖阳 作者:依禾

    第二章 情迷 5

    苏辙

    一大早起来,苏轼已不见了踪影,这家伙乱窜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叫上我,做人真是越来越不够厚道了。

    我一个人闷闷地来到花园中,听鸟儿在欢唱,树叶沙沙地响,看花儿草儿经过一夜的休整姿态昂扬,心情大好。

    扩、摆臂、压腿、弯腰,然后,我沿着花园边沿小径漫步。

    花园东侧,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一青、一白两位翩翩公子正在习武箭。

    他们先是在对招,举手投足之间,动作干净利索,举止洒脱,如行云流水般,两人配合甚是默契,一退一进、一招一式间和谐自然,极具电视上的侠客风范。对完招,两人又开始一起箭,都是那么的修长挺拔,都是那么的飘逸潇洒,从搭箭、拉弓到出一气呵成,英武矫健,豪气冲天,连技艺水平都一样,齐齐得连连中,箭无虚发,好像那青衫公子有一次偏了,但丝毫不影响给人的美感。如此俊逸张扬的公子会是谁呢?

    我不由好奇地靠近,再靠近,嘴巴也随之越张越大。啊,那青衫人的身姿非常熟悉,竟然是苏轼!

    这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我原以为苏轼只是一代风流才子,不料想他还是个超级美男,今天又发现他竟然还会武艺,而且不弱。天,他越来越让我好奇,越来越让我感兴趣了,他身上到底还藏着些什么秘密不被我所知道?

    我索停下来,双手抱于前,躲在树干后,偷偷欣赏起眼前的美景,眸光不由痴痴的。

    突然,苏轼不经意地朝我这边瞟了一眼,我一怔,被发现了吗?一会儿,又瞟来一眼,他嘴角上扬、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我的心不由地狂跳了几下。后来,他总是时不时地、有意无意地投来一瞥,我就好像是偷腥的猫咪被逮住了般脸红心跳起来,不等他们结束,就打算悄悄溜掉。

    蹑手蹑脚地转身,没走出两步,“哪里跑?见了小叔子也不知过来行礼,好没有礼貌!”一道戏谑的声音,一只有力的大手阻止了我逃亡的步伐,我一个站立不稳,倒向苏轼怀中,任由他揽着走向练武场地。

    小叔子,谁呀?苏轼有个弟弟叫苏辙,小他三岁,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人称“小苏”。会是他吗?

    正思量间,已经到了跟前。“见过小叔!”我边行礼,边抬头好奇地看向白衫公子。啊,顿时惊得呆住了,是风!他清澈的眼眸闪过深深的震惊,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

    苏轼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异样,笑着对眼前人介绍道:“子由,这是你的嫂嫂弗儿,你有事出门,她也病了好多天,你俩还没有正式见过面呢。”他又低头看向我,道:“弗儿,这是小弟苏辙,你就叫他子由好了。”当看到我的表情呆滞,他眸底闪过一丝不解,一瞬即逝。

    曾几时,我,踏遍了眉山的街街巷巷,寻遍了眉山的犄角旮旯,始终不曾发现他的影子;如今,我停住了搜寻的脚步,收回了漂浮的心思,而他,却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但是,他不是我的风,他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我早该料到的,风怎么可能在这里呢?可是,实在是太像了!大大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质;眸光纯洁得如同涓涓溪流般,缓缓流淌着恬淡的气息;鼻梁高挺,肤色白皙,身材高挑俊逸。这一切,无一处不在提醒着我风的存在。

    我呆呆地注视着苏辙。如果苏轼属于结实型的话,那他就略显单薄了;如果苏轼是热情豪放型的,那他更显得沉静内敛;如果苏轼倔强任、不拘小节,那他便是稳健深沉、冷静机敏。他和凌风连气质神韵都非常接近,而他与苏轼却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但他们站在一起,却又是那么的和谐亲密。

    据说,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感情极好。兄弟俩生活在深厚文学氛围的大家庭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孜孜苦读,从小浸沉在文学天地里,志同道合,相互激励,生死与共。

    二人在家读书时,苏轼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在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与子由同时进士及第,同时考中制科,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他们入仕后经历了同样的宦海风波。

    兄弟二人忧伤时相互慰藉,患难时相互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兄弟手足之情是苏轼诗词文章中的重要主题。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中,当苏轼因作诗讥刺新法被御史台派人追捕时,子由一得到消息就派人连夜赶赴湖州通风报信,使其提前作了思想准备;及至苏轼入狱,子由随即又上书神宗,请求免除自身官职来赎其兄之罪,书中说:“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罪,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苏轼身陷囹圄,倍受摧残□,“自度会死狱中”,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中说:“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情”,这是多么真挚、生死与共的兄弟情谊啊。

    千古传诵的中秋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的超然台上举头望月,思念远在济南(今山东济南)的兄弟子由时为子由所作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弟心切的苏轼竟然责问天上的明月,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圆!此等兄弟手足之情堪为千古楷模。

    《宋史·苏辙传》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轼对其弟子由的了解深入骨髓,从其作品《子由真赞》中可略见一二,“心是道人,形是农夫。误入廊庙,还即里闾。秋稼登场,社酒盈壶。颓然一醉,终日如愚。”这是对子由人生的真实写照。

    在我心猿意马、思绪信马由缰的当儿,苏轼温热的大手覆上了我的额头,诧异道:“怎么了?弗儿,不舒服吗?是不是又病了?”

    我吃惊地回神,看到一只手在眼前晃来晃去,苏轼的黑眸里满是疑惑与关切。我不客气地伸手打掉眼前晃动的烦人的大手,道:“没事儿,我很好!”

    黑眸变得更加不可置信,“没事?既然没事,你怎么两眼发呆,盯着子由看个没完?”旋即,黑眸转为了然、最后成戏谑、好笑,“难不成是子由长得太过俊美了,你看得呆了?眼珠子都快拔不出来了!”闻言,我脸一阵发烧,心跳加速,“怦怦”直响,偷眼看向苏辙,他正一脸恬静、微微笑着,也一瞬不瞬地瞅着我,一脸的开心。我的呼吸不由得又一滞,忙调转头移开了视线。

    “我渴了!”我恼羞成怒地甩开苏轼的手,径自走向旁边的小凉亭,那儿的小石桌上有茶壶,我早就注意到了。

    端起致的青色小瓷碗,我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偷眼继续打量着苏辙,心中却泛起丝丝的刺痛与苦涩。风,你现在还好吗?

    似乎感应到了我的目光,坐在一旁与苏轼品茶闲谈着的苏辙偶尔也会把眸光投向我,给以会心的一笑,依然是那么恬淡,却暖暖地包围了我的心,让我的眼眶热热的,总想有东西流出来。

    我不敢再做停留,忙借故匆匆离去,全然不顾苏轼眸底的愤怒。

    第二章 情迷 5在线阅读

    第二章 情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