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作者:汉风雄烈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方腊之谋【四千字大章,求订】
王定六的这表兄弟姓钟名震,这名字比王定六可高大上多了。盖因为钟家早年还是乡间富户,钟老爹是要让儿子读书进学的,这姓名自然不能过于接地气。只是天不假年,钟老爹年只三旬就一病呜呼了。钟家由此家道中落,钟震十五岁就在金陵城码头打混。
王定六上的山后,被许以重任,那自然是要‘提携’自家人的。而想来想去,亲戚当中也只有钟震最适合不过。后者被王定六招到济州后,明白了因果,也果然乐意上山入伙。现在王定六麾下做一探听消息的小头目。
如今带上两名王定六亲随,重返金陵,邀请安道全再度上山坐诊,对他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
而对于安道全的大名,钟震更是老早就如雷贯耳。虽然在安道全妻子病逝的时候,他也随着金陵城那一夜之间涌出来的诋毁热潮,嘲弄了安道全两句:自己婆娘都患病而逝,亏得他有脸说自己是神医。
但是钟震很清楚,那时候的自己对比安道全,就仿佛大象脚下的一只蚂蚁,一百个合在一起,也不够人家一脚踩的。
就是在接到如此任务之前,钟震也半点没有将自己与安道全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接到了这趟任务后,他方恍然大悟,自己与安道全这昔日里高高在上的人物,彼此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拉近了那么多了。
是的。作为梁山泊的小头目,他的地位比之安道全这位梁山泊“客卿”来,的确是有不如。
如果安道全能上山,在钟震眼中,就是他的大靠山王定六的地位也必然不如他。可现下安道全不是没上山么,那么彼此的地位就相差无几,而自己作为谍报司下属的小头目是差王定六一等的,这岂不是说自己就差安道全一等了?
从遥不可及,变成现下的能够望其项背,如此一个发现叫钟震心中是好不快活。
如此他正开心时候,听到了这安道全与人“开膛剖腹”,而且还成功的叫人母子均安的消息,那一瞬间,安道全的形象就全然不同了。很自然的,他的地位与安道全也再度拉远了。
三国故事在北宋瓦市中可是很流通的,华佗这人物,钟震是半点不陌生。但他清楚,如华佗那般的神医,天下间已经几百年没有过了,华神医的医术已经失传了。
那么现在安道全是怎么样的?这不是华佗在世么?如此人物,就是上了梁山也是首屈一指的啊。王定六与之的差距都在迅速的拉达中。
只是在钟震渡过长江,刚进入金陵城的时候,才忽的又听到另一个消息,安神医被官府缉拿中,他人跑了。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寥寥几个字就能阐述出丰富的哲理,比如那乐极生悲,比如这安道全。
他在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例‘手术’后,声名巨噪,如同坐上了直上青云的火箭,迅速的将金陵城内一干同行,无论是杏林名医,还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全部甩的看不到尾巴。真正的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后他就被一摔谷地了。
原来是有人状告安道全偷窃尸首,亵渎亡灵。简单的来说,那就是有人告安道全偷了他家刚刚下葬的血亲尸首,玩解刨,搞研究。如此传闻还未经证实,就叫钟震第一时间里对安道全的敬意大减,可想而知这影响有多么恶劣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安道全人跑了,那他可怎么将之请去梁山啊?
要死啊,恁的败运。
钟震就想一头撞死在金陵城下。这趟差事本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现在可好了,完了。
可他并没有就此返回梁山,而只是叫自己的随从之一,以最快速度返回济州城,去回报王定六。他自己和另一随从,则留在建康府,期望着奇迹能够出现。
当天夜晚,钟震在建康府一家换做平安客栈里住下。本来照他的打算,他是要趁机去金陵城内最最知名的如意楼里痛痛快快的耍一下的。先前他口袋空空,自然无福去消受;可现在不同了,于梁山泊当职这些日子里,他钱财存下的称不上多,可也有数十贯之多。如意楼这等昔日里不敢窥视的所在,好歹能进去痛快的耍一耍。
但是现在,钟震却是半点玩耍的兴趣都没有了。
作为王定六的表兄弟,他还是知道一些寻常小头目所不知道的事情的。比如说此次来相请安道全为的是谁?那人虽然是一介被俘之将,却极得大头领的青睐。钟震只要一想到此,就禁不住满胸的郁闷。这一遭儿,自己办砸事儿是小,怕是真要误了大头领的大事了。亦是要耽搁自己兄弟的前程了。
就在钟震百无聊赖的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却怎的也无法入睡时候。
数百里之外的江南某地。
一处不起眼的地主小院,前后左右却潜伏了不知多少个江湖好手,只因为这里是摩尼教的一处秘密据点。今日摩尼教的无数大佬全都汇聚此处。
近来这段日子,摩尼教在江南受到官府压制的力度是更大了。但凡是摩尼教徒,一经被查证,戴枷站笼都是必须的。而骨干人员流放千八百里都是轻的;胆敢拘捕的,那都是死路一条。
就是江南本地的一些地主士绅们,都开始大力配合起朝廷,共同对付起摩尼教了。
要知道,他们中不少人可都是摩尼教过去的潜在盟友,甚至都是支持者。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叫摩尼教近来一改往日旗号,政治理念变得如此激烈,如此火爆呢。看看那些口语口号,“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叫地主士绅们听了就害怕,想起来就胆寒。
于是,这些本来是摩尼教潜在支持者的士绅地主,转头就又与朝廷官府合流了。果真是应验了后世的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那朝廷依旧压榨的他们——江南士绅地主苦不堪言,但两权相害取其轻,摩尼教可是要掘断他们的根基啊。
这么说吧。在此之前,江南的士绅地主受应奉局压榨过甚,那兔子急了还能咬人呢。这些士绅地主自然不甘束手待毙了。他们的反抗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官府要对付的,我们就支持。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只是如今这个时代,整个江南的士绅地主还没有如明朝晚期那般汇成一股绳,后者可是有东林党作为纽带的,还有复社为其青年团。完全就是整个江南一盘棋,宋时的江南与之对比就差的老远了。虽然现下的江南也有一处东林书院。
所以也没人主脑着设计,要给官府制造一场足够叫苏杭应奉局变成昨日黄花的大动乱。
宋时江南士绅地主的格局还没那么大,他们更多是如昔日的小旋风,不甘、愤懑,却又不会真正的去造反。只是给朝廷制造些小麻烦。但也不能否认,那的的确确还是有些明眼人,想着有人能掀起一场滔天大乱。他们也不怕留下痕迹来,因为一场动乱能掩盖太多太多的东西。
而他们选定的目标就是摩尼教。
谁让这个教派的传播路线,这个教派的根本思想,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他们最终的道路。
这一点很多江南的士绅地主都没看清楚,甚至朝廷这些年来的一茬茬官员中也有很多人没看清晰,但总是有明眼人的。也所以,这些年中摩尼教才始终难上台面,近来更是被官府逼迫的有半地下转为了秘密教门的趋势。
在那几个聪明的地主士绅的‘眼’中,朝廷镇压叛乱自然是第一位的,那么第二便是要消除这场大动乱的影响。而想要消除民怨和天下间的负面影响,首先就须先寻找出一个替罪羊来。应奉局和朱勔就是现成的替死鬼。如此,他们所要承受的厄运也就迎刃而解。
甚至于这一场大动乱还能叫江南变得更加的清静。江南的人口太多了,土地也太肥沃了。一场大乱未尝就不是好事。大治之前总是要有一场大乱的。而至于这场大动乱会不会叫赵宋元气大伤,甚至会不会出现推翻赵宋的可能,他们听了只会嗤之以鼻,笑说是无稽之谈的。
这些人根本认识不到底层阶级的力量,但他们能感觉的出,赵宋皇朝的根基未败,只江南一地的害处,如何能殃及整个天下呢?左右不过是一场放大版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罢了。
纵然会叫朝廷损失不小,可于总体上看即无伤大雅。
那朱勔和应奉局剃除之后,他们就还是老赵家的良民。赵宋朝廷所持的善待读书人,且不限制民间土地兼并的策略,太叫他们喜欢了。这样的朝廷怎么能去真的推翻呢?
如此之打算不可谓不聪明。
但如此聪明的士绅地主总是那少数的,更多的士绅地主看不那么远,也想不那么远。江南士绅地主阶层串联不起来,所以前者只是少数人的‘私下小算盘’。大多数士绅地主,他们对摩尼教的纵容,简而言之就是对官府的报复。
而至于对摩尼教的支持,他们甚至都不用露面,也不会过多的露面,只需要对手下的佃户稍加‘疏于’管教,那就可以了。或者面对官府“严查”的时候,多做些遮掩就是。这些人中很多很多都不敢想摩尼教会造反的。
可是现在,不管是聪明的地主士绅,还是平常平凡的地主士绅,却都开始与老赵家的官府官员一条心了。
这对摩尼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坐在上首的方腊脸色平静,看着底下一干重要人物,或是诉苦,或是叫嚣。
实际上,在决定用从梁山泊取回来的‘造反真经’代替自家的政治口号的时候,他就想到了眼前的一幕。方腊可不是真正的小老百姓。一定的政治头脑他还是有的。
甚至与教派中的各路诸侯都说道过这种可能性的发生。然而他们还是吃了不少亏。至少从明面上是如此。
短短的时间里,只杭州府一地就有不少于千人退出了摩尼教。各地骨干搞私下小聚会的时候,那手下信徒的人数也普遍存在减少。
但另一方面,摩尼教骨干的凝聚力,却也较之先前加剧了许多。政治口号的威力正在显示。
这一好一坏,一得一失,个中玄妙,叫摩尼教高层有的却只是高兴。
如此在诸多摩尼教高层眼中,却是一去伪存真的过程。如今这小小压力都无法承受,来日举兵造反之时,他们这些人还如何担得起重任?如何会真的跟随圣公造反起义?
这虽然叫摩尼教信徒大幅度的减少,却也叫他们知道了自己可信可重之人究竟有多少。
就好比本来是个大胖子的人猛地变身为肌肉男。谁又敢说后者比前者力弱了?
只是这等好处却也有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它从背后大大的将摩尼教起义之时日朝前推进了。瘦身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就不是去伪存真的瘦身了,而是慢性自杀。
原本在摩尼教高层的眼中,三五年中是不言起义的。但是现在却不行了。摩尼教教徒减少之速度叫他们感觉着担忧,感觉到害怕。为了他们认可的‘保险’,他们必须着手起义的。因为他们谁也不想看到摩尼教彻底的变成一个秘密教门。
“刺杀朱勔一事,刻不容缓。此举于振奋我教士气,凝聚我教人心,大有助益。”虽然这刺杀一事必须要失败。方腊眼睛里转过一道道精光。“再一个就是选派俊杰,前往梁山泊之事。我意已决,就由定天为首,万春与杰儿为辅,再寻五七个干将。人不需要过多,但皆要为我教干城。”
既然着手准备起兵,那就要学会打仗。论武艺,摩尼教要胜过梁山不少,但是论领兵打仗么,他们就要喊梁山师傅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方腊之谋【四千字大章,求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