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没有所谓正义不正义的时代,对于强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不用花太大的代价,就能得到巨大的收益,这就是为何近代的中国,屡屡遭到战争的结果。
日本水师兴冲冲而来,分分钟全军覆没了,幕府的陆上大军也逐渐接近了名古屋地区。
考虑到五十万义军败给了天策军,这次幕府出动了二十八万人组成的联军。之所以叫联军,是因为这支大军是由幕府统治下的五十多个大名组成的联合部队。
江户时代共有二百多家大名,基本分为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为“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镇共同管理国家。
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
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
将军实质上是各藩诸侯盟主,大名处于半独立状态,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通常幕府不干涉各藩内政,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就是绝对的主宰,但受到“将军”的控制,对幕府负担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义务。
丰臣秀吉的侵朝之战出动的总兵力才二十万人左右,这次江户幕府出兵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八万人,算的上是倾国之战了。
这也是本土作战才能出动这么多兵力,如果是跨海远征就满以达到如此规模了,因为后勤的压力是巨大的,同时也要考验海运能力。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三月二十一日。
幕府联军自江户附近出发,用了大约八天时间,其前锋五千兵力到达名古屋附近的桶狭间,遭遇了天策军一个营前出部队的打击后,又缩了回去。
天策军首战胜利后,没有继续追击,而是调整部署等待幕府联军主力的到来,随后的幕府大军陆续抵达,新桶狭间之战一触即发。
八十年前的桶狭间之战,在日本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也让一个人的名字响彻了日本,这个人就是织田信长。
桶狭间山位于东海道与大高道的分歧点鸣海丘陵内,高六十五米,地处沓挂与大高城中间,距东海道中岛砦三公里。
此山并不高,却是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的桶狭间之战打的是奇袭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所以被日本广泛流传。
双方兵力对比为织田信长兵力四千人,今川义元一方为两万五千人。
就战争规模而言,是比不了即将打响的新桶狭间之战的。当年的桶狭间之战是诸侯之间的争霸战,新桶狭间之战是抗击外敌之战,也是倾国之战,幕府大军虽然是联军,但是士气高涨。
天策军出动兵力为两个天策军旅及四个治安军旅,共一万八千人,幕府联军总兵力二十八万人,兵力对比和当年的桶狭间之战更加悬殊。
通过无人机传回来的视频,王越饶有兴致的观察幕府联军的动态。
幕府军队是由诸藩组成的联军,幕府的士兵们在背上插满了小旗子,上面纹着各式各样的家徽。远远望过去,视野内数十万面各色小旗迎风飘扬,仿佛布满了整个大地,看上去倒是十分威风。
实际上日本的士兵并不全是常备兵,有相当部分都是半农半兵的农民。
日本在丰臣政权时代曾实行过大规模的常备兵制度,但随着丰臣政权的结束,这种制度很快被征召兵制度打败。
在日本,乡野中的农民稍有战斗能力,就有受到征召成为士兵的可能。
德川幕府的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占据了日本最富庶的土地,在雄厚的财政下,这些军阀养着许多半农半兵的“地侍”。
由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尚武风气还没有消退,这些士兵的装备甚至超过一般的明军。毕竟大明几十年的战乱,经济情况要比日本差。
不断赶来的幕府联军士兵们大多有轻甲,这东西称做具足,大约有七八斤中。这种盔甲一般由大名统一制作,在征召农民兵参战后发给士兵。
所以这些盔甲又被称为“御贷具足”。这些具足的正面往往纹着大名的家徽,和足轻背上的小旗一起构成敌我辨识物。
在着甲率方面,幕府联军超过了明军,这和当前的经济水平有关。火炮方面,明军要强于幕府军队,这从对面的火炮数量就可以看的出来。
幕府联军所装备的火铳比例要超过明军大部分军队,达到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而且火铳的质量也超过了明军。
日本人称为铁炮的火铳,是仿制的火绳枪,其性能要略强于明军的多数火铳。
在万朝鲜战争中,日军的铁炮部队成为日军的主力部队,甚至有一名日本武将写信回国的时候,要求所有被派遣到朝鲜的士兵都要随身携带火绳枪,无需其它武器。
但是因为加工能力有限,造价高昂,日军不可能都装备铁炮,所以大多数士兵的武器是弓箭和长枪。
这种长枪身长四米半,枪竿为复合构造,以橡木等木材为芯,外面包上竹片,也像弓那样涂漆防潮,所以韧性很好,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武器。
其他的精锐武士、武将亲兵以及武将们所使用的大多是武士刀。
总体来看,因为大明朝廷财政方面的原因,幕府联军的装备超过了大多数明军。但是不能和关宁军相比,更无法和卢象升的新军相比。
天策军先到,首先占领了桶狭间附近的高地。
“报告司令,幕府联军主力到达后,其中一部,两个军团约五万人正在由岩池向丸根进发。另外两个军团五万人,正在由青山向鸣海河口挺进。
从态势上看,幕府联军的意图很明显,他们妄图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要将我军围困在桶狭间附近。”参谋长李子雄汇报道。
阅读网址:m.